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科普之M14型步枪(四)
M21狙击步枪
口径:7.62×51mm NATO
在AR-15/M16专辑中曾提到M14步枪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地使用。M14本身是一支相当不错的步枪,因此精确化后的M14即M21狙击步枪便受到使用部队的欢迎,1969年M21装备部队,但直到越战后期才成为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和通用狙击步枪。多年来M21经过多次改进,1988年开始被M24 SWS取代。但直到现在,M21仍在国民警卫队及其他特种作战部队(如海豹突击队等)中使用,而根据美军狙击小组以两人为单位的基本组成,担任2号射手的狙击手也常常采用半自动的M21来辅助及掩护使用M24 SWS或M82的1号射手。
在越南战场上,虽然M16全面取代了M14,使美军在200~300m射程上的火力大为增强,但在进行远距离上的精确射击时,M16则显得无能为力,美国陆军司令部认为急需为作战部队配备一种新型的狙击步枪。1966年,位于岩岛的美国陆军武器司令部(Army Weapons Command)、本宁堡的战斗研究司令部(Combat Development Command)和亚伯丁的有限战争委员会(Limited Warfare Agency)与美国陆军射击训练队一起共同研究新型的狙击步枪。他们将所有能使用的军、民用枪与各种瞄准镜和枪弹配合使用,并根据他们自己制订的原则标准和精度标准,最后选择了配有莱瑟伍德3-9倍ART瞄准镜的一个精确化的M14NM半自动步枪,并命名为XM21。1969年,陆军的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把1,435支M14NM步枪改装成XM21狙击步枪,并提供给在越南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使用。
将M14步枪精确化主要是进行以下几项改进,首先当然是选用重型比赛枪管,其次是选用一个合适的瞄准镜,当然还要改进发射机构,因为一个平稳而敏感的扳机对于提高单发射击精度是极为重要的,最后就是选用精度高的枪弹,XM21所配用的是盐湖城武器弹药厂生产的M118比赛弹,弹头得173格令,初速810m/s,弹道比7.62mm北约标准弹低伸,接近.30-06弹。
最初的M21枪托由核桃木制成,用环氧树脂浸渍,后来改为玻璃纤维护木。开始时,M21配用的瞄准镜是只有2.2倍的M84瞄准镜,由于使用效果不理想,很快就更换为詹姆斯·莱瑟伍德(James Leatherwood)少尉设计的3~9倍的ART(Adjustable Ranging Telescope,可调距离的望远镜)瞄准镜,瞄准镜座也是莱瑟伍德设计的。
M21与M14的其他区别是:
使用玻璃纤维粘合剂将机匣固定于枪托上,枪管和机匣结合好后,用环氧树脂封固;
活塞和活塞筒是手工装配,且都抛光,动作可靠,同时能避免火药残渣积存;
导气箍和下套箍牢固地结合为一体;
发射机构用手工装配并抛光,以利击锤解脱,扳机拉力为19.99-21.07N;
枪口的消焰制退器经铰孔,消除了偏心误差。可以外接消声器,不会影响弹丸的初速,但能将泄出气体的速度降低至音速以下,使射手位置不易暴露;
1969年12月后,XM21已经被非正式地称为M21,不过直到1975年才正式定型为M21。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军共装备了1,800支配ART瞄准镜的M21。在一份美国越战杀伤报告中记载,1969年1月7日至7月24日半年内,一个狙击班共射杀北越军1,245名,耗弹1,706发,平均1.37发弹杀一个目标。
M21的消焰器可外接Sionics消声器,该消声器不会影响弹丸的初速,但能把泄出气体的速度降低至音速以下,使射手位置不易暴露。在越战中,美军狙击手就经常采用一种被称为“Silent Death”(寂静射杀)的战术,他们在夜间行动,事先埋伏在水稻田里,使用Sionics消声器和夜视瞄准具射击200~300米距离上的目标,并发射一种初速小于330m/s的亚音速步枪弹。关于Silent Death有这么一个战例:一个班的北越士兵在深夜沿着小树林潜行,突然领头的倒了下去,他们都有作战经验,立即卧倒并滚到沟里去。大约15分钟后,另一个北越士兵起来去捡死者的枪,结果又倒了下去。于是传出了美国人使用了激光武器和制导枪弹。
