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悲鸿一生有4个女人,他最爱哪一个?最后的结局怎样?

蒋碧薇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看墙壁上的油画《琴课》,画中是年轻时的自己低着头练习小提琴的场景。

她手里虽有很多价值不菲的古画和国画,可最让她中意的却是这幅《琴课》,所以,她一直将这幅画挂在自己的卧室最显眼的地方。

她不知道的是,这幅油画在她去世后被卖出了165万的高价。

这幅画正是由画家徐悲鸿所做。徐悲鸿的画大都以表达艺术的真实的一面为主。正如徐悲鸿的爱情观一样。

徐悲鸿在上海求学时,因机缘巧合认识了在复旦大学当教授的蒋梅笙。因蒋梅笙的赏识,徐悲鸿得以经常出入蒋家。

爱情大都是从不经意的邂逅开始。

一次邂逅,让蒋梅笙17岁的女儿蒋棠珍走进了徐悲鸿的心里。随后的相处中,也让徐悲鸿和蒋堂珍互生好感。

当时,徐悲鸿妻儿均已经去世。可惜蒋堂珍却早已定亲。

是否就此放弃?

正当徐悲鸿纠结时,他的老师康有为给了他选择的机会,安排徐悲鸿去日本学习。

徐悲鸿得到恩师暗示后,立刻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爱情。他鼓起勇气走到蒋小姐面前,询问她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前往日本。

当时的蒋棠珍本就对包办婚姻非常反感,也不喜欢未婚夫。最终义无反顾地答应了徐悲鸿的私奔要求。

1917年5月14日早上,徐悲鸿和蒋棠珍成功“私奔”到日本。

为了庆祝新的生活,徐悲鸿给蒋棠珍娶了一个新的名字“蒋碧薇”。

好景不长,由于徐悲鸿在日本没有收入,却热衷于购买古画。不到半年就将手上1000元钱花光,两人不得不返回到上海。

万幸的是,蒋梅笙本就中意徐悲鸿做自己的女婿。当蒋碧薇和徐悲鸿回到上海后,他们最终接受了徐悲鸿这个女婿。

一年后,徐悲鸿再次获得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这次,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带蒋碧薇去法国。

到法国后,徐悲鸿开始醉心于学习绘画,而蒋碧薇则选择学习小提琴。一个学绘画,一个学音乐,可谓是琴瑟和鸣。

徐悲鸿这次是因公留学,故在法国留学期间均有收入。但一个人的费用去承担两个人的生活费,生活必然是捉襟见肘。

所以,法国留学期间,两人的日子依然过得比较清苦。但清贫的生活反而成为他们爱情的催化剂。

一次,蒋碧薇途经一家商场,偶然试穿了一件风衣,甚是喜欢。可一看价格,只得放弃,可心中却始终不甘。每每经过这家商场,蒋碧薇都会忍不住去看看这件风衣。

徐悲鸿知道此事后,决定通过画画来赚钱。于是,他开始没日没夜地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幅画卖了一千元。

拿到这笔钱后,徐悲鸿立刻奔赴到商场给蒋碧薇买了那件的风衣。

而蒋碧薇自从知道徐悲鸿非常中意一块男士怀表后, 也暗暗决定通过节省午餐费用来存钱买怀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蒋碧薇终于买下了那块怀表送给徐悲鸿。

生活虽然窘迫,但不难看出,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甜蜜。

所以,时间可以了解爱情。

徐悲鸿在法国完成学业后,跟蒋碧薇一起回到国内。

回国后,徐悲鸿很快崭露头角,并被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西画系教授,每月工资高达300元法币。

