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奖这么多年未提名袁隆平?成果影响世界,却败给现实
“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这世上曾有多少人败在浮名利禄之下,即使生前名誉满身,死后依然不过是黄土一抔。也许终有人向往于万人敬仰,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也往往有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忘掉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曾记得之前网上有一位满口仁义道德的“大师”,讲“论语”、讲“庄子“,告诫别人要修身养性,结果自己依旧还是世俗中人,热衷于功名利禄。
诺贝尔奖的颁布应该是每年颇受关注的大事,在结果未出来之前,常常会引起一众热烈的讨论,甚至还有不少人以此为卖点,博取关注度。当然,人们也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天之骄子,才会获得如此殊荣,除掉诺贝尔奖高额的奖金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这份珍贵的殊荣。毕竟在自己的生涯里,能够有诺贝尔获奖者的头衔,可是一份珍贵的荣耀。
自从诺贝尔奖诞生以来,不少获奖者已经在人们心中慢慢忘却,但这份奖项的含金量从未降低。目前,以中国人身份获得此项殊荣的还只有两人,一位是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另一位是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莫言。至今,我们依然能够记得2012年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在中国引起的轰动效应,因为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比拼,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中国人在此项荣誉上沉寂太久,莫言一时之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书常常会卖到售罄。
其实,以华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有不少,他们的成果确实十分突出,而在这些人之中,最为代表性的便是杨振宁,这位目前依然作为学术界大佬的物理学人,确实让人敬佩,虽然很多人常常质疑他的实力,但从目前国际学术上的认可上来看,杨振宁的成就无可置疑,毕竟学术圈的势力一切都表现得十分明显。
很多人也在好奇,之前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或许真的是因为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得中国人在此项领域难以有建树。但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在多个方面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是为何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呢?尤其是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方面,始终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呢?
诺贝奖的产生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根据他的身份我们也可以明白,这自然是一份为了科学发展所设置的奖项,本身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奖励一些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这也是今天诺贝尔奖的颁布为何要设置在瑞典的原因,毕竟这里才是这个奖项诞生的地方。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当时的世界里,他完全可以做到首富的地步,如此大的产业规模确实让人羡慕。
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除因战时中断之外,诺贝尔奖的评选以及颁发每年都会进行,实在是国际上的一件大事。
最开始的时候,诺贝尔奖的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学、文学、人类和平等五项奖项的颁发,以此来奖励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领域。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在1969年之时,便与其他五项奖项开始一起颁布,诺贝尔奖也正式变为六项。
诺贝尔奖的盛况我们可能都有所耳闻,除了高额的奖金之外,还有特殊的晚宴,尤其是晚宴之上还有定制的餐具、高档的食物,确实很难让人想象。这可谓是一场世界文明的大碰撞。
但也有不少人在好奇,既然诺贝尔奖的设置是为了奖励那些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直至今天,研究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却一直从未获得提名的资格呢?又或者说诺贝尔奖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自己的苦难,也许生长于苦难日子里的人,骨子里总有股独特的坚强,尤其是挺过了艰难的战争日子,生存下来的人始终知道生命的可贵。
1931年至1936年,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苦难的日子里,谁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能够做的就是随着这命运随波逐流,在这时代里无可奈何。
1939年,袁隆平来到了重庆,在这里,他完成了小学、初中的学业。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9年8月至1950年10月,在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读书。
1949年—1953年,袁隆平在西南农业大学(今西南大学)农作物专业学学习,他的一生开始与农业不可分割,但此时的他还没有接触到杂交水稻。
1953年,毕业之后的袁隆平,根据国家的统一调配,他来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在这里他见到了农民真正的生活状况,见到了太多苦难日子里的不易,尤其是饥饿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确实,在死亡面前,饥饿更是一种折磨,但这又是无可奈何。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的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而这也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人说是袁隆平成就了杂交水稻,但杂交水稻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在很多人很少关注的农业领域,一众科学家热衷于化学、物理等领域的环境里,袁隆平用自己的坚持创造了属于中国人的奇迹,而这也让他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1996年中国开始实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基础理论和品种选育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分别于2000、2004、2011、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这在外人看来虽然是几百公斤的增长,但这背后确实一个团队的艰辛努力,在农作物生长方面,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不像部分试验有着诸多的可重复性,这是一个相当煎熬的过程,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但袁隆平坚守了下来,这也正是科学人需要的品质。
如果单从影响力来说,袁隆平在世界之上已经有颇高的成就,他的成果也已经种植于世界之上的多个国家,但为何却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呢?
按照诺贝尔奖的提名规则,只要有一名诺奖委员会的提名,便能够获得提名的资格。其实这也是中国人在诺贝尔奖评选中的一个劣势,毕竟在西方人为主的社会里,他们都能够把热衷于战争的总统选举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这样的奖项本身就有一些不公平性。
袁隆元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的提名?
首先,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在试验基础之上的成果,相较于化学、物理这些可以归结为理论的学科来说,它确实存有一定的劣势。而诺贝尔奖恰恰需要的是理论的支撑,侧重于实践的杂交水稻,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做出理论总结,或许便会获得更多的支持与认可。
其次,诺贝尔奖的评选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开创性,也就是需要在某方面具有独创性。此前美国的莱德伯格第一次发现了细菌的杂交现象,而袁隆平也是使用了此项技术,也就说杂交水稻可以算作是对于此项技术的一个沿用,因而对于评选诺贝尔奖来说,这是不具有可行性的。
最后便是在诺贝尔奖的设置中,并没有农业学的奖项。或许在诺贝尔设置奖项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人类会因为吃饭的问题而忧虑,或许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人类的生存才是至关重要的。而如果非要给袁隆平评选的话,诺贝尔和平奖的可能还是稍微有点关系,毕竟解决了多数人的吃饭问题,能够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确实有利于和平。但是诺贝尔和平奖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毕竟连战争爱好者都有评选和平奖的机会,这样的奖项又有什么意义。
缺乏独创性便是杂交水稻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不管世界的认可与否,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都是不可小觑的,他是对于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尤其是在粮食产量的提升之上,他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是值得尊敬的。如果仅仅依靠诺奖的评选来评价一个人的贡献,实在是太过牵强。
对于诺贝尔奖,我们也不必去强求,毕竟这样的奖项其中诸多的关系难以诉说,真正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我们的实力,用成绩让他们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