全长1120 mm
枪管长560 mm
枪重5.11 kg
弹匣容量20 rds
最大有效射程800 m
扳机力4.5 lb
精确度< 2MOA
ART瞄准镜
在1964年,詹姆斯·莱瑟伍德提出了ART的概念,引起武器装备部的重视,在1965年由有限战争实验室(Limited Warfare Laboratory,LBL)发展一套新的瞄准系统。LBL 在Redfield 3x-9x Accu-Range瞄准镜上进行改进,把倍率调整钮连接到一个修正弹道高度的滑槽上,并把标准的十字瞄准分划线加上水平和垂直的标记线(stadia),这样就研制成一套新的瞄准系统。后来莱瑟伍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来生产和销售ART瞄准镜及配套的瞄准镜座。
ART瞄准镜的特点是在十字分划的横标线和竖标线上各有两个准距线。当放大倍率为3时,横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对应于300码(约274米)处的实际长度是60英寸(1.52米),而竖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则对应30英寸(0.76米)。如下图所示,普通士兵的腰带到钢盔顶部的长度是0.76米,故在300码的距离上,瞄准镜放大倍率装定为3时,竖标线的两个准距线刚好分别碰到瞄准镜中人像上的腰带和钢盔顶。若目标在300码以外,可调整放大倍率环圈,使准距线再次落到腰带和钢盔顶上。距离与放大倍率是成正比的,例如,距离为300码时,使用3倍放大率就刚好使准距线落在腰带和钢盔顶上,那么在放大率为9的情况下,准距线落在这两个位置时所对应的距离就一定是900码。
由此可使狙击手准确判定目标的距离。此外,ART瞄准镜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能自动地给出步枪准确的射角。该瞄准镜放大倍率环圈上有一弹道调整凸轮,它依据所使用的枪弹的种类进行装定。当把准距线调到上述正确的位置后,不仅可读出目标的距离,而且可以根据瞄准镜轴线的移动来给出步枪的射角。其做法是,先确定出弹道调整凸轮——通常用M118比赛弹作标准——在瞄准镜架的凸轮座上的位置,并用瞄准镜架中的弹簧定位。这样,不管放大倍率环圈(弹道调整凸轮即装在上面)如何调整,只要两准距线之间的目标的高度是0.76米,就可以读出准确的距离。
一般的经验做法是,对于0.38米高的目标,狙击手可把目标象调在横标线和竖标线上的一个准距线之间;对于0.51米高的目标,则目标象应占据两准距线之间2/3的长度;对于1.5米高的目标,如果方便的话,最好使用横标线上的准距线。
ART最大的优点是测距的动作和弹道高低的修正同時完成,大大降低狙击手的准备时间,可以快速地接战临时出现的目标。但是它的缺点是:有效距离受限于瞄准镜的倍率,由于倍率也是测距和修正弹道高低的主要工具,最大距离只到900码,超出此距离時除了靠经验估计,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輔助;由于要求目标在瞄准镜上呈现的影像大小一定,无法在较近距离時使用较大的倍率以求精确地狙击目标某一部位;瞄准镜和弹道导轨整体归零不易。后来ART瞄准镜经过改进,把倍率调节环与弹道调节凸轮各自独立,并改变了分划形式,改进后的ART瞄准镜被称为ARTⅡ,而原来的ART瞄准镜被称为ARTⅠ。
下期预告:M25狙击步枪
好吧,那么本期的内容到此为止,喜欢的小伙伴们不妨三连一波,想在下期见到的枪可以私信我,点击头像可查看往期内容,点个关注不会迷路哦,让我们下期再见⊙∀⊙!
UP主的粉丝群:627457344,欢迎各位军迷大佬们加入,内有福利和大量干货!
注:转载自枪炮世界(已获得教授的转载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