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意言 宋 蔡淵 撰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易象意言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易象意言一卷宋蔡淵撰淵蔡元
定之子蔡沈兄也嘗從學于朱子故闡易理
者居多而不廢漢儒互體之說則兼言象數
又其家學矣夫易即象數以寓理京焦諸家
流為術數占候之學固失聖人之本旨自王
[000-1b]
弼之易既行儒者遂置象數于不講而所謂
理者亦漸流為空談矣淵是書以易象為名
而所言皆即象以窮理葢易學之能酌其中
者世無傳本故朱
尊經義攷以為已佚永
樂大典所載首尾完具猶當時祕府舊本謹
録而傳之俾學易者有攷焉乾隆四十六年
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000-2a]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象意言
宋 蔡淵 撰
者奇也陽之數也
者偶也隂之數也古者伏羲氏
仰觀俯察見隂陽有奇偶之數故畫
以象陽畫
以
象隂見隂陽之中各復生隂陽故再倍而三為卦者八
所謂小成者是也因而重之故三倍而六為卦者六十
有四下三畫為貞而上三畫為悔也
[001-1b]
卦有六位初二三四五上也二氣消息自下而上故卦
自下始
爻有四象少陽少隂老陽老隂也少陽之數七少隂之
數八老陽之數九老隂之數六老變而少不變聖人取
變者為用故陽爻曰九隂爻曰六
六七八九者隂陽之用數也陽以進為用故少于七而
老于九隂以退為用故少于八而老于六
凡爻位俱陽與爻位俱隂為當位或陽爻位隂或隂爻
[001-2a]
位陽為不當位
三畫之卦有上中下之位以上遇上以中遇中以下遇
下則其位同也故六位之卦初與四為應位二與五為
應位三與上為應位陽爻遇隂爻隂爻遇陽爻則為有
應若陽爻遇陽爻隂爻遇隂爻則為無應
六位之卦其初難知其上易知為本末者也三與五為
陽二與四為隂陽以升為用故進成乎五隂以降為用
故退成乎二五者陽成而得中也二者隂成而得中也
[001-2b]
故皆吉三陽剛未成而不中故危四隂柔未成而不中
故懼
凡兩爻相比在下曰承在上曰乘以隂承陽以陽乘隂
為順陽承隂隂乘陽為逆案陽乘隂之乘原本誤作承/隂乘陽之乘原本誤作盛今
並改/正
凡三爻之卦剛柔雜者皆主一剛一柔故震巽主初爻
坎離主中爻艮兊主上爻六爻之卦剛柔雜者亦多取
剛柔少爻為主
[001-3a]
凡卦中陽為大隂為小陽利君子隂利小人大畜小畜
大過小過皆取隂陽為義
凡六位隂陽多以志言
陽實為富隂虚為貧隂能有陽亦為富小畜謙之五皆
以四能有陽而稱富也
凡剛進而上遇柔則利遇剛則不利如大壮之四曰藩
決不羸大畜之三曰良馬逐皆前遇乎柔也大壮之初
曰征凶三曰羝羊觸藩羸其角大畜之初曰有厲利巳
[001-3b]
皆前遇乎剛也
陽在上之物隂在下之物六位惟二五得隂陽之正
中則不失乎善偏則流為惡八卦相錯惟二五得中
夫陽動于二隂之下則為震隂伏于二陽之下則為巽
至于為坎艮為離兊無非有取于隂陽相錯也故有是
理則有是象有是象則有是事此自然之理也且六爻
之卦擬議變化于一爻之中逺近相取初不可以内外
三爻之卦而拘也故賁之三上下皆隂也而聖人繫之
[001-4a]
以濡如之辭豈非有取于坎象歟晋之四下乘二隂也
而聖人繫之以鼫鼠之象又豈非有取于艮象歟至于
屯之三曰入于林中是兼上下二隂而取也復之四曰
中行是兼上下四隂而取也觀是四者聖人擬議之㫖
亦可以類推矣隂陽相錯感應之理自然而然亦非聖
人心思智慮之所能為也後世互體之說不可謂全無
義理特其附㑹穿鑿而流于術所以不可用也彖傳言
剛柔上下往來者八卦隨蠱賁咸恒損益渙也止言剛
[001-4b]
來者訟无妄二卦在八卦者或曰柔上剛下或曰剛上
柔下或止曰上下然其為卦皆三隂三陽本具乾坤之
體而上下交徃來也乾剛交坤而成震坎艮坤柔交乾
而成巽離兊故言剛來剛下者明乾剛在上而下交坤
言柔來柔下者明坤柔在上而下交乾也若剛上之與
