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功夫的奥妙:武术、武学、武功、武道,古武内功、内劲
古武学和现代武术的区别
二战后,全球用“竞技体育”方式,来消除二战余下的戾气,比如:奥运会。新中国为顺应国际形势,导致中国武术被卷入体育范畴,以比赛、竞技等形式进行“发展”武术。但是,以奥林匹克精神所推动的竞技体育,其使用的规则,与中国传统武术“止戈为武”的核心思想迥然不同,两者之间难以拟合、厘定,导致当今中国武术形成出以表演为主、以竞技为主和以民间传统功夫为主的不同概念武术并存、的局面。体育,是育体之术,是以有形的解剖学(来自西方医学)为判断准绳的肌体锻炼,是磨练意志之术,但缺乏解决对敌时的意识训练,所以体育训练不具备实战能力。
中华古武学,是古代先哲以战争搏杀技法结合古中医(道医)研究而成,有我们中华几千年文化基础,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传统武术不是现代体育运动,不追求高飘帅,不是竞赛,不需要奥运精神,而有我们传统的道德约束,不需要业外的统一和规范,唯一的目标就是“在没有任何规则的前提下能克敌制胜”,比如在战场上,敌人有武器而你没有时,你不能和敌人说,“这不公平,我先去找把枪来再决斗”。传统武术有我们中华几千年文化基础,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传统武术没有禁忌规则,只有道德约束。传统武术练的是力、气、意、精、神,讲究的是个人实战、技巧和力量的发挥,以及军事智慧的应用。传统武术以战胜敌人、保存自己为最终目的,以武德修养为最高境界。
以表演来展示的“武术”,是“舞术”,无法展示出武术真正的实战作用与效果。竞技,是瞬间艺术,以竞技方式所展示的武术,形而下:不能体现武术的杀伤性所带来的震慑力;形而上:不能体现武术对修习者精气神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若以“舞术”效果和竞技结果、去衡量武术的效果,是落入了错误的桎梏里面,没法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武术。
表演与竞技、体育等,是近代对武术的曲解。当我们以表演、竞技、体育等来衡量我们的武术,其实,是以我们非常有限的几十年、上百年的“知识认知”,来定义我们沉淀进化亿万年而得的身体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局限、甚至是自我贬损的、摧毁的。
现代武术,即是现代人用部分古武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武学,因其理不深,不成系统,似无源之水,只能称为武术,不能称之为武学,更不能代表中国功夫!
由此可见,现代武术来源于古代武学。现代武术重表演,加入体操、舞蹈、杂技等元素,招式繁花似锦。古代武学重实战,技法简朴精致,这是和平时代与战乱时代的不同结晶!
所以,想以娱乐为主的就练现代武术,想以防身为主的就练古代武学。各种徒手技法(即拳法)是古代武学的基本功,而古代武学的精华是各种轻重冷兵,尤其是重冷兵,更是古武精华中的精华!
长期修炼重冷兵者,臂力雄厚,下盘沉稳,体现“力大降十会”!
重冷兵修炼有成(举重若轻)者,出手疾速如电,证实“唯快不破”!
从养生角度论,古武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结合内功心法(多为道家),融入自然,三调合一,打通经络,气入骨血,重塑身体,淬炼精气神,久练不累(比如古太极拳),这也是古人在战场力大无穷,久战不贻的奥秘。
现代武术只靠年轻时的身体素质,用现代体育练法苦练而增加力量,与养生不太符合,尤其是高难度的动作,训练不当非常危险,更符合“杂技”、“舞蹈”技术。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带伤,也是这个原因。
现代武术是“刚拳刚练、柔拳柔练”或“一边练刚,一边练柔”,如此,根本就起不到应有作用!
柔拳刚练,刚拳柔练,是古武的特性!
因为柔拳,气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刚练,才能气力相济。
刚拳柔练,因刚拳力有余而气不足,长期练会产生各种“慢性劳损”,故必须“以柔的方式(即'圆慢松’)”练刚拳,方可力气互生。
这才是“刚柔相济”的真正含义!
