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界怪圈---挣钱的石头却不是矿
矿业界怪圈---挣钱的石头却不是矿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国内外矿业公司都挣得盆满钵满,而国内勘查行情一路下行十多年来却并未改观。这种勘查与矿业行情背离的情况已持续多年!勘查路在何方?其他行业在社会变革中,至少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作为传统的勘查行业,我们是在打太极吗?
细细数来,矿业界的怪圈还真不少:
一、找到的矿,还是石头
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前辈,一个很怪异的老头儿,自称去过七十多个矿业国家,找了一辈子矿,写了一本“找矿秘籍”,是中国找矿圈子里泰斗级人物。他有一句话,保守估计,不同场合总共说过不下1000次:“能赚钱的石头才是矿”,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是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老头儿多次强调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内只注重找矿,不注重评价经济性。结果找了一堆呆矿、死矿,所有矿种的资源量都很大,但经济可利用的量很少,这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矿”,有多少是矿,没人能说清楚。这种重找矿、轻评价,重技术、轻经济的传统做法,对市场经济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矿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赚钱的石头,却不是矿
有些石头,不是矿,但也能赚钱。部分矿山为了躲避繁冗的审批程序、逃避税费缴纳,直接开发没有上表的资源量,谋取利益。从资源经济学的范畴和现行储量标准来看,资源量不是矿,虽然赚钱,也是石头。曾经有一位矿老板问了一个问题,在场的人都回答不上来。他说,我的矿石品位比工业品位低了5个百分点,直接开采可以赚钱,但是备案时要按照工业品位的标准交价款,交完价款,我就赔钱了,这怎么办?我们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开矿交价款天经地义,但是交了钱又不是矿了。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有时候,赚钱的石头,它也不是矿。
三、是金子,也难发光
搞矿,不但要有大胆儿,还要有大钱。您买得起价值上亿的矿权,您肯定没有数十亿的资本来建矿山,更没有钱修路架桥。所以,矿业需要大钱。但是,当前形势下,多数人谈矿色变,不但圈儿外的人不敢沾矿,就连圈儿内的人都怕,真是应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句老话儿。当前,矿业融资极其困难,各大商业银行几乎停止了矿业贷款,民间融资金额小、成本高、周期短,更是难以奏效。因此,即便是好矿,眼看着挣钱的矿,也很难融到钱。当此时代,是金子,也难发光!
四、开着的矿,必须关停
矿业历来被视为傻、大、粗的行业,历来被认为是高污染的行业。在此情况下,要保护环境,就必须限制矿业活动。在环保要求下,我国大部分省区1/3的面积位于保护区和红线内,如此,必须要关停相当数量的矿山。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测算,我国矿业开发活动对工业废气的贡献度为1.23%,对工业烟(粉)尘的贡献度为3.7%。
五、远水解近渴
我国冶炼加工产能庞大,矿山生产赶不上冶炼厂需求,很多冶炼厂出现了争资源、抢资源的局面。我国冶炼厂2/3的精矿供应都要靠海外进口,虽然各大企业都在兼并重组,但各冶炼厂仍然各自为政,“分头”到海外抢资源,造成了中国“万家冶炼厂,出海抢资源”的怪异局面。而国外的资源多被少数矿业巨头垄断,中国这些小、散、乱的冶炼厂也便成了待宰的羔羊。这种局面最早出现在铁矿石行业,现在几乎已经蔓延到了所有的行业。远水虽然解了近渴,但是代价也确实昂贵了些,如此下去对中国的整个冶炼加工产业都是不利的,我们成了真正的打工者。
六、近水楼台难得月
某些地区,认为自己某些资源比较丰富,便急于上马或者扩建产能,结果产能短期内建成了,矿却开不出来,造成了近水楼台难得月的局面。电厂、钢铁厂、铝厂建设周期短,一年内几乎就能上马500万吨的铝厂,两年内就可以干一个2000万吨的钢铁厂,这能创造多少GDP,带来多少就业和税收啊!很多外行人,一听说本地区某某资源丰富,资源量达数亿吨,然后便制定出远大的发展蓝图,打造某某某冶炼基地,结果冶炼产能建起来了,但资源却供应不上,因为矿山的开发周期需要10年。这真是近水楼台难得月,恐害了卿卿产能!很多人,栽了跟头才发现,原来矿业确实是个特殊的行业,由不得你胡来。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