因妻子的家人均在上海,徐悲鸿跟学校商议后,决定一年只有一半时间留在南京授课,其余的时间会留在上海陪妻子。

故事到这里,本该是王子和公主苦尽甘来,开始享受幸福生活。

可一件事情却让蒋碧薇和徐悲鸿的关系产生了裂痕。

徐悲鸿的朋友田汉在上海开了家南国艺术学院专门教授绘画,并邀请徐悲鸿来学院授课。徐悲鸿本就想为国家多培养绘画人才,一拍即合。

因考虑到田汉目前的经济状况,故徐悲鸿表示愿意无偿在南国艺术学院授课。

蒋碧薇知道此事后,心生不满。她趁徐悲鸿去南京授课期间,将徐悲鸿的所有物品从南国艺术学院拿回来,同时对外宣称全家不日搬迁到南京,所以今后不会在南国艺术学院授课。

徐悲鸿知道后,已经无法挽回。朋友田汉更是指责他背信弃义。

对于朋友的责备和蒋碧薇的独断,徐悲鸿感觉回国后诸事均不顺。

于是,离开南国艺术学院后,徐悲鸿更加醉心于艺术,对蒋碧薇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了。而让徐悲鸿意料不到的是,由于他常常花重金购买古画,使得家里经常入不敷出,从而家中争吵不断。

而更让蒋碧薇没有预料到的是未来会有一个女人插足到她和徐悲鸿的中间。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给徐悲鸿安排了一名旁听生孙多慈。

徐悲鸿刚开始挺反感旁听生的政策,所以并未留意孙多慈。

渐渐地,徐悲鸿发现孙多慈虽画画功底很差,但天赋不错。徐悲鸿立刻起了惜才之心,经常给孙多慈开小灶,甚至多次在课上表扬孙多慈。

这一来二去,一些风言风语就产生了。可徐悲鸿根本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依然我行我素。

很快,这些传言就传到了蒋碧薇的耳中。她立刻从上海赶往南京,并马不停蹄地赶去徐悲鸿的画室。

一进画室,她发现里面有很多幅孙多慈的画像,其中有一幅《台城夜月》,画的是徐悲鸿和孙多慈两个人。画中渲染出的感情更是让蒋碧薇惴惴不安。

蒋碧薇立刻安排人将所有的画像,包括那幅《台城夜月》一起拿回了南京的家中,并藏了起来。

基于女性的直觉,蒋碧薇认为徐悲鸿如继续跟孙多慈相处下去,恐会出问题,于是坚决要求徐悲鸿辞职跟她一起出国。只有让徐悲鸿远离孙多慈,才能让她安心。

可徐悲鸿却不愿意,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根本没有问题。这不过是蒋碧薇的小题大做。

为了反抗蒋碧薇的无理取闹,他选择离家出走。这一次的反抗最终以蒋碧薇妥协,不再提出国收尾。

眼看无法分开徐悲鸿跟孙多慈,蒋碧薇只能通过跟徐悲鸿吵架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一边是蒋碧薇的无休止的争吵,一边是孙多慈的温柔相待。徐悲鸿很快发现自己爱上孙多慈。

为了让孙多慈尽快出名,徐悲鸿不但自己出钱帮孙多慈出素描本,更动用关系为孙多慈争取公费留学名额。

自古情人眼里容不下沙子。

蒋碧薇知道后,立刻从中阻扰。最终,孙多慈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蒋碧薇还写信给孙多慈的父母,告知他们的女儿喜欢上有妇之夫,破坏别人家庭。

任何年代,小三都是不能被容忍的。孙多慈的父母收到信后,立刻带着孙多慈离开南京迁往广西。

徐悲鸿发现孙多慈离开南京后,立刻赶往广西去挽留。可是,他也清楚,只要他跟蒋碧薇的关系还在,他就根本不可能跟孙多慈在一起。

所以,他必须解决掉跟蒋碧薇之间的关系。

这时,徐悲鸿的律师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登报跟蒋碧薇解除同居关系。

为什么是同居关系呢?

