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井冈绿色发展
本报记者 钟南清 本报通讯员 张新图 郑海平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如今满目苍翠。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到86%,核心景区更是高达93%,拥有7000多公顷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次生原始森林。
江西省井冈山市围绕打造美丽江西“井冈山样板”,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绿满井冈山
近年来,井冈山市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十三五”期间,井冈山市共完成造林绿化5.84万亩,实施长防林建设3.72万亩、森林抚育20.7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2.3万亩。
2018年起,井冈山市为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在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城区、景区周边区域,大力实施林相改造,并建设“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森林8515亩。
井冈山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推进森林公园、乡村绿化、通道绿化建设,改善城乡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景观更加优美。
“十三五”期间,井冈山市打造乡村风景林示范点和乡村森林公园20个(处),建设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和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各1个,打造了神山、坝上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点和6条美丽乡村示范带,14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下转2版)
“严”字当头抓保护
井冈山市不断加大林地、湿地、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开展林业严打行动,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维护资源完整和生物多样性。
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推动24名县级林长、116名乡级林长、156名村级林长履职尽责,开展巡林治林。组建了389人的护林员队伍,充分发挥好“一长两员”森林网格化管理作用,着力构建森林保护长效机制。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在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生态检察室,从严从快打击重点生态区域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先后组织开展“亮剑行动”“天网行动”“飓风行动”“严厉整治四乱、服务绿色崛起”“非法侵占林地”等林业专项整治行动30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287起。
严防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加强防火宣传,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开展野外用火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杜绝了森林火灾发生。
落实江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暨疫木清理“百日攻坚”行动部署,目前,全市共打孔注药2万瓶,清理疫木17164株,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趋势。
近年来,井冈山市未发生过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多次获得“全省森林保护十佳县市”“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市”称号。
绿色脱贫奔小康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是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井冈山市围绕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富民惠民重要作用。
全市唱响“井冈翠竹”品牌,确立了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夯实一产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竹产业年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
以建设全省竹精深加工项目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1000亩竹木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竹材“三素分离”、竹基复合材料、竹工艺品等竹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井冈山市依托林地资源优势,以推进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企业、国有林场、大户示范带动,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参与林下种养、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农林地、林木资产收益和劳务收入。
近年来,全市初步建成以七叶一枝花、红豆杉等品种为主的一批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养蜂、养羊等林下养殖基地,推动林下经济向基地生产标准化、精深加工规模化、市场营销品牌化发展。
2019年起,井冈山长古岭林场依托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技术团队科技支撑,与福建承天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成了100亩七叶一枝花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基地七叶一枝花长势良好,吸纳了林场40余户贫困群众就业。
井冈山茅坪黄桃产业园占地面积30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农户202户。参与到产业园的农户可以获得直接收益、入股分红、务工收益,仅农民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1.6万元。
井冈山市积极培育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现绿色惠民。位于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过去是一个边、远、穷的小山村。通过实施“安居扶贫”工程,该村对全村37栋土坯房维修加固、拆旧建新,实现了“旧房变新房”。群众利用自家的房屋、土地开办农家乐、休闲农庄和民宿,并与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干部学院探索了一条“培训在农村,体验在农户,红色旅游助推精准脱贫”的路子。
目前,神山村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30户,旅游年总收入达3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8万元,有些村民年增收10万元以上。神山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A级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