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山那花那草|乱中有序,拙中见奇
张万琪的作品水墨流动、墨色相融,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张万琪:1944年10月出生在浙江嵊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书画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创作中心主任;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教授。近年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融汇贯通,作品呈现自己新的面貌。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张万琪先生的画大多以家乡那山那花那草为原形,在其清秀风雅作品风格中,有着许多雄浑、粗犷的成分,他的画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来古不今,没有规矩,不按常理,将传统和“野性”糅合在一起,乱中有序,拙中见奇。
他画笔下的“并蒂”、“春晓”、“秋远”,一花一鸟都倾注着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画上都画出了一种情调,表露出一种情思,引发了观者的共鸣。
心结中西的张万琪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王一飞
张万琪老师名下这么多弟子,这个我非常的感动。我也从事教育,中国画讲究传统师承,学校有一个文脉情结。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两条文脉的,也是中国美院的发展文脉。
徐悲鸿东西方合璧的文脉,潘天寿传统出新的文脉,这两条文脉的交接,实际上就是张万琪的心结中西,我觉得非常好。文脉是两条线,这个结是一个点,这是桥梁。
张老师确实是在地方上美术教育工作的佼佼者,扎扎实实的,在不同的层次培养出了人才,既有本科的,也有硕博层面的,非常的丰硕。他的画我看了很感动。
中国画讲究除了笔墨技法的熟练,更讲求人品、意境的高度,张老师画如其人,非常的谦和,他的作品除了技法的娴熟之外,更看出一种大气,一种慈父般的、长者的情怀。
他很多的学生,一些由于经济的原因,家境的原因,在成长过程当中,张老师包括师母对于这些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听了非常感动。作为一个教师,除了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树立人格,从张老师身上深切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从作品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画界超越的感觉,除了水彩、西画,是根本之外,中国画也很擅长。门下的弟子,除了在八大美院有老师任教外,画种也体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思想,既有中国传统的书法、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同时也涉猎到了西方的油彩、版画、设计,可以说艺术当随时代,跨学科、跨专业、跨境界的大学科概念。
如果说张老师他是在地方工作的一位教育工作者,他的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实际上已经跨越了地方,确实是一个心结中西的高度。他人气也很高,不乏很多精彩的作品,非常大写意的花鸟,带有构成性的水彩画等等,很温馨。我们看到了一种学术的文脉,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作为美术学院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思考的问题,传道、授业、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