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美人如玉剑如虹”的上句是什么?
简析
哪一年的夜?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
这一年春天,龚自珍应会试又落第了。还记得吗?我们昨天所读的《减字木兰花》,是他1818年应浙江乡试,终于中举后的作品。踏上这个人生台阶,他差不多耗了十年的青春,当他突然意识到时,青春已背他而去。我们不禁会问:他之后的仕途应该没这么坎坷了吧?
“身世依然是落花”,前十年如此,后几年依旧如此。现在看来,这句诗倒有点“谶”的意味了。
1819年,龚自珍首次参加会试考试,落选。1820年,再战,再拜。到1823年,他已经历了四次失败。如果再往后看,他直到1829年第六次,才考中贡士。遭受如此猛烈的狂风暴雨,他那落花般的身世,越发凄惨可悲了。
于是,在某个春夜,他独坐独伤,后成二首七律《夜坐》。
第一首写夜里的所见所感。龚自珍的“伤心”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的伤春悲愁,而带有一种旷远与超迈。很难想象,“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这样气势磅礴的句子,竟与“春夜伤心”产生了其妙的关联。当然,若无放眼“青冥(青天)”的格局,也不会有如此峭拔的思致。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灵魂飞得再高再远,终究还是要回到当前,最后转为对时政的忧心与关注,而孤愤之情也由此产生。忧愤喷薄而出,无人理解,只得向月中嫦娥倾诉。
第二首即承“唤出嫦娥诗与听”而来,写自己的“沉沉心事”——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这“沉沉心事”,无非是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忧思。为此,他东奔西走,一次次地踏进考场,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同命运死磕。是啊,他从来不认为落榜是因为自己才气不足,相反,他心高气傲,自认才华满腹,可睥睨海内。“一睨人材海内空”,这是他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人材凋敝的担忧。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这两句记述人生经历。言自己虽是睥睨海内人才的杰出之士,却不被统治者赏识,以至壮年时才谋得国史馆校对这样一个小官,而自己的理想是“绝域从军”,报国杀敌啊。下句是说,难道怀才不遇,是因为年少时痴迷晋人放浪不羁、不拘礼法的风气吗?“晋贤风”即魏晋风度,指魏晋时期名士们身上那种率真、任纵、洒脱的风范。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于山林中雅集,饮酒赋诗,高谈阔论,不务世事。这种风气常为后世所崇尚,同时也为世俗所不容,所以,龚自珍心想,自己仕途如此多舛,必定是因为“堕晋贤风”。一个“惜”字,具有强烈的反讽味道。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二句,依旧是牢骚语。言朝廷不识人才,“我”也就不浪费时间去追求建功立业,封侯拜将了,不如去山中求仙参禅,作诗著文吧。“成仙”,有人解释为死的婉辞,意思是说,“功高拜将”这个目标,想都不要想了,有生之年是无法实现了。“才尽回肠荡气中”,即把平生的才学全部用在写回肠荡气的诗文上。这有点像白居易的“闲征雅令穷经史”,他们一肚子的才华原本都是为了经世济民的啊,可都头来却只能用在写写文章,玩玩文字游戏上。牢骚归牢骚,心还没有完全死掉,否则“万事不关心”了,又何来牢骚?
所以尾联写道“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字面意思大致是,万一有天我参禅时冲破种种关口,恍然大悟,境界顿生,那时眼前就会是美人如玉剑气如虹的气象了。关于对“美人如玉剑如虹”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诗词君认为,美人与剑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性,前者或为仁臣君子的代称,后者或为侠士英雄的代称。“美人如玉”,喻贤士在其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像蒙尘的明珠一样遗落在山野;“剑如虹”慷慨志士可执剑报国,充分挥洒一腔的正气、豪气和血气,而不是沦落为“匣中剑,空埃蠹”,一生无成。这当然是作者理想中的政治清明局面,实际上清政府已腐朽没落得不成样子,几乎没有可能重现“美人如玉剑如虹” 的盛景,所以龚自珍很没底气地用了一个“万一”。
另外,这句带有浓浓的武侠味道,给人以十分丰富的联想,你可以看到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看到英雄美人的爱恨情仇,看到忠肝义胆的侠士剑客……
总体来看,全诗虽积郁了许多怨愤之气,但也不失雄奇峭丽之美。有人说,龚自珍最擅长“以雄奇之笔写哀怨之情”,今天看来确实如此。
不知怎的,“美人如玉剑如虹……情在回肠荡气中”这支歌怎么还在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