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六)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六)
撰文|银牌艺术馆
顾问|吴志鹏
第二章 雕塑发展简史之五
《断臂的维纳斯》又称“米洛的阿芙洛狄忒”
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古希腊雕塑风格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古风时期(包括前期的荷马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宙斯青铜像,古风时期后期
收藏于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古风时期大约是公元前660年-前480年之间,受古埃及雕塑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古朴稚拙,风格程式化,也在相当程度上遵从正面律,但已经有了相当的探索与创新,技巧上也比古埃及雕塑进步,更加追求真实自然,圆雕技法运用已趋成熟,也逐渐摆脱了刻板的直立形象,姿态更加灵活。
荷犊者,古风时期
收藏于希腊雅典博物馆
注:圆雕是最常见的雕塑形式,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所雕塑形象不依附任何背景,独立成型,又称360度雕,可四面欣赏。
尤其是与古埃及的雕塑相比,古风时期的镂空雕刻已逐步成熟,雕塑形象的胳膊和躯干之间的空隙被掏空,并减少甚至摒弃与背部石板的连接,可以完全自立,很好地解决了重心问题。
库罗斯青铜像,古风时期
收藏于希腊国立考古美术馆
而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人物脸上都带着典型的微笑,即使是垂死的人物也不例外,虽有些程式化的刻板,却使人愉悦,称为“古风式的微笑”。
濒死的战士,古风时期
收藏于德国慕尼黑州立古代雕刻馆
古典时期约在公元前480年-前450年,是古希腊雕塑的全盛时期,艺术家们熟练地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全面知识,作品对人物的性格情感、动作形态、肌肉线条等有着真实自然并富于动感的表现,尤其是人体姿态有了更多的侧转扭动的变化,生动自然,表现出完美和谐的技巧与成就,涌现了大量惊艳天下的作品。
掷铁饼者,古典时期
作者:米隆,古罗马复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国立博物馆
而前述的美学家温克尔曼所总结的古典主义美学精神,“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在这一时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有“三杰”:米隆,菲迪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以及斯科帕斯,留西普思等等,他们为世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休息的赫拉克勒斯,古典时期后期
作者:留西普斯,古罗马复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希腊化时期指的是公元前330年-前100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西讨,马其顿铁骑把古希腊的精神文化成就带到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风格特征与精神内核。这一时期的雕塑逐步脱离了理想主义的古典美的表现,更加贴近生活,日益倾向写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反映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真善美丑,入微刻骨地刻划以前雕塑家们不大愿意涉足的领域。当然,同时还是有一些表现神与英雄的理想主义题材,但所创作的形象身上已经有了更多的人性气息的散发。最为家喻户晓的就是“卢浮宫三宝”中的两宝:《断臂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观景楼的阿波罗》希腊化时期青铜原作
作者:莱奥卡雷斯,古罗马大理石复制品
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
而由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及他的两个儿子共同创作的《拉奥孔》群像,是希腊化时期最后一件伟大的雕塑作品,表现了取材于特洛伊之战木马计传说的故事中,祭师拉奥孔因泄露天机,与他的两个儿子被神派来的巨蛇缠死前的瞬间形态,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在他的同名专著中深刻阐述了这件作品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并提出了“包孕性顷刻”这样一个概念。
包孕性顷刻,也可理解为瞬间的艺术。意即高潮前的顷刻是最有孕育性的,它是前一顷刻的后果,是后一顷刻的原因,是艺术要选择的最佳的点,这样可以让人充分联想。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家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提出并利用“包孕性顷刻”来剖析现实中采用图片的“美”的标准,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拉奥孔》,17世纪意大利雕塑大师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妮》也是体现这一概念的经典作品。
《拉奥孔》阿基桑得罗斯及其儿子
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冈美术馆
谈到古希腊雕塑,必须要提及古希腊建筑的三种大理石柱式,即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这三种柱式在世界建筑与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至今仍为世人所采用,也充分体现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高超成就。著名的雅典帕特农神庙采用的就是多立克柱式。
由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为:
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古罗马继承延续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遗产,在雕塑上也是如此,认真地模仿古希腊的成就,并糅合了本土伊特鲁里亚民族的技艺,在风格上更加写实朴素,也更强调理性化,创作了大量展现统治者威仪的作品,并发展出了凯旋门和记功柱这种体现历史事件时序进程的浮雕形式。
《图拉真记功柱》,意大利罗马
《奥古斯都大理石雕像》
收藏于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
而东罗马的拜占庭艺术,虽然依旧推崇古希腊文化,但已经承续了早期基督教艺术的成分,强调了对基督神性的描绘,而忽略了对人性的刻画,并且由于8世纪末的“破坏偶像运动”的影响,雕塑发展日渐式微,大多仅是充当教堂建筑的装饰性浮雕而已。
《君士坦丁凯旋门》,意大利罗马
中世纪的欧洲神学主导一切,艺术的发展为宗教目的所禁锢,缺乏个性的多样性发挥。哥特式建筑是这个时期的典范,通过高耸修长的尖塔、尖形拱门、庞大的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等营造出轻盈的飞天感以及虚幻崇高的意境,启示人们笃信上帝,脱离苦海,与神靠近,奔赴极乐。
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受这种精神引导,哥特式的雕塑多为宗教服务,也是强调信仰的传达,富有纪念碑的气质,人物造型颀长,表情程式化,摒弃了个性化的细节展现,直到晚期才逐渐出现了世俗化的题材,并重视体量感,作品形象逐渐展露出了生活化的气息,发展出国际哥特式风格,并准备迎接一个思想文化艺术的伟大时代-文艺复兴的到来。(待续......)
《四圣徒像》,哥特式风格
位于法国夏特尔圣母大教堂
《圣特蕾莎修女雕塑》
国际哥特式风格,网友摄于意大利,
人物表情及露出的一只赤脚,
悄悄展露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