原来蒋碧薇当初跟徐悲鸿私奔后,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并未办结婚证。所以按照法律来说,他们的关系只能算是同居关系。

徐悲鸿一听,欣喜若狂,立刻登报声明跟蒋碧薇解除同居关系,并安排朋友带着这份声明去孙多慈家提亲。

可事情的结果却让徐悲鸿大失所望。孙多慈的父母看完声明后,认为徐悲鸿太薄情寡义,不但没有同意他的提亲,反而将女儿孙多慈嫁给了许绍棣。

徐悲鸿虽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更愿意为了爱情背负骂名。但孙多慈却不能为了徐悲鸿而背负上不孝的骂名。

孙多慈的退出让徐悲鸿感到心灰意冷。

徐悲鸿又想起当初蒋碧薇为了爱情跟他私奔。所以,他决定跟蒋碧薇破镜重圆。

蒋碧薇告诉徐悲鸿,如果复合是因为徐悲鸿主动跟孙多慈断绝关系。那么,她蒋碧薇百分百愿意跟他复合。可如果是因为孙多慈另嫁他人,那么她永远都不会同意徐悲鸿复合的要求。

徐悲鸿听后只得黯然离开。

常人受此打击,恐余生都不会再接受一份新的爱情。

可徐悲鸿却不同,一旦爱情来敲门,他就立会打开心门去迎接它。

因为帮大学招助教,徐悲鸿认识了比自己小28岁的湖南才女廖静文。在朝夕相处中。徐悲鸿被廖静文的单纯所吸引。

在爱情面前,徐悲鸿从不未在意对方只是一个19岁的女生,而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很快,徐悲鸿和廖静文陷入到了爱河之中。

正当他跟廖静文进入到恋爱的甜蜜期时,蒋碧薇却再次出现了。

此时的蒋碧薇心中充满了对徐悲鸿的恨。所以,她故技重施,写信给廖静文的父亲,告知他的女儿跟有妇之夫在一起,破坏别人的家庭。

计谋不在多,管用就够了。

廖静文的父亲果然大发雷霆。他本就嫌弃徐悲鸿比自己的女儿大28岁。现在还蹦出一个妻子,这让他如何能忍。他要求廖静文跟徐悲鸿分手。

百善孝为先,廖静文遵从父亲的意思,给徐悲鸿留了一封分手信后,就伤心地离开了。

徐悲鸿看到信后,哪里肯放弃,他立刻追上廖静文,并详细解释了他与蒋碧薇之间的种种因果。而且表示他们两人已经分居多年,现在根本就没有感情。他们之间不是蒋碧薇信中说的夫妻关系。

廖静文听后,破涕为笑。徐悲鸿见说服了廖静文,立刻开始着手解决他和蒋碧薇的关系。

1944年2月9日,徐悲鸿在《中央日报》(贵阳版)上刊登一则声明:

“徐悲鸿与蒋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兹恐社会未尽深知,特此声明。”

蒋碧薇看到声明后,异常愤怒。她为徐悲鸿育有一儿一女,而徐悲鸿却两次发声明要求跟她接触同居关系。所以,蒋碧薇将徐悲鸿告上法庭,要求徐悲鸿赔偿所有的损失。

最终,徐悲鸿同意赔偿蒋碧薇100万元,40幅古画和150幅国画。

徐悲鸿于1945年跟蒋碧薇正式离婚后。第二年,徐悲鸿跟廖静文就结婚。婚后,徐悲鸿为了尽快完成欠蒋碧薇的150幅国画,日夜绘画,导致损害了身体,于1953年突发脑溢血逝世。

廖静文为此悲痛欲绝,决定捐出徐悲鸿所拥有的两千幅画和自己的家来建徐悲鸿纪念馆用于缅怀徐悲鸿。

而蒋碧薇虽一直恨徐悲鸿,却一直将徐悲鸿画的《琴课》挂在自己的卧室里。

多年后,当孙多慈从蒋碧薇口中得知徐悲鸿去世的消息后,她决定为徐悲鸿守孝三年。

徐悲鸿一生,一直都秉持自己的心去追求爱情,从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也从不在乎年龄和地位差距等。

张小娴曾经说过,爱情的定义会随着人的经历而改变。

而徐悲鸿大抵也是如此,随着年龄和阅历的改变,他对爱情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

但他却从未放弃掉对爱情的追逐,一生都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从未放弃。

正如这样一句话,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内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 END.

【文| Lily 】

【编辑|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