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部分1

玉琮 石峡文化

高13.8、射径7.2、上孔径5、下孔径4.7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灰黑色,有灰色斑纹点。长方柱体,内圆外方,上大下小,四面平直,四角近直,分五节。每节之间刻出明显的凹槽,每一节以方角为中轴刻出一组简化人面纹,额部有两条横向凸带纹,下端相当于嘴部位置刻出一条横向短凸带纹,内刻细弦纹和单线眼圈纹,但因磨损已模糊不清。内圆孔用双面管钻,孔内遗留有残断玉芯。

玉琮石峡文化

高7.3、射径7.1、孔径6.1厘米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镇禄美村对面岗出土,现藏于封开县博物馆。灰色。雕刻精细。方体直筒形,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器身分为两节半,以转角为中心,刻三条呈凸棱状横线,两侧各刻出对称的浅圆圈,组成兽面纹。内孔打磨光滑。

玉琮石峡文化

高8.4、射径6.9、上孔径6、下孔径5.8厘米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境镇盐场出土,现藏于海丰县博物馆。泛淡绿色。方柱体,内圆外方,器表略呈弧形。器体刻饰两周兽面纹,每周以四角为单位分为四组,每组均以云雷纹组成眼和鼻,上部凸出长方形作额,两侧刻出一大一小的圆圈,下部亦有凸出的长方形作口。上部与中部有两周带状云雷纹。

玉琮石峡文化

高7.4、射径7、上孔径6.3、下孔径6.1厘米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域镇盐场出土,现藏于海丰县博物馆。泛淡绿色。方柱体形,内圆外方,器表略呈弧形,器体刻饰三周兽面纹,每周以四角为单位分为四组,每组为一道凸起的横长方形,内刻云雷纹,两侧以重圈纹作眼。

玉琮 石峡文化

高3.7、射径7.3、上孔径5.5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深灰色,有黑色斑点。内圆外方,方体外缘弧形。四个转角各有一组神人纹,额部两道凸起横纹,上刻二至三道细弦纹,一对向内卷的纹样似眉毛,其下为重圈大眼,圆外有限线,双眼之间以菱形图案作鼻子,下端以凸起带状纹构成嘴部,鼻与嘴之间有双线纹向左右伸延,似作男性脸谱的胡须。

玉钺 石峡文化

长30、刃宽11.5、厚0.4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长身,薄体。平顶,微束腰,弧刃陡斜。上部有一钻孔。

玉钺石峡文化

长26.9、刃宽11、厚0.5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浅灰色。长身,平顶,微腰束,弧刃。双面磨光,刃部磨痕明显。器身有磨凹痕,圆孔对钻而成。

玉钺石峡文化

14刃宽9、厚0.7厘米,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略呈矩形,平孤顶,微腰束,平刃。双面磨光。器体平薄,顶部一侧微损,刃部两角稍斜。圆孔对钻而成。

玉锛 石峡文化

长6.9、宽8.4、厚0.5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鸡骨白色。宽柄,平顶。对称双肩,肩窄稍斜,平刃。在铳体中间钻一较大圆孔。双面磨光。

玉环石峡文化

直径8.4、孔径5.7、高2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鸡骨白。环体窄而厚,内壁稍有弧度,外壁依稀可见褐色划纹。

玉镯 新石器时代晚期

直径6.1、环体厚0.6厘米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境镇盐场出土,现藏于海丰县博物馆。泛淡绿色。青玉制作,环形。雕刻加磨而成,规整光洁。

玉镯石峡文化 直径7、孔径5.9、高2.9、厚1.1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灰白色,带褐色斑点石纹。筒形、环窄而厚,呈宽带形。

玉璜石峡文化 直径6.8、孔径5.2、厚0.6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鸡骨白。表面磨光。在两端钻有小孔,另在断口处钻小孔,可能是折断后,为缚接而作。

玉玦 石峡文化 直径4.2、孔径1.5、厚0.6 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鸡骨白。环心微偏,玦切口整齐。在断口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孔,当为系丝线而钻。