柔上則又乾剛在下而上交坤坤柔在下而上交乾者
也是皆本諸乾坤之交而互取之耳至于訟與无妄則
止言剛來剛自外來葢其為卦皆四陽二隂非乾坤上
[001-5a]
下之交者故乾體居上不動而所以為坎為震之剛者
皆自外來也夫子言卦變之義于此可見其兩端焉
本一氣也生則為陽消則為隂易之道生道也震艮陽
卦震取初艮取上者理當然也巽兊隂卦與震艮為對
者也乃不取初上之隂而取二五之陽也至于復姤夬
剝之類莫不取陽為用焉是知陽能生隂不能生易之
本也非聖人特賤乎隂而不取也
乾坤體純坎離體交而其用皆在中故乾坤坎離之用
[001-5b]
皆在二五也至于乾坤相錯則為泰否坎離相錯則為
既濟未濟亦皆主二五為用也
坎者隂陷陽而陽難離者隂麗陽而陽明是坎雖陽卦
而陽不得用離雖隂卦而陽猶得用故既濟未濟名義
主坎陽卦也其亨主離以離陽得用也
文王周公所繫之辭有以理言者如元亨利貞直方大
之類是也有以事言者如觀盥而不薦師出以律之類
是也有以象言者如履虎尾見龍在田之類是也有以
[001-6a]
占辭言者如利建侯行師利用為大作之𩔖是也有以
斷辭言者如征凶无攸利悔亡吉无咎之𩔖是也卦爻
所繋大畧不出乎此矣
三百八十四爻之義有取之于本爻者如乾之初曰潛
龍勿用屯之初曰利建侯是也有取之于下近爻者如
姤之二曰包有魚大過之二曰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
妻是也有取之于上近爻者如大過之五曰枯楊生華
老婦得其士夫小過之四曰弗過遇之是也有取之于
[001-6b]
應爻者如解之四曰解而拇泰之五曰帝乙歸妺以祉
元吉是也有取之于應位者如乾之二五曰利見大人
豐之初曰遇其配主四曰遇其夷主是也有取之于一
卦之主爻者如姤之五曰以把包瓜比之初曰終來有
他吉是也有取之于往來爻者如賁之二曰賁其須損
之上曰得臣无家是也有取之于上下二近爻者如賁
之三曰賁如濡如屯之三曰惟入于林中是也有取之
于五爻之中者如復之四曰中行獨復艮之三曰艮其
[001-7a]
限是也有取之于六爻之中者如益之三曰有孚中行
告公用圭四曰中行告公從是也有取之于本卦變極
者如坤之上曰龍戰于野否之上曰傾否是也以是推
之則諸爻之義皆可得矣
乾坤屯蒙卦之名也健順動說卦之性也天地風雷卦
之象也隂陽剛柔卦之才也中正危懼卦之位也應害
逺近卦之情也上下乘承卦之體也元亨利貞卦之辭
也剛柔往來卦之變也
[001-7b]
太極理也隂陽氣也剛柔質也乾者太極之動故釋彖
不言隂陽剛柔坤主質故以柔言否泰交不交氣也又
具乾坤之體故皆以隂陽言否類于坤故又以剛柔言
餘卦不滯乎事則滯乎物故皆以剛柔言
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易與變本一事也未入
用則謂之易巳入用則謂之變葢易無體而變有體也
觀變于隂陽而立卦𤼵揮于剛柔而生爻隂陽剛柔皆
畫也未入用則謂之隂陽巳入用則謂之剛柔葢隂陽
[001-8a]
氣而剛柔質也故夫子釋乾坤闔闢曰變而不曰易釋
卦爻之用曰剛柔而不曰隂陽
天數始于一地數始于二隂無首而從陽者也先陽而
動則迷從陽之後則得故曰先迷後得主利
天數終于九地數終于十陽無終代其終者地也故曰
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天地主體四時日月主用富貴主體聖人蓍龜主用
伏羲八卦之序以二氣消長成文王八卦之序以萬物
[001-8b]
盛衰成
伏羲八卦是造化生物之理文王八卦是造化運行之
理
天地者其體也四時者其用也日月所以為四時至徳
所以生天地
易之道有巳正而他爻取之以為邪者有巳凶而他爻
得之以獲吉者屯之初非不正也而二近之則以為宼
旅之上非不凶也而五承之以得譽命
[001-9a]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故知者乾道作者坤道夫子于乾
則曰知至至之知終終之乾能兼坤故知與行無不盡
也至于坤則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坤承乾而行者故
