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别集(29)给清贫找个富裕的理由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29)

给清贫找个富裕的理由

张国领

调回河南之后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同样是省会城市,郑州比合肥发展快,至少快十年。

这不光体现在城市的规模和建设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光从外表看,郑州城市和市民的精神面貌就不一般,建筑宏伟,街道宽阔,人们穿着打扮也都挺考究,不管内里是不是也如此光鲜,凡走出家门的,女人花枝招展,男人西装革履。更值得一提的是郑州人的思维超前,虽然河南的经济在全国来说并不靠前,但那势头谁都能看得出来,靠前是迟早的事。

我说这些从一个家庭也能有所反映,比如家用电视机,当我还拿一台黑白电视当个贵重家当的时候,在郑州却没有发现谁家还在看黑白电视。所以,我的那台黄山牌黑白电视机,明显带着安徽的烙印,这烙印不仅仅是产品商标,还有安徽的地方思维。

发现这一自身弱项虽然是及时的,但我改变的行动却比较滞后,这除了长期生活在安徽,思想转弯慢,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些改变单靠思想就可以解决了,有些改变却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而这恰恰是我欠缺的。

我在司家庄司家大院租房的时候,那个大院里住着十几家房客,大部分都是像我一样在这里租房住的,一到晚上,透过窗子就能看到家家用的都是彩电,因为闪耀出来的都是五颜六色的光束,唯有我家的窗口,只有亮光没有色彩。

搬进部队家属院后,住得宽敞了,老家经常会有亲戚邻居来家里,进屋首先看到的是那台黑白电视机,都要问一句:“你家还在看黑白电视呀?”我和妻子就很认真地说:“黑白的看起来不刺眼,主要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说完了有时还加一句“这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

我们说得多了,女儿自然会听到,她有时带着同学到家里来玩儿,她的同学同样一进我家的门就会惊讶地问:“你们家咋还看黑白电视呀?”女儿就学着我的样子说:“黑白电视看起来不刺眼睛,这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爸爸妈妈主要是为了保护我的视力。”

这本来是我为自己买不起彩电而找的托词,没想到被女儿当了真。可女儿的两个同学听了之后,听说回家竟然主动不看彩电了,也和他们爸妈说,看黑白电视能保护眼睛。

女儿有一天很认真地问我:“爸,看黑白电视真的像美国科学家说的那样,能保护眼睛吗?”

“那还有假?”我也很认真地回答她。为了证实我的话千真万确,我还拿大熊猫作例子:“大熊猫为啥珍贵?就因为它是黑白的。”上小学的女儿对我的话半信半疑,但也没有提出质疑。

直到我把家从那个五楼搬到这个五楼之后,我不得不开始琢磨换一台电视机的问题了。因为左邻右舍都在看彩电,我那“看黑白电视保护视力”的理论已经在现实面前经不起反驳。最为关键的是,再黑白下去,我的脸上就没光彩了。

按说我还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再拖拖,那就是马上要调北京了,等搬到北京之后再换。可这个理由我可以在心里想,却不能说出口。万一调不走怎么办?没有调走先把大话说出去了,最后要是办成了还好说,要是办不成,那可比看黑白电视还不好意思。

我把换电视的想法和妻子商量,没想到她这次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表示同意。这对我是个巨大的鼓舞,说明我的想法是英明、伟大而正确的。

当晚女儿放学回家,我就给她通报了家里准备买彩电的决定,她听了以后第一句话是:“妈妈同意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第二句话是:“你们不保护我的视力了?”我一听女儿还记着这事儿呢,赶紧说:“当然要保护。买回来后你要尽量少看,或者不看。”

“不看你买它干啥?”

“偶尔看看也是可以的。”

“您保护我视力的事儿学校老师都在班里表扬您了,这再换成彩电,传出去可就不好看了。我的视力事小,您的视力以后可也要注意哟。”

闺女这话明显是话里有话呀,看来她对“看黑白电视保护视力”的理论压根都没信过。现在是在提醒我,有了彩电也不能常看,不能因为我们看电视而影响她的学习。

郑州地处中原之中,是全国的交通枢纽,三千多年前就是一座商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亚细亚引发的商战闻名全国,以二七纪念塔为中心建成了一个商业圈,几大商场为了营销创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推广活动,各种促销手段都用到了极致,商家的竞争让郑州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比如我买的电视机。

在考察了几家大商场的电视机行情之后,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华联商厦,这里卖的25英寸长虹牌彩电,比其它商场便宜200元,还送一个电饭锅,就凭这200元和电饭锅也要在这买它们五千元的彩电。并且长虹牌电视机当时在国产彩电中很火,“天上彩虹地上长虹”的广告也相当诱人。唯一相不中的是电视机带着一个大尾巴,既笨重又占地方,挪动一次极不方便。好在这个缺点不仅存在于长虹,所有的彩电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时叫模拟电视,还没有听说过数字电视呢。

五千元啊,买回家一个硕大无朋的大彩电,从一楼抬到五楼,已是大汗淋漓了。可我顾不上休息,接着就拆箱、安装。一切准备完毕,电源打开傻眼了,没有天线。黑白电视是自带天线,可以伸缩、可以360度旋转,这彩电却没有这个装置,更没有这个功能。

我打开说明书一行行往下看,终于找到了天线一栏,看完之后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一个我从没说过的脏字“操”,电视机后面留有天线接口,有闭路线的可用连线相连,家中没有闭路线的,需要外设天线才能观看。什么叫外设?就是在楼顶架设接收装置,然后用连线和家里的电视机相连。