玉玦新石器时代晚期

直径3.4、玦体宽0.9-1.1、厚0.6,玦口宽0.2-0.4厘米 广东省珠海市宝镜湾遗址出土,现藏于珠海市博物馆。灰黄色。器型较扁薄,外缘直壁,内缘呈正圆形,双面钻穿,内缘壁呈")"形。玦口开于玦体最宽处,孔用管钻制成,玦口锯切而成。

玛瑙玦新石器时代晚期

左∶直径4.2、玦体宽0.8-1.3、厚1.2、玦口宽0.6厘米右∶直径4.3、玦体宽0.9-1.2、厚1.3、玦口宽0.4厘米广东省珠海市宝镜湾遗址出土,现藏于珠海市博物馆。1对。灰白色。外缘直壁,内缘呈正圆形,双面钻穿,经加磨内壁作圆弧形。玦口开于块体最宽处。出土时已断为两半。

水晶玦新石器时代晚期

左至右∶直径5.5、5.1、2.9、玦体宽0.7-1.4、厚0.7-1.1 厘米

广东省珠海市宝镜湾遗址出土,现藏于珠海市博物馆。3件。白色,透明度高。有杂质,无气泡,或无杂质,有细小气泡。器身抛光很好,双面钻磨加工,所钻深度相同。器外缘直壁边,内壁呈")"形,玦口对向稍偏。孔用管钻制成、玦口锯切而成。

玉玦石峡文化 直径6.2、孔径3.2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褐色。玦面扁薄,廓外缘雕有四个"山"字形装饰。断口切割整齐,似为对半剖切。

玉玦石峡文化 直径9.1、孔径5.8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鸡骨白。玦体扁薄,廓外缘雕有四个角形花芽。玦口切割整齐。原已断破成四截,在断口的两侧钻有成对的小孔,以系丝线接缚。

玉笄石峡文化长14.7厘米

广东省韶关市马坝石峡遗址出土,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牙白色。圆柱体,笄头磨成短柄,上穿一小孔,下端渐细成钝尖。笄身一侧阴刻有刻划符号。

水晶坠

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长5、宽1.3厘米

广东省深圳市南头区西丽水库出土,现藏于深圳市博物馆。

透明略黄。长六面体,一头略大,一头略小。六面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一头接近顶部琢磨用以系绳。通体磨制光滑并有抛光。

玉矛商代 长13.3、宽2.4厘米

广东省深 圳市南山区西丽屋背岭墓葬出土,现藏于深圳市南头古城博物馆。浅黄色。前锋锐利,底端较平。制作精细,形制规整。

有领玉璧 商代

直径14.5、孔径6.5、厚0.3、领高1.5厘米广东省深圳市大梅沙出土,现藏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灰黄色。内缘向上下出领如筒状,外侧凸缘为璧形,整器截面呈"T"字形。

玉玦商代 直径3.5、厚0.3厘米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屋背岭墓地出土,现藏于深圳南头古城博物馆。

黄白色。圆环形,有细小缺口。形制规整,制作工艺精细。

玉玦商代 直径7.2、孔径4、厚0.1厘米

广东省深 圳市大梅沙出土,现藏于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灰黄色。廓外有四个花芽形角饰。玦上有四个对称圆孔,其中两个小孔仍残留有连接断口的物质。通体磨光。已断裂。

玉管西周早期 长4.7-7、直径1.1-1.2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177号墓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件。风化严重,呈鸡骨白色。两端斜削,粗细基本相同,长短不一。

玉玦西周早期

左∶直径4.4、孔径2、厚0.22厘米右∶直径4.4、孔径2.2、厚0.22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177号墓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对。灰白色。玦口部有黄褐色沁。孔管钻而成,因此内沿平直,玦面圆弧,外缘尖圆。制作精细,器形规整。