特言行之而已程子謂乾是聖人之事坤是學者之事
葢乾能盡知與行而坤則但能行之而已此所以為有
間也
或謂河圖與卦畫不相似伏羲則之而畫卦若之何而
則之夫河圖之數自一至十一三五七九為陽二四六
[001-9b]
八十為隂一者陽之始二者隂之始故聖人取一以畫
☰乾/取二以畫☷坤/造化之道氣有二而行有五一三
五七九者陽之行也二四六八十者隂之行也二非五
則不能變化五非二則不能自行故夫子總天之五數
得二十五總地之五數得三十葢言隂陽之所以成變
化行鬼神者在乎五也五行在易于卦/變處方入用
天地之間對待流行而已對待者體靜而生流行者體
動而成伏羲八卦對待者也體靜而生則吉凶悔吝由
[001-10a]
乎我故曰先天文王八卦流行者也體動而成則吉凶
悔吝奉乎天故曰後天
易中之言仁或為隂或為陽仁者見之謂之仁仁隂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陽也葢自智仁而言則智先而
仁後智動而仁靜自仁義而言則仁先而義後仁行而
義止此隂陽之所以異也
易有太極之易未生兩儀之易也天地設位而易行乎
其中生兩儀後之易也其理則同其時則異故易在兩
[001-10b]
儀之先其易無體在兩儀之後其易則有體矣
藏諸用有兩義有在顯仁之前者有在顯仁之後者在
顯仁之前則所以顯仁者為用以其不可見故為藏諸
用在顯仁之後則既顯而為物矣一物又各具生生之
用故亦為藏諸用
寒暑也晝夜也生物之隂陽也氣形也魂魄也物生之
隂陽也生物之隂陽則屈伸相推無不變也物生之隂
陽則陽能變而隂不能變故易大傳曰游魂為變而不
[001-11a]
及魄者物生之隂陽也
易中言變化者剛柔之窮皆變變則化也變者化之漸
化者變之成變在化之先故為陽化在變之後故為隂
葢以先後為隂陽非謂陽動為變隂動為化也
大傳言易有三易有太極易无體易无思无為言易之
本也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
中言易之用也易與天地準易有聖人之道四之類言
易之書也
[001-11b]
易有太極形而上之道也儀象八卦形而下之器也自
道而言則器雖未形而器之理無不具也自器而言則
道雖不可見而道之妙又無不在也
繼善陽也成性隂也此以天命之序而言隂陽也仁者
隂也智者陽也此以物受之性而言隂陽也然陽之所
以為陽者皆動而無體也隂之所以為隂者皆靜而有
體也
坎之隂為陽所得則升而為雲陽淺則為霧坎之陽為
[001-12a]
隂所累則降而為雨隂淺則為露
隂在外陽不得出則為雷隂固則為地動震/隂在内陽
不得入則為風隂固則為大風巽/陽包隂則為霰離/陽
和隂則為雪離交/坎隂包陽則為雹坎/隂入陽則為霜坎/交
離/隂陽之精互藏其宅則為日為月離/坎隂陽相戛則為
電隂陽失位則為霓凡卦柔近剛則柔為得剛剛近柔
應柔則剛為柔累
易者知變易之道而無體也其以隂陽之變言易者隂
[001-12b]
陽非易隂陽變易而無體者易也猶形而上者謂之道
其以一隂一陽之謂道者隂陽非道一隂一陽運而無
形者道也夫易者所以生隂陽兩儀即隂陽今指隂陽
而言易者欲明無非虛無雖無形無體而有隂陽變易
之理也
易有太極者不可見動而生物者可見不可見者形而
上之道也可見者形而下之器也聖人學其可見者而
達其不可見者故夫子曰下學而上達
[001-13a]
吉凶悔吝具四象之義悔者吉之未成也吝者凶之未
成也猶少隂少陽未成乎隂陽也
貞吉貞凶貞厲貞吝其所繋雖若不同然皆一理也其
得本卦本爻之正者則曰貞吉其失本卦本爻之正者
則曰貞凶其失之淺者則曰貞厲曰貞吝
无咎有五義師之彖吉而无咎者也節之三過由巳作
而无所歸咎者也大過之上凶而不可咎者也晋之初
善補過而无咎者也萃之四獲吉乃能无咎者也
[001-13b]
无悔有四義咸之五安于無事而无悔者也復之五自
修而免悔者也大壮之五理之必至而無所可悔者也
渙之三急于成功不以悔為悔者也
吉无咎有二義如師之二言吉而又无咎也如益之初
萃之四言當獲吉而後无咎也
乾坤屯隨臨无妄皆有元亨利貞乾主造化全體無所
不傋坤承乾以成化故加牝馬字其餘卦則或主一時
或主一事而已
