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城为何那么难打,守军司令:一线部队如后撤,二线可机枪扫射
编辑搜图
▲东北我军发动反攻
经过1946年12月至次年4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东北民主联军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兵力也扩充到了46万,并组建了自己的重炮部队,各纵队配备了野炮营,各师也配备了山炮部队,具备了与国民党军美械部队正面较量的实力。尽管此时国民党军在东北仍有48万,兵力上略占优势,但其中10余万都是不堪一击的地方武装,还要抽调相当一部分兵力把守城市和交通线,机动兵力已严重不足。
编辑搜图
▲东北我军实力大大加强
东北我军集中全力围攻四平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夏季攻势,一举歼敌8万余人,收复城镇36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控制铁路线1250余公里,沟通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根据地的联系。东北保安总司令杜聿明为了“收缩兵力,固守大城市”,不得不下令放弃一批中小城市,将兵力集中收缩在沈阳、长春、吉林、四平等地,加强城防工事,组织东北民主联军进一步攻势,争取时间等待关内援兵。
为分割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拿下四平这一交通枢纽,为此集中了第1纵、6纵17师及辽吉纵队,共7个师8万余人的攻城集团,并配属总部5个直属炮兵营;同时,部署了2纵、3纵等共17个师的兵力,机动部署于四平以南及东南地区,阻击从沈阳、长春等地来援之敌。基本上,东北民主联军的所有主力纵队都集中在了四平一线。
编辑搜图
▲四平城外工事严密
四平守军虽弱却防守顽强
防御四平的国民党军第71军此前遭遇重创,所属88师被歼灭后刚重建,满营都是新兵;87师1个团被歼灭,加上91师被调走,使得全城守军加上4个地方保安团,也仅有18000余人。东北民主联军攻城兵力超过敌人3倍,炮火方面也占绝对优势,加上部队士气旺盛,拿下四平这座孤城应该绝无问题。不少战士纷纷把“三战四平,再立战功”的口号贴在了自己的炸药包和枪托上,充满必胜的请战书更是雪片般飞舞。
一打起来,攻城部队就发现,四平并不是一块儿好啃的骨头,仅仅两天时间,仅担任西南面攻击的1纵1师和2师,就伤亡了1500人。从6月14日晚8点一直战斗到17日晚,四平城西北角终于被攻破,攻城部队终于开始一栋楼、一条街的逐个清扫,与以往国民党军一触即溃不同,四平守军异常顽强,每条街、每座楼、每间屋都要经过反复争夺,战斗进行得缓慢而残酷。
编辑搜图
▲攻守双方反复冲杀
守将严令后退者格杀勿论
原来四平守将陈明仁早已料定这座城市将是国共双方决战之地,从1年前占领这里开始,就精心构筑防御工事,全力将四平打造成要塞化、堡垒化的坚固城市,周边都是地堡、铁丝网、陷阱和地雷带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环形防线;城内更是碉堡林立,可以形成网状交叉火力。更要命的是,四平全城被划定为5个守备区域,所有防御部队明确作战地点,彼此能够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视,18000兵力分布其间。
为了防止有人临阵脱逃,陈明仁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立下遗嘱,抬棺示众,并下达死命令:独立死守,打光为止,第一道防御线的部队一律不准撤退,凡是后退者,第二线防御部队有权就地射杀。
编辑搜图
▲守将陈明仁也是抗日名将
编辑搜图
▲敌我双方围绕四平四度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