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这个姓氏,竟是女真后裔
——走笔华州区柳枝镇钞家河村
钞家河隶属于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张桥村,是关中大地上一个普通的村落,村子位于秦岭北麓,310国道以南。钞家河村因村庄钞姓主家最早居住而得名,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资料显示,钞姓源于女真族,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钞姓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也只名列第一千六百九十四位,以邺郡、西河为郡望。该姓出自宋、金时期金国尼庞古部族大将钞兀,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而获得的姓氏。据《金史》记载:“金代有钞兀,为猛安(千户长)。”钞兀本名尼庞古·钞兀,曷速馆路人(今辽宁辽阳、海城、大连一带),著名的金国大将。
钞家河现有四户钞姓村民,都是本门同宗。据村中年岁最大、现年八十九岁的钞进忠介绍说,钞姓是钞家河的老主户,村中一棵有着数百年树龄的老槐树,就是钞氏先祖在建设祖屋之初栽下的。说明钞氏族人在此居住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现如今的古槐,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但是一半已经枯死,剩下一半却枯木逢春,每到春天都能抽出新芽,实在是令人称奇。
钞氏族人因何选择在此居住?源于一个“皇姑窑”的传说。传说明朝年间,朱皇帝的一个姑姑在张桥村附近的一处山坡上废弃的古庙里出家,这个古庙,其实不过几孔窑洞,朱皇姑伴着青灯古佛,准备在此了却残生。皇帝不能阻挡皇姑出家,为了照顾皇姑,却专门派了自己的侍卫队来到张桥村,对皇姑进行暗中保护。侍卫队几十号人马住在皇姑窑崖底的村子里,一边种地一边暗中保护着皇姑和皇姑窑寺庙周边的安全。但是山下缺水,不能饮马,侍卫们向皇帝报告情况,于是皇帝下旨,让小夫峪分一瓦罐的水源到皇姑窑,给侍卫们饮马。随着皇姑的圆寂,侍卫们也纷纷回京复职,只有一个钞姓侍卫,愿意为皇姑看坟守灵,于是在皇姑窑下选了一处地方,安家立业,才留下了如今钞家河的钞氏一脉。直到解放后,还有人开玩笑说要去小夫峪讨要那一瓦罐水源。
皇姑窑所在地
因为钞氏族人大多比较低调,钞家河村又与外界联系不多,钞氏族人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世人对于读书出仕意兴阑珊,以至于很多华州人都不知道华县有这么个姓氏,即使知道钞家河这个村庄名称,也无法和钞姓联系起来。
曾经的志愿军战士——钞进忠老人
钞进忠老人却是家族中少有的“有见识”的人,他不仅见证了华县(现华州区)解放的整个过程,更参加了抗美援朝和解放西藏的革命进程。据他介绍说,当初国民党军队在华县负隅顽抗,强拉民夫去守城门,很多民人都被拉了壮丁,说是守卫华县城,其实是给国民党反动派当炮灰、挡子弹。华县城最终和平解放,这些百姓组成的民夫和壮丁才得以浑浑全全回到家里。
华县解放之后,全县人民欢呼雀跃,为了解放全中国,钞进忠参加了解放军。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又主动请缨参战,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运输兵,他开着苏联制运输车,冒着被美军飞机轰炸的危险,一趟一趟向战争前线的志愿军运送战略物资,凭着胆大心细和高超的驾驶技术,他每一次都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而且能够平安返回。而他们所在的运输一团二营的其他战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很多运输员都牺牲在了敌人的飞机轰炸和枪炮之下。
后来,组织上又派钞进忠去西藏工作,他因为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跳出农门的机会,带着一身的荣誉回到了华县,当了一名普通农民,一直到现在。
钞家河村现在的村民住户以王姓为主,村里原先有“王家祠堂”,可见王氏族人的规模不断壮大,只不过祠堂在解放后逐渐拆除。
钞家河组长王胜娃介绍说,皇姑窑西面的半塬上有一块巨石,石上长着一株柏树,有碗口粗细,与张桥村知名景点“石上柏”异曲同工,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因为担心这棵树被砍掉,王胜娃几乎每天都要去皇姑窑上转一圈,但是在2015年初,因为刚刚做了手术,他身上插满了管子,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棵石上柏,却发现柏树早被人偷偷砍去,连根都挖掉了。这件事让王胜娃和很多村里人都心痛不已。
石上柏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石头
除了古槐,村中心还有两棵高大粗壮的柏树,有合抱之粗,树木目前生长旺盛。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个柏树的树杈上,竟然长出一棵香椿树来,形成了颇为奇特的“柏上椿”现象。
两棵大柏树
树上树——柏树上长出了一颗椿树
王胜娃介绍说,两颗巨柏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个娘娘庙,里面有观音像,在清末遭了兵灾,娘娘庙被焚毁,只剩下这两棵柏树。因为这两棵柏树历史悠久,村里有意修建一个“双柏园”,将古树保护起来。
近年来,钞家河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钞家河村位于秦岭北麓,地势平坦,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村中又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悠久的历史,“我们打算在村子周边种植樱桃,依托张桥村的地利优势,发展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提升钞家河的关注度,整体提高村民收入,最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对于钞家河的未来发展,王胜娃信心满满。
【文字:吉建军 图片摄影:惠晓飞 梁晓光 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