[001-14a]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神也通乎晝
夜之道而知易也此章之神指𤼵而妙萬物者為言也
易指欲𤼵者為言也无思无為寂然不動易也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神也此章之易指未𤼵者為言也神指初
𤼵者為言也葢易者神之本神者易之用以寂感言之
明矣然寂之中又有感而感之中又有寂故夫子之言
不一而足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是言太極具于形器之中也
[001-14b]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是言太極在形器之中復動
而生也
或問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為寂中有感固得之矣而謂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為感中有寂
則未之見也曰範圍天地之化即乾道變化之序也曲
成萬物即各正性命之事也周子以為誠之復朱子以
為太極之體所以立明其曰復曰立之義則其寂然之
義可見矣
[001-15a]
大傳中以易與神對言者有三生生之謂易至隂陽不
測之謂神就易書而言也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至易
无體易无思无為至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于此就人
心而言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一章言聖人盡神而本于易也
易无思也一章言君子學易而至于神也
感而動者𤼵于中而無次序坎離是也動而運行者始
于下而有次序震巽艮兊是也
[001-15b]
夫子以仁義禮智為元亨利貞然仁義禮智之在人心
其𤼵于情也不以序而見與坎離/同義元亨利貞在天時則
運于氣也必以序而行與震巽艮/兊同義不以序者感而初𤼵
也必以序者𤼵而後運也理雖同而時有先後此又不
可不察也
乾坤者對待之醇也坎離者對待之交也咸恒者對待
之行也既濟未濟者對待之雜也
氣化者有生之始而初生也故上經始乾坤形化者運
[001-16a]
行之終而復生也故下經始咸恒震巽艮兌動/而運行者也然皆終
于坎離者運行當止于對待乃能復生也既濟未濟雖
非坎離坎離之交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
之象象者像天下之賾也拘乎卦則易之所以為易者
偏矣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繫
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爻者效天下之動也拘
乎辭則易之所以為易者滯矣夫極天下之賾者存乎
[001-16b]
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既知觀象玩辭又知所謂極
與鼓之義則卦非止所設之卦辭非止所指之辭其于
易之賾也無不傋易之動也無不周豈世之所謂忘言
忘象者可同日而語哉程子易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
以從道也既曰從道則所謂易者非易之理乃指易書
也
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繋辭焉以盡其言夫
子豈欺我哉世儒乃欲忘象忘言果聖人作易之意乎
[001-17a]
聖人之意正在乎言象之間也惟變而通之則象可以
盡其利鼔之舞之則辭可以盡其神本末一貫皆實事
