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李白——半醉半醒侠之大者,每一次出走都是生命的转折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除了是位家喻户晓的诗人,更是一名侠之大者。
尽管李白晚年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大半生仍然活在盛世中。盛世李唐,振鹭充庭;文武如雨,人才济济——李白何以还能超群绝伦,傲视群雄?我认为:读千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更不可或缺,纵观李白的一生,每一次出走何尝不是生命的转折点?
正如今,国家强盛、人民富足,通过出走,不仅仅是玩乐,还能增长见识、增加才智。当然,这种出走我更愿意用旅行来形容,而不是旅游。
据《旧唐书》等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九世孙,兴圣皇帝即凉武昭王李暠,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自称西汉李广十六世孙。李暠后代形成陈寅恪所主张的“关陇集团”,依靠关陇起家的大唐皇室奉其为先祖,也就是说,李白与唐室同宗,甚至是太宗的同辈族弟。
701年,武则天统治的大足元年,李白诞生。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主要有锦州青莲乡和西域碎叶城两种说法,碎叶论不是郭沫若首提,但因郭的附和而在国内影响甚大。碎叶,又叫焉耆,是中国历代以来,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边陲城市,唐时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安西四镇”。
但据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以及李白族叔李阳冰所言,则可能是诞生于广汉,即青莲,当然,古文并非现代文,遣词造句很多时候并不严谨准确,一句话可能有很多种解释。
李白一生有两任妻子,第一位是许氏,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他生下一子一女,长女平阳,出嫁后死;长子伯禽,一介布衣,其子少年出游,不知所踪。第二任妻子是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无出;宗楚客是武韦两大集团的亲信大臣,唐隆之变后被杀。另外,李白据考还有刘氏、东鲁某氏两名情人,其中,东鲁女子为其生下次子,但不知所踪。
少年时的出走
705年,李白4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但最先他并不好学,然而有一次出走,导致他的人生观受到改变,于是发奋求学,终于“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甚至“十五观奇书,做赋凌相如”——这便是人人皆知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据《夜航船》卷二 地理部 磨针溪 所载:“彭山象耳山下 相传李白读书山中 学未成 弃去 过是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白问故 媪曰 欲作针耳 白感其言 遂卒业”,受此启发,李白开始潜心攻读诸子史籍,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谓之“不读非圣之书 耻为郑卫之作 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李白甚至还学会剑术,以至有了日后的仗剑走天涯,他写的《侠客行》便是写照,以至金庸不但将它作为小说名字,还作为武功秘籍。
青年时的出走
717年,开元五年,李白16岁,那一年他再次出走,开始游历华夏各地,隔年师从大匡山的赵蕤学习纵横术,这一年多的学习对李白影响深远。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游完四川,又开始仗剑远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天台,而在江陵更是偶遇丹丘生并与其成为好朋友,然再通过丹丘生结识了著名的天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多次被武则天、睿宗、玄宗召见。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成亲,然“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据说大约是734年,李白曾往并州一游,时郭子仪犯事,而得李白保释,22年后,李白因站错队伍而遭遇杀身之祸,幸得郭子仪力保,最终改判流徙夜郎,途中更是获赦回家。这个故事并无实据可证,但也说明,做人除了要善待身边的一切人和物,更重要的是出走才有这种机遇。
《新唐书》李白传记有:“初 白游并州 见郭子仪 奇之 子仪尝犯法 白为救免”,此段文章很可能是援引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一家前往山东定居,在山东,他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号称“竹溪六逸”,另外,李白还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
中年时的出走
742年,天宝元年,李白离开山东,前往长安。因为吴筠的推荐,玄宗让其供奉翰林,然而,年近六旬的玄宗彼时宠爱杨玉环,而只有23岁的杨玉环并不具政治头脑。可想而知,李白这种侠之大者,并不会对她讨好奉承,以至杨贵妃认为“可怜飞燕倚新妆”乃是讽刺她,再加上高力士对脱靴的芥蒂,自然不容于宫中。
天宝三年,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于是离开长安。这一次出走,他在洛阳认识了杜甫,在汴州遇见了高适,他们三人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王屋山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神山,香火鼎盛、灵气十足,李白登临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现存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稀世珍宝。
天宝四载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但以游梁宋为最久。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
晚年时的出走
752年,天宝十一年,这时李白已经52岁了,他仍然到处出走,北上广平、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达幽州时,发现安禄山有野心,而登黄金台痛苦。
不久,安史叛乱,大唐动荡,李白欲为国效力,然加入的是永王李璘的阵营,结果因为李璘触怒肃宗,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而免死,改为流徙夜郎。时,李白已59岁。
最后的出走
晚年李白在江南一带漂泊。
61岁时,听闻太尉李光弼率军讨伐叛军,他仍然想从军杀敌,为国效力,这也说明,盛世对侠之大者有多重要。然而,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任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
另外,《旧唐书》则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但因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民间所说的“太白捞月”,即是指这一则记载,传说李白舟中赏月,饮酒大醉,然跳水捞月而溺死。
四川江油之李白纪念馆
李白最初的游历,应该是家里支持,毕竟家境不错,以至他对金银毫不计较,自然能交游甚广,而且,他有侠之风范,一路接济落魄的文人公子,名声自然好起来。纵使后期无以为继,也还有朋友、族亲的帮助,更何况,他先后娶的是宰相的孙女。
李白一生游历天下,和众多文人侠客都有广泛的交流、深厚的友谊,这既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我们这个时代也会是这样,但,要先具有独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