玉玦西周中晚期

直径2.4、孔径1.3、厚0.12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319号墓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沁色较重。玦面平直,外边斜磨,玦沿成尖状。制作较规整。

玉玦西周中晚期

直径5.6、孔径2.7、厚0.3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192号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浅绿色,黄沁面积较大。孔对钻而成。已残。

玉玦西周中晚期

左∶直径2.1、孔径0.9、厚0.11厘米右∶直径3.15、孔径1.4、厚0.3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192号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件。大小不一,呈灰白色,口部有黄褐色沁,内外缘尖圆,孔对钻而成,器形较规整。

玉玦西周中晚期

由大到小,直径依次为∶5、3.5、28、2.4、1.9、1.9、1.6、1.5厘米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225号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组8件。呈灰白色,局部有褐黄色沁。环面平弧,横截面呈橄榄形。

水晶玦西周中晚期

直径由下至上依次为∶1.6、1.65、1.85、1.75、2.15、1.75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56号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件。大小不同,质透明,有黄褐色沁痕。其中四件外缘直壁边,块面磨斜边;两件外缘尖圆,面平弧。

水晶玦西周中晚期 直径4.7、厚0.6厘米

广东省博罗县横岭山商周墓地94号出土,现藏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无色透明。内侧两面钻,玦口锯切而成。加工精细,器形规整。

玉玦东周 直径3.7、孔径1.8、厚0.3厘米

广东省揭东县面头岭遗址出土,现藏于揭阳市博物馆。青绿色。扁薄的圆台形,刃缘。底面和顶面均平整光滑,底面直径较大。两面对钻取芯。

玉玦东周 直径4.5、孔径2.1、厚0.3厘米

广东省揭东县面头岭遗址出土,现藏于揭阳市博物馆。乳白色半透明。扁薄的圆台形刃缘。底面和顶面均平整光滑,底面直径较大。采用单面管钻法取芯。

水晶玦东周

直径3.9、孔径2.4、厚0.8厘米

广东省揭东县面头岭遗址出土,现藏于揭阳市博物馆。无色透明。外廓平直,上下两面的边缘均磨成斜面,横断面呈多边形。两面对钻取芯,内壁未经打磨。

丝缕玉衣西汉 长173、肩宽44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衣共由2291块青玉片粘连缀接而成。外形与人体形状基本一样,分头套、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六部分。为便于穿着,各部分分别制作。其中头套、手套和鞋的玉片均在片角钻孔,以丝线连缀∶其余玉片用麻布衬里,每块玉片表面用窄丝带作交叉粘贴,然后再用宽丝带沿玉片的边缘作纵横粘连。由于整件玉片皆以丝带缀连,故称之为"丝缕玉衣"。

玉衣头套西汉 高33、长21、宽20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人头形,除正面有鼻子突起外,四面比较平齐。顶部漫圆,脸下有颈套。共用玉片265片。头套又分为头罩和面罩两部分∶面罩正面略鼓,当中有鼻子突起,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玉片连缀合拢而成。头套形如盔,圆顶以长方形、梯形玉片作圆环状分三行用丝缕连缀,顶部以一璧收口。头罩的枕部和两侧,即为罩体,呈由后向前围拢的圆弧体,其正面空缺为了与面罩相接。

玉衣片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长方形玉片∶长约3.4、宽2.5、厚0.3厘米

玉片的颜色较杂,少数呈半透明的青绿色,多数不透明,以黄褐色、黄白色为主。玉片以长方形和方形为主,大多表面平素。头套部分的玉片显得规整,有长方形、近方形、梯形、三角形和多边形,厚薄均匀,打磨光滑,棱角都磋磨成斜边,角上均有钻孔。手套与鞋玉片加工处理与头套近似。玉衣上衣身、袖筒和裤筒的玉片大多数为造玉衣而专门制作的,也有的是利用某些玉器的残件。