也欲忘末而求本是乃老耼之學豈聖人作易之意哉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觀夫子
立此數語則知所以生者不皆在未生兩儀之太極故
先師謂一每生二一者太極也太極生兩儀則太極便
在兩儀中故曰兩儀生四象及生四象則太極便在四
象中故曰四象生八卦及生八卦則太極便在八卦中
[001-17b]
以是推之則太極隨生而立若無與于未生兩儀之太
極也但人之為學茍惟守夫物中之太極則或囿于形
而不得其正必湏識得未生兩儀太極之本則雖在兩
儀在四象在八卦以至在人心皆不失其本然之妙矣
此夫子明卦象之所由所以必原易有太極之本而子
思之所謂大本者亦正在乎此學者不可不識也
漸進也坤上爻進居乾下位故曰漸歸妹退也坤下爻
退居乾上位故曰歸妹皆主柔爻進退為義也
[001-18a]
咸以神交恒以神運一滯乎形則咸恒之道不全矣故
其六爻非不相應得者亦不過悔亡而已夫子所以特
詳咸恒之道于釋彖之下者正以此耳
謙陽止乎内豫陽動乎外然皆以順為用也
蠱之彖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之五曰先庚三日後
庚三日先甲後甲先庚後庚皆所以號令也巽為號令
蠱之巽初卦也為號令之始甲始也蠱又為事故繫之
于蠱彖焉巽之巽重巽也申號令也庚更也故繫之于
[001-18b]
上巽焉命令者君之所出故又以五言之
乾漸以一物之次序明爻象咸艮以一身之次序明爻
象井革以一卦之次序明爻象
小畜者巽畜乾也大畜者艮畜乾也㢲之主柔爻也艮
之主剛爻也故小畜主四柔畜剛也大畜主上剛畜剛
也
凡陽包隂則是隂麗乎陽事之常也震下艮上為頤頤
養正也言隂求養乎陽正也故曰養正兊下巽上為中
[001-19a]
孚中孚信也言隂必麗乎陽故曰信與離/同義凡隂包陽則
為陽陷于隂過常之事也大者謂陽巽下兊上則兩隂
包四陽陽數過焉故曰大過小者謂隂艮下震上則四
隂包兩陽隂數過焉故曰小過與坎/同義臨與震同觀與艮
同大壮與兊同遯與巽同
天地之道在氣者當交在位者不可易觀否泰兩卦隂
陽往來則可知氣運之通塞觀大過歸妹漸數爻剛柔
上下則可以知居位之吉凶
[001-19b]
易有太極而生兩儀兩儀各具一太極而生生與氣化
形化之事同一義也易有太極理也兩儀氣也形化形
也有理斯有氣有氣斯有形本一道也故兩儀雖各具
太極而生生而易有太極之妙無不在也形化雖各以
種類而生生而氣化之理無不在也但以形而言氣則
形易見而氣難見以氣而言理則氣易明而理難明今
且以形化之事明之天下之物各以種類而生則氣化
之事宜若無矣而聚水之蟲魚積土之草木皆自然而
[001-20a]
生又豈可謂無氣化之事耶葢形化即氣化似二而非
二也非知道者其孰能識之
天數一一中有三以象言之則圓者徑一圍三地數二
二中有兩以象言之則方者徑一圍四此天地之所以
分也縱而數之一中有三横而數之一中有四三之中
各有四四之中各有三此天地之數所以同十二也故
四十八蓍以十二約之為四存一以為體分三以為用
故天數體一而用三存二以為體分二以為用故地數
[001-20b]
體二而用兩也
天道之常先陽而後有隂先始而後有終先生而後有
死今易所言而曰隂陽曰終始曰死生者皆降一等而
取其變也葢自其常者而言之但見其先後兩事而窮
焉自其變者而言之則窮而復通未嘗巳也生生之道
萬古不息者實于兩言之間盡之矣豈特如世之所謂
文從字順而已哉
元亨利貞乾道之則也其本不可得而見夫子所謂萬
[001-21a]
物資始品物流形各正性命者特因其運行之迹指以
示人耳學者不可便謂元亨利貞如此而已也或問文
言曰君子行此四徳而先後不同何也曰仁者生物而
未見貞者幹事而无形故夫子先言徳因物之文而禮
可見因物之分而義可明故夫子先言物
天地之間對待流行而已易體天地之撰者也故伏羲
八卦圓圖天地定位至/水火不相射以對待而作也文王八卦圓圖
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以流行而作也伏羲六十四卦横圖始乾/夬大
[001-21b]
有終觀/否剝坤以流行而作也文王六十四卦横圖始乾坤屯/蒙終既濟
未/濟以對待而作也是知主對待者必以流行為用主流
