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查的前世今生
这就是命
——IPO现场核查的前世今生
现场检查自2014年常态化以来,截至到2021年3月22日,IPO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共计133家,成功上市仅有41家,占比30.83%。
1 缘起~风暴来临
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掀起了被称为对拟上市公司“史上最严财务核查风暴”。
对于此次财务核查背景,主要是由于2019年以来中国A股陷入慢慢熊途,证监会严控IPO发行节奏,试图给羸弱的市场喘息之机。结果至2013年1月,IPO待审企业接近900家,新股堰塞湖的说法开始流传。说白了,财务核查就是以专项运动的形式解决上市审核压力,这项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解决IPO堰塞湖的历史使命。
2013年证监会正式启动财务核查抽查工作,分别于2013年4月3日和2013年6月7日两次合计抽取了40家在审企业,整体抽查比例占在审企业数量约5%。
不得不说,本次财务核查风暴效果显著,抽取的40家在审企业最终平稳落地的只有19家,不到50%的通过率。而未经受住财务核查的企业中,后来仅有超讯通信、蓝天燃气和重庆银行重新申报后成功登陆A股市场,长实通信则通过重组的方式间接上岸,其他17家企业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上市梦。更加悲催的天丰节能、洪波科技、天和众邦等少数公司被查出疑似财务造假而被立案,传言天丰节能财务总监抱着账本跑路更是给资本市场留下了一段佳话。
风暴之后,至2013年底在审企业已经降到800家以下,这是在中国资本市场IPO实质性的暂停了达一年之久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财务核查”,好用!不过“财务核查”的说法总给人以戾气过重的感觉,随着注册制呼声越来越高,“信息披露质量”似乎是更符合政治正确,改名吧。
2 常态化~应对
2014年开始证监会对在审IPO企业启动例行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工作,抽查比例仍然是5%。2014年至今,共计133家在审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不包含交易所现场督导),其中撤材料数量为66家,撤回率49.62%,接近五成。到目前为止,仍有15家企业在审,11家企业被否,41家企业通过审核。可见,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企业过会比例接近80%。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通过现场检查或通过检查后仍被否的77家企业,到目前为止仅有6家再次申报后企业成功上市,目前仍有9家正在接受审核。
3 具体抽查情况~这都是命
01
2014年至2017年~时也命也
2014年证监会分9次抽中11家企业。经历了2013年财务核查风暴的洗礼和常态化财务核查的惊吓,截至2014年7月1日,2014年共有129家拟IPO企业被终止审查。其中:主动撤回企业97家,32家首发企业未按相关规则要求报送预先披露材料而自动终止。剩下来的企业应该是更有底气,因此,最终11家被抽中的企业过会8家,过会率72.73%,基本与正常的过会率相差无几。
企业和保荐机构经历了2013年的惶恐,但2014年被抽查企业的结局,似乎也并不可怕。风暴总会平静,伤痛总会被时间平复。
2015年随着IPO审核和申报的正常化,证监会抽出22家企业,这22家企业最终只有10家企业闯关成功,过会率不到五成。其中有8家企业没有熬到与发审委欢聚一堂的时刻。大意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被抽查的辽宁振隆特产被现场查出存货造假,江湖上又多了一段故事。
2016年15家企业被抽中,5家最终过会,9家提前撤退,坚持下来的通过率80%。
2017年为IPO大年,IPO审核放水较为明显,当年总体审核通过率超过9成。然而与此对应的是,2017年抽查企业32家,最终撤材料22家,撤材料比例68.75%,没有撤材料的10家最终通过了9家。
从2014年到2017年现场检查常态化以来,最终撤材料的比例大幅提高,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现场检查都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底气不足的项目与其伸头挨一刀不如避其锋芒,半年后再战!二是,2017年的32家被抽查企业中有20家是7月28日之后被抽中,2017年经历了大放水后,四季度证监会迎来了史上最严厉的一届发审委,IPO寒冬骤然降临。可怜这20家企业,硬生生被现场检查打乱了上市节奏,背到了家。当然,质地够硬的企业,经历过现场检查的淬炼后,似乎更轻松。在这20家企业中,最终减持到发审会环节的7家过了6家,远远高于18年IPO过会率。
02
2018年至2020年~真的是意外吗
2018年严峻的审核环境清退了大量在会审核企业,券商的申报也更加谨慎,当年共计7家企业被抽中检查,最终6家闯关成功。
2018年四季度IPO审核开始悄然松绑,2019年证监会抽查了16家企业,其中9家撤材料,其余企业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成功过会。
2020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2020年7月开始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在证监会审核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在经历了数年财务核查的历练和折腾,保荐机构对财务核查的应对也逐渐娴熟,总体上,申报至证监会的企业基础工作相对扎实,2020年证监会针对在会审核企业的抽查了8家,截至目前这些企业无一撤退,仍在接受审核。有意思的是本次被抽中的华联瓷业曾于2017年12月1日就被抽中检查,上次被抽中后战略撤退,这次又被盯上,抽签真的是随机么?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及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给拟上市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门槛,大量企业蜂拥而至。审核权利下发至交易所后,现场检查变成了现场督导,对企业信披质量的检查变成主要是针对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的检查,威慑力大幅下降。运气不好抽到就撤,三个月辅导期过去继续申报。先上车再说,万一混过去了呢?2020年7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短短几个月,创业板在审企业一度超过400家。
03
2021年~该来的总会来
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科创板和创业板此后陆续制定配套规则。1月31日,证监会针对科创板和创业板在审企业启动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中的20家企业中,16家主动撤回回避检查,撤回率达到80%。
4 怎么办~投行小伙伴们耗子尾汁
2015年和2017年抽查企业数量的突然增加,都对应后续年度审核尺度的收紧,2021年企业上市显然不会那么轻松。
主席说了,IPO现场检查撤材料较多,主要是由于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所致。笔者认为其深层原因是国内IPO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助长了执业人员投机的心理。IPO历史上曾数次暂停、审核尺度时而大幅收紧时而尺度大开、窗口指导更是经常发生,如果一个行业需要看天吃饭,势必导致投机性行为的产生。
总体看,未来政策仍将变幻莫测,但对执业人员的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投行的小伙伴们耗子尾汁。
附件:2014年以来现场检查企业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