玉壁西汉

直径28、孔径6.2、厚0.6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有绚纹两道把纹饰分为三区。中区为凸起蒲格涡纹;内、外区同为双体龙纹,分别是三组和六组。龙纹之间有连弧相隔。一面外区有一块刻纹未全抛光,雕琢痕迹清晰可见。背面有一绺裂痕。

玉璧西汉

直径25.5、孔径4.8、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有白色斑,玉质坚硬。以一道绚纹相间,内区蒲格涡纹;外区饰四组双体龙纹五组。表面有丝带残迹,据此可推测,多件玉璧用丝带联成一组覆于玉衣上。

玉璧西汉

直径28.6、孔径6.5、厚0.6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温润细腻,半透明。有二绺浮白色裂痕,边缘受沁。纹分二区,用二道绚纹隔开。内区为蒲格涡纹;外区四组双体龙纹。龙纹之间有小圆花相隔。

玉壁西汉

直径25.7、孔径4.8、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表面有部分为象牙黄斑所掩。内区为蒲格涡纹;外区四组双体龙纹。当中有绹纹一圈为界。

玉壁西汉

直径26.8、孔径6.2、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绿色透青。内区涡纹,外区是五组双体龙纹。内外缘各刻弦纹一道。在内区近孔处钻一圆孔。小孔径两面大小不同,应是杆钻的结果。另外,璧的孔径也是一面大,一面小,为单向钻成。表面粘附棺板漆皮、丝带痕和大幅织物残迹。

玉璧西汉

直径26.6、孔径8.8、厚0.7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玉质温润无杂斑。纹样分二区,有三道绚纹相隔。内区饰突起涡纹;外区饰龙蛇合体纹,以双龙为主体,共四组。龙身卷曲,足横撑,尾端是昂首张口吐信的蛇形。各组龙蛇之间有草花纹相隔。出土于玉衣底部。整器未完全抛光,琢刻的痕迹清晰可见。

玉壁西汉

直径25.6、孔径8.5、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纹饰分两区,有绚纹一道为界。内区饰凸起润纹;外区饰四组双体龙纹,图案化的兽面纹由粗细两种线纹勾勒,兽首如牛头形、两角内卷,凸眼大鼻。躯体为龙形,婚曲弯卷,双足斜撑。内外缘均刻弦纹一道。

玉壁西汉

直径25.6、孔径6.3、厚0.6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灰蓝色,颜色较为特殊。中有一道绚纹将纹饰分为二区。内区为蒲格涡纹;外区饰四组双体龙纹。四龙之间阴刻小花作分隔。

玉璧西汉

直径25、孔径5.6、厚0.4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半透明。体较薄。内区蒲格涡纹;外区四组双体龙纹,龙角圆卷,内填细线。龙纹间有弧线分隔。两区之间亦有绚纹作分界。

玉璧西汉 直径25.8、孔径6.8、厚0.7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有大面积白斑,玉质致密透亮。纹饰分两区,各有一圈凸棱作隔界,凸棱上阴刻流云纹。内外缘也是圆弧形突棱,与其他玉璧边缘刻细线或斜边有别。内区涡纹;外区饰双体龙纹三组。龙的面部较宽阔,鼻子较大,角末端如圆形,内填阴线。龙体有横向钩形络。

玉璧西汉

直径26.3、孔径5.3、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象牙黄色,大部分受沁,只有少许墨绿色斑块。以一道绚纹相间,内区为蒲格涡纹∶外区饰五组双体龙纹。龙纹之间又有阴线纹分隔。内外缘为阴刻弦纹。

玉壁西汉

直径26、孔径5、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以一圈绸纹为界,内区蒲格涡纹;外区饰四组双体龙纹。龙纹间有连弧纹相隔。

玉璧西汉

直径28.5、孔径9.5、厚0.5 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有白色斑和一绺裂纹,玉质细腻温润。内区为凸起蒲格涡纹,外区纹饰较为特异。为四龙四牛纹。龙双体,分向两边卷曲,足斜撑。角内卷如弯钩,大眼拳鼻,胡须横出。额上有半圆纹,内刻斜格纹。牛头两弯角特别长,双体与龙尾纠缠。牛头的朝向与龙相反。