古武学“三调合一”
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传统武术,特别是古武学,锻炼基础理论是“形气神,三调合一”,现代体育运动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三调是否合一是传统武术修炼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一般体育运动的操作内容也由三调构成,但三者各自独立,不要求合成一体。
“调身”也就是调形,指的是对身体骨骼、经络、姿势、动作等身形的调节,比如“伸缩桩”就是调整脊柱,因为每一节脊柱不正,就会诱发多种疾病。
“调息”指的是对呼吸的调节,呼吸快慢、气息深浅、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发出某种声音等,都属于调息的范畴。
“调心”是指对思维意识活动的调节,使我们的思维意识进入到一种特定的状态。
传统武学大都以道家功法、理念、医理作为基础,其中最主要就是道医(中医始祖),即经络、穴位、气血学说,道家阴阳、八卦、五行哲学为基础,比如太极拳就比较典型。
古武经络修炼层次
1、小周天,就是修炼打通任督二脉。
2、大周天,就是修炼十二经络和奇经九脉。
3、中脉,就是修炼人体中心的脉管,有身中脉、腿中脉和臂中脉。
注意:打通经络不一定就武功高强,那是武侠小说的编造,打通经络只能说明已打好了修炼基础,身体健康倍增,吸收能量及修炼效果会极大提升,可以开始修行中高层武学。
古武学的内功
外功就是动功,比如拳械套路,调整身形、锻炼力量、对战技巧等。
内功又分为:
1、柔内功:所练出的气是柔的,太清丹经、太乙还少功、拳械冥想等等就是练柔性气,柔性气可以转化成刚性气用于技击,也可以为人治病,也可以养身。
2、刚内功,所练的气是刚性的,主要用于技击,也可以养身,也可以帮人治病。如卧桩、咱门的拳械修炼等等。
3、混沌内功,混沌内功是刚柔气合并一起修炼的混元气,咱门的功夫,大多数是修炼混元气,如各种专项内功法:太清龙爪手、神行术等等都是。
柔性气、刚性气和混元气的修炼,最终都会向混元气靠拢。
之前发表的内功修炼精要,提到过劲力,许多修行的朋友理解不透,今天就劲力做更加深入的阐述。
每一门古武学都是有完整体系的,也是源远流长一代一代传承过来的,一般都发源自道家。由于在长年传承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如战争、政治、传承人的修为等,使得大多数的门派传承不完整。到现在空有其名,却无完整原版的功法体系。
古武学的基础理论就是体系之一,也是基础,就好比小学的乘法口诀。比如学太极拳,理解劲力是必须的、基础的,也是核心的。练太极拳不理解劲力,就不可能练出内劲,没有内劲就不可能练出“刚柔并济”,没有练到“刚柔并济”,就不可能学会太极而产生炁,也就达不到最理想的强身健体效果。
古武学论劲
劲力可以分为五种,也可以说是五个层次:
1.明劲:这种劲力就是常人的爆发力,但没有持久,力的大小取决于人的体质,强则力大,弱则力小。常练拳技可以增强明劲。比如现代拳击主要就是这种劲,靠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苦练产生力量。
2.暗劲:这种劲力就是常人的耐力(持久力),这种力需要进行锻炼获得,没有进行过锻炼的人极少有这种力。常练轻重兵器可获得暗劲功效。
3.化劲:就是化解的方法,明劲有化劲,但比较粗糙;暗劲有化劲,比较精致。化劲在技击中就是化解对方劲力的方法,叫'以势化力’,是纯正的技法。
4.罡劲:这种劲力含有明劲的爆发力、暗劲的耐力(持久力),所以,罡劲具备耐力的同时还有爆发力!常练重兵器可以获得此罡劲。
5.水银劲:就是加强版的罡劲,且还有减轻口渴、体倦、神疲的功效。
内劲,其实是人体耐力,属于暗劲;至于罡劲、水银劲也是属于内劲,只是质量比较好而已。
外劲,就是没有耐力的爆发力,属于明劲。
化劲,其实是防守技法。这就是某些“大师”经常吹嘘的“接化发”的“化”。
劲与力,劲是灵活,灵活是速度!
力是本力,是紧张的,是没有速度的,婴儿在用力时,就呈现紧张状态,是防卫的!
如果把防守的肌肉力,应用于攻击,是错误的!很多人搞错了,导致出手慢!!
肌肉力,是铁,经负重的摧动(锻炼),就变成劲(钢),怎样变?是力入筋产
力没有经过负重的摧动,就无法成劲!
公式:
1、力,是娘力,是本力,天生的一种保护方式,是肌肉力,是用于抗击防守的力量!
2、经过负重摧动后,力能量入筋骨,就变成劲!
3、劲,是师劲,即通过师父传授、锻炼出来的,是速度,是用来打击的劲力!
古武学内功与内劲
内功是内在功夫的总概念,内功分为柔性功夫和刚性功夫二种,柔性功夫有养气采气运气的方法。刚性功夫是在柔性功夫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态和筋骨修炼。
内功就是修炼方法。
内劲就是通过内功修炼出的力量,是修炼成果,也是常说的内力。
刚柔相济就是完整的内功,偏之则缺。
武术,武功,武学,武道,四个不同的概念
习武的概念细分起来应该是武术、武功、武学和武道。历来武术界对这几种概念虽有所触及,但是还没发现专门的系统的论述。这是既有着内在联系又有不同含义的四个概念,为了简洁明了,就从本门玄祥宗武道分述一下:
1、武术包括基本功(柔软功、桩功)、拳术(拳法),器械(冷兵器),是习武的入门阶梯,是拳法的载体,也是练习和传承的有效形式。
2、武功的拳法,是一门最古朴的散手(实战拳法),是能够随势而变,应感而发的技击大法,而不是死招死式。功法是指专项内功修炼法,包括内气养身功法,内气和外力相合的内壮功法。
3、武学是关于武术武功的学问,也叫拳学。武学首先是要系统地掌握玄祥宗中之一派的拳械功法和拳理功理,深入研究其精义所在,特色所在。然后还要大致了解玄祥宗各门各派共有的知识,相通的规律,将武术武功作为一门学问来学习、研究、探讨,并有所总结和提炼。
4、武道不再局限于武术武功武学的范畴,而是由武入道进行修真。通过习武、练功,强身、修心,实践,体会到体内的变化,劲力的变化,体验了身心对抗,积累了克敌制胜的经验,就要善于认识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从小规律到大规律,从武学领域延伸到社会的其他领域,比如军事、政治、经济、艺术、哲学等,寻找各领域的共同规律,认识和把握宇宙自然界的规律,这就是由武入哲。
初步认识领悟了自然规律,还不算入道,为什么呢?打个比喻,一个学佛的人,只是读了很多佛经不行,还需要实修实证。通过由武入哲,领悟了大的道理,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要懂得顺应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因各人的所处位置不同,从治身治家到治国,从社会到人生,从事业到生活,都遵循自然规律,以道而行,那么人生的意义就能够得到升华。
当然,武术、武功、武学,武道之间并没有清楚界限,而且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之所以这么分,是有利于修炼者认识到存在不同的层次,清醒地努力地去追求高层次。
道家修行者:自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