彩色电视机既然买回来了,就不能让它成为摆设,如果仅是摆设,它就是废物一个。为了不使五千元钱买的最先进设备变成废物,我没顾上吃饭,爬上楼顶量距离。以前没有上过楼顶,走上楼顶一看,我算是开了眼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千奇百怪的天线,架得到处都是,连线拉得像蜘蛛网,看来这彩电里那些五颜六色的人影图案,都是在这些密密麻麻的强拉乱扯中,编织出来的。最令我惊讶的是,我看到有的天线竟然是用喝光了饮料的易拉罐瓶子,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架在一个木棍扎成的十字架上。我心中说道:“这也能当天线?如果这也行,还买什么天线,直接买几罐雪碧,喝了用罐子连一个。既省了钱,又解了渴,还能看成电视,可谓一举三得。”

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再次来到商场,按我丈量的长度买了一卷连线,又买了八瓶易拉罐,刚走出商场就先喝了两罐……

这一个星期天的时间,几乎全耗在了彩色电视机上。好在最后终于播放出了彩色的人影。

打开电视,河南台正在播出纪实电视剧《918大案侦破纪实》,这是河南导演陈胜利的作品,据说这部作品开了纪实电视剧的先河。

令我没想到的是,陈胜利大导演后来从河南电影制片厂调入武警部队,我们现在还住进了一个部队大院儿。有时我甚至想,如果在郑州没买彩电、没看电视、没看《918大案侦破纪实》,我和陈导还会相识并成为同一个大院的战友吗?人生的许多机缘巧合,说不准就是从毫不搭界的小事儿开始的。人和人的联络,也像房顶那密密麻麻的天线,相互交织。

这台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不久后就随我来到了北京,一直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才被淘汰出局,不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是奥运会作为转折点,之后,国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用在郑州买的电视,看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奥运盛会,已明显跟不上高清画面的要求了。

这高清画面是电视的画面,同样也是生活的画面。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电影的变迁

    电影的变迁   □徐秀华 闲来无事,我便到街上逛逛,发现文化站门口正在放电影,电影幕前坐着好多手拿蒲扇的老头老太,他们一边看着电影,一边闲聊.那满脸的幸福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四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电影的情景 ...

  • 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想起黑白电视——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15)

    [家教智慧 第375期] 想起黑白电视 过大年,吃饺子,看春晚已成为现代过年的经典. 看春晚当然少不了电视.从过去的黑白电视,到后来的彩电,再到现在的液晶,电视是越来越高级.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 ...

  • 黑白电视:陪伴了整个80后的童年,90后遗憾没有经历过

    黑白电视记忆 "别动,别动,有了有了."随着一声声嚓嚓嚓的声音,黑白电视里的雪花点点渐渐有了人像,屋子里一群伙伴在瞪着眼珠子,激动,新奇,有趣.听父亲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几乎每 ...

  • 柴扉别集(44)我和我的邻居们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44) 我和我的邻居们 张国领 一般说到和谁是街坊,和谁是邻居,感觉是非常近的关系,有一种亲情和温馨在里面. 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邻居比亲戚更重要,因为好邻居是可以托付事情的,比如你的 ...

  • 柴扉别集(42)十六楼的阳光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42) 十六楼的阳光 张国领 我在北京分的第一套房,是营职房. 在部队,提升到营职是家属随军和部队分房的最低门槛,所以分到手的房子也是最小的房子. 最小也是新房,何况还是北京的新房,仅凭这一 ...

  • 柴扉别集(31)到了黄河心不甘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31) 到了黄河心不甘 张国领 楚辞大师文怀沙,在中央台的一档节目中谈到河南时,曾说过一句让河南人颇感骄傲的话,他说:"河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娘." 姑且不说这评价是否准确 ...

  • 柴扉别集(30)被借去的时光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30) 被借去的时光 张国领 四十多年的从军经历中,有一个词儿在我身上使用频率极高,也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借调". 借调,顾名思义就是调动,但又不是正式的调 ...

  • 柴扉别集(5)终于圆了“班长梦”|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 终于圆了"班长梦" 张国领 人这一生遇到的事情,有很多不是你能选择的. 人这一生遇到的事情,有很多不是你选择了就能得到的. 人这一生遇到的事情,几十年后再来回顾,你 ...

  • 柴扉别集(1)第一次进京是路过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1) 第一次进京是路过 张国领 以前听说我国有四大火炉城市,重庆.武汉.长沙.南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合肥成了中国的第五大火炉.特别是到了七八月份最热的季节,坐着不动亦会汗流浃背. 就是在1 ...

  • 柴扉旧事(56)从窑洞到“高干别墅”|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56) 从窑洞到"高干别墅" 张国领 过惯了从田间到家庭两点一线生活的岳父岳母,在我和妻子的再三劝说下,终于来到了合肥. 他们走出那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子时,好像有什么东西落 ...

  • 柴扉旧事(55) 澡堂子里的“国宴”|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55) 澡堂子里的"国宴" 张国领 几十年来,我在大大小小的饭店吃过各种宴席,但到澡堂子里赴宴,却是平生唯一一次,故而记忆犹新. 那次宴席,被做东的董联星称为" ...

  • 柴扉旧事(33)娘到合肥来看我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33) 娘到合肥来看我 张国领 娘一生出过两次远门,第一次是到部队来看我,第二次还是到部队来看我. 第一次来部队看我是1979年的夏天,那是我当兵的第一年,离家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她和父亲在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