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军:坚守陇州的文坛多面手(新疆 张丙强)
在朝圣的路上他越走越远
——陕西青年作家郭兴军速写
●新疆 张丙强
“文学可分为三类,通俗文学、严肃文学和纯文学,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功能,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去区分三者的水平高低。通俗文学主要满足读者的娱乐和消费需求,严肃文学体现了文学对现实的介入与关照,而纯文学则是超越了历史与现实,体现了作者内在的审美追求。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学水平还是体现在纯文学的创作上。”
——题记
说起郭兴军,爱好文学的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因为他的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上,让许许多多热爱文字的读者刮目。我见到“郭兴军”这个名字是在1995年第2期的《炎黄》杂志上,当时他是该期刊的责任编辑。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后来我竟然有幸与郭兴军在宝鸡市文化局主办的彩印报纸《文化·生活快报》社做过一年多的同事,在同一个编辑部办公。这对于喜欢文学、喜欢结交朋友的我来说,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郭兴军是1991年开始文学创作的,他的诗歌处女作《女人》(外一首)一经在《飞天》杂志面世并获得第四届全国“陇南春杯”诗歌散文大赛优秀奖,便受到了当地文艺界的关注。之后,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便不断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每每提起文学艺术,郭兴军的眼中便流露出无限兴趣和激情,由此可见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赤诚。
郭兴军在自己十几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始终以多面手的形象出现,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故事等多管齐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故乡陇州的风土人情和自己四处漂流的打工经历与感受,用语华美清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在文中淡化,而不惜用大量笔墨来书写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精神的无以寄托,语言也开始变得冷静纯熟,在行文中,他常常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如“三农”问题的症结、官员体制的漏洞等。因为他有在乡镇机关工作的六年多切身经历,骨子里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充满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他还以敏锐的艺术视角、深邃的洞察力以及灵活的运笔,对社会世态、人情冷暖、人性美丑等进行深入、细致地揭示与刻画,这在他的小说作品《升迁》、《梦里往事依旧》、《花花》、《谁是敌人》等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读郭兴军的文章,时而激情洋溢、开怀大笑;时而痛哭流涕、沉思不语。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的经历坎坷,饱尝人世的冷暖辛酸,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和艺术再造。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其魅力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小说《寂寞的岁月》中,郭兴军不惜浓墨重彩地进行心理描写,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阿军因为生活不稳定而在没有婚姻的寂寞中颓废的一面,虽然阿军依然在不断地熬夜拼搏,但仍然于事无补,在寂寞中做出的那些看似荒唐实则真实的事情,就显得更加让人心痛。郭兴军多年的诗歌写作,使语言得到极大的锤炼,所以他的行文就更加顺畅上口、沉实有力,让人在唏嘘不已中肝肠寸断,慨叹不已。这篇文章也成为郭兴军继第一部在网上点击率很高的小说《升迁》之后推出并走俏的第二部小说,随后他在小说阅读网和红袖添香网站推出的一系列短篇小说,立即就受到了文坛的一致好评和推介。在《人在江湖》、《寻找初夜的感觉》、《我是“傻逼”吗?》等小说作品中,郭兴军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是淋漓尽致、生动传神,成功地刻画出了阿军、孙福焕等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而他们都是典型的农村各阶层人物的代表,其生活履历、思想历程和性格命运也在大时代的背景上得以集中体现。
郭兴军的小说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而这一特定人物又是当时一定群体的典型代表,被《北方作家》杂志2007年第6期作为重点篇目头条推出的短篇小说《花花》则是这一情形的代表力作。还有他被《大平原》杂志头条推出的小说《人在江湖》,以主人公阿军弃文“下海”南方的离奇经历,展现了当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诉求,传达出不可掩饰的盲目、嘈杂和心烦意乱。每个人都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眼前的一切”。而阿军在特定环境中所遇到的种种疑虑困惑、情感羁绊、生活辛酸,也是广大“下海者”的共性特征,因而阿军是当今时代一个普通而庞大的人群的缩影。
最让我难忘的是,郭兴军的小说叙事语言非常有特色,让我不禁由衷地佩服。在小说《升迁》中,对主人公孙福焕的心理刻画很到位:“春耕生产结束以后,县里再一次对一些乡镇和部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整。压垮乡的乡长白小立任乡党委书记。孙福焕调任县粮食局局长。这次提拔对孙福焕连日来有些发灰的心境注入了一些亮色,但是一想到做爱时李小兰那抖动得像一汪春水的身子,他又不免生出一丝淡淡的惋惜。”;在小说《花花》中,“大牛看着她讨好地笑笑,就听话地出去了,那猫着的腰以及放轻了的脚步,很滑稽,让花花想笑,但笑没出声,泪却涌得更欢。”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男主人公大牛的怯弱和女主人公花花的委屈;在小说《爱你依旧》中,为了表现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情景,他写道:“被你抓住了,我就做你的白雪公主。被你溶化,像唱歌的溪流一样,流进你的心田……”郭兴军的小说语言,就是这么富有生机,充满活力,让人心旷神怡,欲罢不能。
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兴军,曾是陕西西部小县陇州某乡镇一位出色的文化站长,弃政从文后又成了一位出色的作家,这与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因为文凭问题,郭兴军在好多机遇面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溜掉,也曾感到疲惫和无助,但这些困惑也仅仅是一闪而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以坦然的心态勇敢地面对,这也与他踏实苦干的心性和执着如一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郭兴军当年到彩印报纸《文化生活快报》社上班不久,便被领导委以重任,让其担任4版的责任编校,并一直为每期报纸撰写头版头条,由于他的文章写得好,使得该报在当时的宝鸡很有影响,成为宣扬周秦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这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能不让人叹服,能不让人敬佩吗?
1991年至今,郭兴军已陆续在《中国铁路文艺》、《中国校园文学》、《北方作家》、《时代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中国新闻出版报》、《华商报》、《时代信报》等刊物发表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一千多篇(首),并多次获奖,先后还被一些选刊选载,有的被出版社收入集子。郭兴军的创作活动和作品,已逐渐引起了省内外文坛的关注与好评,同时他也为故乡陇州争得了荣誉,为陇州的文学创作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与郭兴军的电话交谈中,他说自己特别感激母亲,是母亲在自己人生最困难最无助的时侯,默默地挑起了操持农活与家务的重担,并一直支持着他的文学创作。苦难给人打击,也能使人的心性得到非凡的磨练。郭兴军兄弟两人,他大哥十年前外出打工,多年来一直没有音讯。他的父亲意外早逝,母亲身体不好,家庭经济每年总是入不敷出。他常常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但打工之余,他依然在见缝插针地读书写作,熬夜于他,是一件多年来没有中断过的马拉松。
天道酬勤。正因为郭兴军的理想之旗始终高扬,创作激情始终没有减退,所以时至今日,在陇州这片孕育了他并留驻过他忧伤苦难诗情的土地上,他异彩纷呈的文学才华,已在文坛渐次露出冰山一角。
2007年11月27日深夜急就于南疆阿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