行者必以對待為用學者不可不察也
或問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與變數象之所繋先後義未
明何也曰夫子之言曲而無不中今且舉其一二例以
明之如渙之剛來而不窮柔得位而上同所謂參以變
也賁之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所謂伍以變也如
揲蓍之法分二之後置右揲左復置左揲右左右者所
[001-22a]
謂錯其數也置揲而復置揲者所謂綜其數也故通其
上下往來之變則于賁遂成天之文于渙遂成水之文
極其歸竒之數則得十二者遂定老陽之象得二十四
者遂定老隂之象得二十者遂定少陽之象得十六者
遂定少隂之象也
貞固也以貞固足以幹事取之也貞正也以君子正也
取之也葢貞者隨在各有也立乎事物之中各得其正
之謂貞固在剛則曰大貞在柔則曰小貞在君子則曰
[001-22b]
君子貞在女子則曰女子貞以至在武人在童僕在牝
馬莫不皆曰貞焉又以其永久者言之則曰永貞以其
不息者言之則曰不息之貞又自夫用貞者言之當安
則曰安貞當居則曰居貞當其可則曰可貞當其不可
則曰不可貞當艱則曰艱貞其利則曰利貞其不利則
曰不利貞不可疾也則曰不可疾貞又至于貞之為用
則有吉焉有厲焉有吝焉有凶焉有疾焉有亨焉有勝
焉有觀焉有明焉其端不可得而窮也惟善易者隨在
[001-23a]
玩之則其義莫不皆得其當學者不可以正固兩義而
拘之也
易者神之本也神者易之用也貞者易之位也
易者以變易无體而言也神者以妙萬物者而言也貞
者以萬物各正性命者而言也易則神神則貞乾之彖
曰元亨利貞貞則當復為元矣貞元之間其易之復乎
故大傳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是兼貞之理也又
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是兼元之理也易神貞同
[001-23b]
一理而殊於時學易者當識之
或問仁柔義剛柔為隂剛為陽以此而觀則仁當屬隂
義當屬陽矣曰仁主生𤼵生𤼵者陽之所為也義主收
斂收斂者隂之所為也凡物有性有質故以性而言則
仁陽而義隂以質而言則仁柔而義剛所以然者陽動
生柔隂靜生剛也
或問兩儀雖各具太極而生生而易有太極之妙無不
在以氣化形生之事明之似未分曉如何曰此理之自
[001-24a]
然凡有生者無不然也但氣化形生之事前賢之所未
言今更請以前賢之所嘗言者言之天命之性純粹至
善禀受之性或流為惡性一而已所禀之性雖有不同
而天命之性無不在也故人雖各以其性而生生又豈
可謂天命之性不存焉有能于此克而復之則天命之
性即存初非别取一性換此一性也試于此而察之又
何疑焉
或問大傳之首捨健順而言易簡必有深意不知如何
[001-24b]
曰健順是乾坤之性易簡是健順之𤼵用也不言易簡
則健順之情状不可見又曰乾天下之至健也徳行恒
易以知險坤天下之至順也徳行恒簡以知阻又曰夫
乾
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詳此則必知其
情状之所為而天下之理可得矣
或問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其先後之序不可易也
而大傳曰闔戸謂之坤闢戸謂之乾乃坤先乎乾靜先
乎動何也曰此章之義主變通而言也靜而復動之時
[001-25a]
變通之義始著故以一闔一闢言之其他如隂陽死生
之所以先後者皆此義不可不察
智字有兩義若以義智為言則智當屬隂若以智仁為
言則智當屬陽蓋智前一半方收藏而後一半復開𤼵
也
或問朱子罕言所以生隂陽之太極至于隂陽中之太
極則屢言之何也曰自太極而隂陽自隂陽而萬物皆
是一貫但時有不同則理氣有異耳未生隂陽之時所
[001-25b]
謂太極者無聲
儀象之可求專以此時為言則淪于
虚無無所底止及其生隂陽之後始有儀象之可觀則
其本然之妙動靜之機生生之道眞實无妄有可得而
言者以此為言則學者有定見而免淪于虚無之失矣
