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野中的教学观

赵爽

----浅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打开曾经走俏中国的《学习的革命》一书,其中有一句话,让人们怦然心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是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说的话,3000年前的声音,洞穿苍茫的时空,给那些照本宣科,孜孜以“灌者”无情的嘲讽!

当今的课堂教学不应再是封闭的、僵化的、缺乏活力的,而应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只有开放式、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作为第一线上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一些粗浅的体会与想法愿与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同行们进行交流与探讨,有其不足之处还望给予指正。

浅谈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在他们身上存在许多差异。教学不应再是整齐划一,而应以“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因此教学目标随之也应调整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如在数学课上我把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作为基础目标扎实掌握,为后一步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又有弹性目标,引出例题后,问学生应该怎样算,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寻求多种解题的方法,然后在对这些解题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更有发展目标,多种形式的开放题设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通过教学目标的开放,可以有效地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的开放。

1、课堂向课前开放。

以前的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时时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开放的教学应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准备。正式学习时学生就会处在主动探求的状态中。如在语文的小练笔中,我事先留下题目《寻找春天》,让学生平时在校园内、生活中留心观察春天的特征,真正自己写的时候,文思泉涌,写出的文章也是与众不同,各有千秋。

2、课堂向课后开放。

传统的教学是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在课内,而今天的教学则应把

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终身。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提到“三叶虫”化石的出现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汪洋一片,学生对此极感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说:“大自然的奥秘有千万,大自然的语言也是魅力无穷,你们若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就到课下去寻求答案吧!”于是我建议学生在课后通过《人与自然》的节目或去图书馆,书店查阅有关书籍去了解。从这以后我发现有的同学就十分喜欢看生物,科技类方面的书。而渐渐地他们的课外知识也丰富起来了。这种开放同时也渗透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时间上是向课前课后开放。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操作实践开放。总之,课堂教学只有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开放,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永远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

在今天课改的大潮中,我看到了它的广阔与迷人,也愿意继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