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疾病』处方:慢性咽炎-补脾升阳清咽汤(干祖望)

补脾升阳清咽汤(干祖望)(组成]  太子参(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白扁豆10克  山药12克升麻3克桔梗6克    ,(功效]  补脾益气升阳。(主治]  慢性咽炎,属脾虚阴火证。[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服。[方解]  本方为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二方化裁而成,旨在补脾益气,升阳以生津,方中不用柴胡,柴胡虽有升阳之功,但有劫肝之弊,故代之桔梗以宣升阳气。脾虚阴火证的产生,主要是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四肢,同时具有“升清降浊”之特点。干老师还认为咽粘膜为肌肉的一部分,而且“喉需液养,咽赖津濡”,若脾气健旺则生津有源,运化精微正常,则散精上承,咽喉得以濡润。一旦出现脾胃虚弱之后,生化乏源,精微不能上承,则当然出现口干、咽燥微痛、咽喉有异物感而不适。所以全方用药均以健脾益气为主。(加减]  (1)心火亢盛者,见心烦,咽粘膜轻度充血呈艳红色,舌尖红或有朱点,加竹叶、茅根、灯心草、生地等。(2)脾虚湿盛者,见大便溏稀,舌苔白腻明显,加藿香、佩兰、苍术、神曲、麦芽等。(3)脾虚痰盛者,见体胖、痰多而粘,咽后壁附丽白色透明样粘痰,频频清嗓,加大贝母或川贝母,天竺黄、苏子等。(4)兼肺阴虚者,见五心烦热、口干欲凉饮明显,舌红少苔而少津,加熟地、沙参、百合、玄参、二至丸等。.(5)伴气郁者,见胸闷胁胀,暖气善太息,咽喉梗塞感较甚,加苏梗、佛手、枳壳等。(6)伴见瘀滞者,见脉涩,舌紫或见紫气、瘀点,咽后壁暗红,加当归尾、泽兰叶、桃仁、红花、功劳叶等。(7)气虚而卫弱者,卫外功能差,自汗怕风,遇风即感冒,加黄芪、防风、稆豆衣等。    .[按语]  慢性咽喉炎中医谓之虚火喉痹。历代中医除潘诚的《喉科心法》中轻轻一笔谈及阳虚喉痹之外,历来都认为是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阴润喉或滋肾润肺论治。而干祖望教授则认为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手脾虚者,十居八九。”干氏“从脾治喉痹’’其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98%,从脾虚阴火论治,独具匠心,值得效仿。(典型病例]  何某某,女,44岁。患者咽部不适已多年。1年前急性发作后至今未愈。表现为咽部连及鼻咽腔一片干燥疼痛,伴有烧灼感、火辣感、异物感。近来难咽干食,频频清嗓。痰涕不多且难外豁。早晨干时求饮喜温,中午虽干而拒饮。清晨胃脘作胀,睡眠很差,多梦。平时畏风怕冷,两膝关节不温而痛。诊查:咽峡充血不明显,小血管扩张;咽后壁向前凸出;鼻咽未见病变。舌苔薄白、舌质胖而嫩、边有齿痕,脉细弦。干老师诊日:质禀藜藿之体,脘胀作于寅卯,貌似东方木旺,木克土之兆,实为土不胜木。宗气难充,卫气难固,故而畏寒不温。脾土一衰,清阳下陷,则升化精微无权,当然咽鼻干燥而痛。.考一般干燥必求于水润而反拒饮,可知已有别予真正津液之枯。再求诊于舌象,质胖而嫩,边有齿痕,脾虚无疑。宗李东垣治土方法,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白术6克、桔梗6克、佛手6克、升麻3克、甘草3克。7剂水煎内服。复诊时,诸证明显好转,后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加增损,共服35剂而愈。附干祖望简介:出生于1912年,上海金山人。1929年从9币浙江名医钟道生,1933年开业行医,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兼任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委员。为中医耳鼻喉科的奠基人之一。从医60余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享誉海内外。通讯地址: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汉中路    邮编:21002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