故孟子言性亦只就惻𨼆羞惡之端而求之也程子曰
人生而靜以上更不容說而朱子嘗謂捨愛不可以言
仁者皆此義也葢仁之理不可見茍不自其𤼵動處求
之則仁之情状豈可得而言
須于此等處熟思當得
[001-26a]
朱子之意然而善學者又當以此通神明之徳也
以柔得剛而居君位者皆曰大君言此為大者君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大徳曰生生者陽也陽盡即
復故于復之時可以見天地生生不息之心
大壮言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大壮四陽三陽居内卦
一陽出外卦情見乎外者故曰天地之情可見
咸恒萃言天地萬物之情可見咸恒感應而萃聚于此
之時則天地萬物之情状皆可見
[001-26b]
豫遯姤旅言時義者言當其時處其義也
坎睽蹇言時用者言當其時而妙其用也
頤大過解萃言時者言當謹其時也
隨言隨時之義者言當隨時為義也
或問既曰先有理後有氣又曰有則俱有何也曰先有
理後有氣者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之謂也有則俱
有者道即器之謂也葢不分先後則理氣不明不合理
氣則判為二物如性之與情未𤼵巳𤼵自有先後固不
[001-27a]
可道性情同時也然情之本實具于性非先有此性而
後别生一情是有此性即有此情也故曰有則俱有須
著如此兩說耳非知道者其孰能通之
理即氣之微氣即理之著性即情之㣲情即性之著皆
一貫也但其時有不同故因其𤼵用而立名有異矣
或問乾之文言可與存義與坤之文言義以方外兩義
字有别否曰義只是一義但存義之義是乾之聖人巳
𤼵在事物之上存之可為法於世者方外之義乃是坤
[001-27b]
之君子從心𤼵出以裁制於外者細而審之亦不能無
始終次第之異耳以學者言之須是先集聖人所存之
義積之于中所積既多自然生得心中所𤼵之義以方
于外也以此而分則集聖人所存之義屬乎知從心中
所𤼵之義以方外者屬乎行其義之為義雖不可為二
恐必須如此次第分看然後可識用力之地也
或問死生之說若以為死而復生則是佛氏之輪㢠廻若
以為死即斷滅則百世之祖又安能致享若以為一氣
[001-28a]
相通則山川鬼神與巳不屬古人以何道而祭之不知
所謂原始反終之說為如何曰易有太極是于化原將
𤼵而為言也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是于成物之後
分言也此葢平鋪正說至于原始反終乃是于流行終
始之端可見不可見之際指示大本所以生生之妙最
為親切今以人之死生觀之死而復生則有近乎佛氏
之輪㢠廻生而接死則于古人之祭未盡達問難反復似
明復晦是皆惟末之求所以紛紛擾擾千言萬語終不
[001-28b]
能通也不知夫子謂知死生之說正欲人原今日之所
始反前日之所終即其終而復始之間察其所以然之
本耳茍自其本者求之則生生不息之樞紐大而彌綸
六合久而貫徹古今無一事一物之不該聖人具此所
以贊化育質鬼神俟百聖與天地並立而三也大本所
以生生不息有感必通自然而然終始死生特其變化
有形者之兩端耳無可疑者聖人既正說以明其理又
反説以著其機委曲詳盡可謂至矣學聖人者可不于
[001-29a]
此而致力焉神而思之靜而體之必有可得而言者矣
使其所存之本無愧于聖人則于感也亦將如聖人無
所不通矣若夫佛氏之輪㢠廻變怪之間有乃游氣紛擾
萬化中之一二非理之正何足道哉
或問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其說如何曰天命之性正性
也心具正性心之正也謂之敬者戒愼恐懼保其正也
謂之直者言心𤼵于内亭亭當當無一毫私曲于其間
也如此則靜時固正動時亦正也是敬以直内之說也
[001-29b]
謂之義者裁制于中事物各得其宜而不失其正也謂
之方者止之于外左右前後各有定則亦不失其正也
如此則中之制者固正外之止者亦正也是義以方外
之說也
易象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