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刷视频到凌晨,玩手机玩出腱鞘炎……警惕老年人“触网”过度!

一方面,在人们身边的事物越来越需要手机登录、扫码验证、数字支付时,许多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人因此被排除在了社会生活之外;而另一方面,当那些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成为某些软件的重度用户时,“担心沉迷”“影响健康”的评价又随之而来。

老人“触网”过度,负面影响比比皆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26.3%;《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中的结论更为惊人: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

据报道,近期浙江宁波一位65岁的老人,因每天玩手机时间长达11小时,身体感到不适,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尽量不使用手机。一周后再复查,老人称:头不晕了,也不恶心了,就是不能玩手机挺难受的。

还有网友反映,自从自己教会了母亲在网上打麻将之后,母亲经常一打就是一天,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凌晨三四点也不睡觉,不仅引发了肩膀疾病,还患上了腱鞘炎,母亲却仍不听劝,不肯放下手机。

除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老年人之外,还有老年人不惜花重金“打赏”主播。网友“百川”称:“我的父亲为了打赏女主播,在抖音平台上前前后后花了26万元购买抖音币,平均每个月2万多元,最多的一个月4万元,最少的一个月2800元,更让我吃惊的是,每分钟甚至可以连续购买几百上千元抖音币,且间隔不到十秒钟!”与直播间中“大款”的形象不同,“百川”说,父亲每个月工资只有不到3500元,除了打赏主播,父亲的日常消费记录,包括购买生活用品、水果、交水电费等开销,每个月总计却不到200元。不得不重视的是,还有不少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父母也有同样的情况。

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说,老年人的生物钟很脆弱,对睡眠的调节能力减弱,入睡时间延长,深睡时间减少,容易出现睡眠障碍。老年人一旦沉迷于游戏,甚至睡前玩好几个小时,会造成生物钟严重紊乱并导致失眠。

除了导致失眠外,老年人沉迷玩智能手机,更会伤害眼睛。同仁医院眼科会诊中心医生表示:老年人的眼睛有两个特点:一是调节功能下降,出现老花眼,容易疲劳;二是往往有一些慢性眼疾,如干眼症、结膜炎等。因玩手机引起的干眼症最常见,表现为眼睛干涩、痒、痛等。医生建议,老年人使用手机每20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做一下眨眼等眼部运动。切忌晚上关灯后躺在床上看手机,因为那样不仅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而且“暗室效应”易激发闭角型青光眼。

防沉迷也需“老年模式”

有了大把空闲的时间,却少了子女的陪伴。手机便成了老人消磨时间、获取情感慰藉的最好方式。可当他们越来越依赖手机时,与真实的外界其实却越发疏远:子女很难知道他们整天对着手机在干什么、和谁接触,老人们的社交圈子不再停留于亲戚、家属内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新认为,一些老年人之所以会成为“网瘾老人”,其实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空虚、孤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过“老了以后”的生活。如退休后失落感强烈,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没事做,为了填补这种空虚,老年人会选择在网上给自己找事做,就很容易转到虚拟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网友感叹道:老人太孤单了,不玩手机还能干什么呢?

罗新称,老年人上网本身是一件能改善认知能力的好事儿,能开阔视野,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是健康的需要。上网可以毫无顾忌地倾吐心事,缓解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也是情感与自尊的需要,同时也丰富了生活。从这一角度考虑,不能否认适当上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是必须提醒老年人,玩智能手机、上网,一定要把握住“度”。同时,还要提醒老年人,网上的内容有好有坏,不要轻信盲从,要学会辨别各种信息,预防电信诈骗。

那么如何才能让沉迷的老年人摆脱虚拟世界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坤木建议:老人应该更多地融入社区与邻居互动,通过聊天散步等排解寂寞,不能让自己成为手机的“木偶”。年轻人既然可以帮助老人成为数字生活的主人,也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正确“触网”,这才是真正的孝。功夫不仅在网上,还在网下。儿女和家人应该多花时间和心思,来满足老人沟通陪伴的需要。

另外,全社会应加强养老护老方面的建设。郑坤木建议互联网平台推出“中老年模式”,相关手机软件应在使用时长、用眼健康、视频内容等方面加以调整来保护中老年人,达到防沉迷的目的。为系统算法加入反成瘾因子,有助于为老年人创设更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瘾老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防沉迷”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子女们与其担心老人放不下手机,不如自己先放下手机常回家看看,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陪伴和沟通,才是帮助老年人戒断网瘾的良药。

(来源:大众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