玉璧西汉

直径25.4、孔径4.2、厚0.6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玉质致密细腻。纹饰分内外二区,以绚纹为界。内外口缘均刻弦纹。内区蒲格涡纹,刻线甚浅,磋磨抛光显得模糊;外区四组凤鸟纹,身躯长卷,勾首回顾。线纹极浅,隐约可辨。表存丝带缠绕痕。

玉璧西汉

直径14.3、孔径4.4、厚0.4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慕出士,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一面湖绿色,有褐斑;另一面受沁为土黄色。纹饰分二区,以掏纹分隔。内区饰蒲纹∶外区饰勾连蒲纹,是该壁最特异之处。孔径两面大小不同。另外,壁的孔径也是一面大,一面小,应系单向钻成。

玉壁西汉

直径13.8、孔径4.7、厚0.6 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碧玉,墨绿色,有大片黄色斑。两面饰凸起篱格纹,内外缘旋出一圈凹带。常见凸起的蒲格涡纹或谷纹璧都经精细打磨,主纹显得光洁规整。此璧表面粗糙,主纹的圆粒显突,未经修磨,加工痕赫赫在目,是一块未完工的半成品。

(0)

相关推荐

  • 不拿下汉玉这块高地 ,古玉收藏很难有大成就!

    汉朝整整四百年 安定富强 是古玉真真正正狂飙的年代 这也是为何汉代玉器众多 精品极品百出的原因 古玉收藏也是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过手的古玉不够多 是到不了一定境界的 先能把汉玉玩好 才能前摸摸商周 ...

  • 第1108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3

    (续) X 图4 四.玉璧 1.淡青色玉.长11.5,宽10.1厘米,圆孔直径2.5,厚0.7厘米,凌源三官甸子出土(图四:1).圆角方形,三面有刃,中间有一圆孔.上缘钻有直径为0.4厘米的小孔. 2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 南北朝)2

    21.玉剑璏西汉前期高4.2 厘米 上宽4.3 厘米 下宽5厘米 中厚1.2 厘米1972 年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1 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青色,略呈梯形,上端侧面有三个小圆孔,两面均阴刻几何形云纹.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 南北朝)3

    41.玉璧西汉前期直径 15.8 厘米 孔径 4.3 厘米 厚0.3厘米1983 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湖绿色,有白斑.两面饰三角形勾连谷纹,其连线为阴刻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部分4

    玉肛门塞明代 长3.4.宽1.5厘米 福建省建瓯市水南出土,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青绿色,质细腻致密.上有黄褐色沁斑,微透明.圆锥体,上全下宽,通体打磨光滑. 玉簪清代 长13.2.宽0.6 厘米 福建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 部分3

    铜框镶玉卮西汉 通高14.5.卮高126.口径8.6.厚0.3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以铜框为架,镶嵌九块玉片组成.铜框铸出,婆金,三蹄足.外表皆刻勾连菱纹和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 部分2

    玉璧西汉 直径17.6.孔径6.7.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有白色斑,半透明.两面饰较疏朗的蒲纹.内外缘有斜向凸棱.表面残留丝绢.麻布痕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 审美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层次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4

    玉璜战国长8.2.宽2.75 厘米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山西省长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朱砂.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2

    鸟形玉饰商代晚期长3.3.宽1.65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扁平体.尖喙,圆眼,双翅,宽尾.嘴部有一孔.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长5.3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1

    六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7.孔深3.8 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钙化严重,有深褐斑.六边形,中间为大圆孔.三个边为直边,三个边略弧,管钻穿孔.形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4

    · 梅花形玉佩,辽代长3.10,宽3.9%.厚0.38一0.42厘米需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人民武装部院内墓葬出土,现上齐齐哈尔博物馆.1色.器体略呈梯形.中心部位雕琢一朵梅花,外围有化权坏绕,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