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的称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人与人之间一见面,首当其中的是称呼。一听称呼内容的如何?便可知晓相互间的亲密程度,还能体现出朋友间的远近生熟。
记得咱们的童年,其发小之间的称呼,在咱老清江有着典型的地域特色,和当年的时代印记。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没有计划生育,谁家不是兄弟姐妹五六个。所以那年那月的起名即称呼,就没有现代人的讲究。
最简单的称呼,是小大、小二、小三——按排行以此类推。如果男孩多的人家,最常见的称呼,则是那大毛、二毛,或毛大、毛二的叫着。当然,也有加上姓氏的称呼,如王大、郭二;或刘三毛、周四毛等。还有发小的称呼为虫的,如杨大虫、李二虫。至于女孩,其最常听到的称呼则是那大丫、二丫、三丫啥的。正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称呼,则显出咱这代人的熟知和亲密。
在曾经居住的航运中新村,如果说道称呼,应该是咱淮安人,也是老清江人的代表。只记得对长辈的称呼,好像少有约定俗成的阿姨、叔叔或伯伯。而是对男的称爷,女的则叫姨,或大妈。如西面的邻居郭姨;东边的隔壁王大妈;南头的张大爷,北面的刘小爷等。
至于同辈间的称呼,也不是时兴的“同志”。说起淮安普遍的叫法,都以大小为多。熟人是看年龄区分,并加上其姓氏。如小王或小李,大张还有大刘,不过有时必须打破常规,如姓卞(便)的,则不能用大小去称呼;而一旦遇到姓沙(傻)的,得格外注意其音同的叫法。
至于生人之间的称呼,在咱淮安也有所讲究。记得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师傅”的称呼比较流行。因为是文革原因,就业与招工已断档多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已成为那年月时髦的话题。于是,称呼中的师傅,好像是一种追崇的尊称。因为可以不分场合,不计男女,既能体现叫人者的文明礼貌,更让被称(呼)者心满意足。
但是,自打改革开放以后,这淮安人的称呼,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全民经商那会儿,老板是最吃香;广办公司的时期,经理是最时髦。至于看到西装革履,或夹着公文包的,肯定在机关工作,不是科长就是局长。其实,这看人下菜的称呼,应该算比较的现实。
不过,带有淮安地方特色的称呼,还是经常的接触和遇到。比如在问路、咨询、求解、释疑等问话时,老清江浦人会在“请问”后边加上一句——呢(ne)儿,即您儿的意思。如:请问呢儿,万达广场怎么走?一句卷舌音的称呼,打破了老清江人,说话直刺的习惯。
我喜欢淮安人称呼中,即老清江的呢(ne)儿,它即亲民又亲切。如果有人问路:“请问呢儿,市万达广场怎么走?"我一定会将他引导至水渡口地。不过,说道呢(ne)儿的称呼,好像其地域有限,因为过了板闸,到老淮安县的境内,老清江浦人的“呢(ne)儿”,就变成了老淮安人的“陆隔”。记得朋友间见面,常会调侃到:“陆隔,测(吃)没测过啊。”应该说呢儿或陆隔,是咱们这一代,或上一代人的口语。而现今的年轻人,随着普通话的要求普及,已经很难听到此种称呼。
如今的小年轻,碰到长辈的称呼,已经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同志、老先生、老长辈,算是比较客气。一次在咱们小区,一位年轻人问门牌号:“请问年纪大的,A区206在那里啊?”这请字还不错,可“年纪大的”称呼,让人无法领受,毕竟才六十出头,有那么老吗。不过,看着年轻人心急火燎的神情,最终还是指路给他。
在淮安人的称呼中,除了呢(ne)儿陆隔之外,还有一种是将小大连在一起的称呼,尤其是长辈对晚辈,如喊女同志为“小大姐”,叫男同志为“他大哥”。当然,这都是陌生人之间的叫法。至于熟人之间的称呼,同辈的大都是称兄道妹,哥们、姐们的喊着。
再说其眼下,这帅哥美女的称呼,在淮安也不知何时盛行起来。见男喊帅哥,遇女称美女,已成为一种时髦和时尚。不过,也有看走眼喊错人的时候,一日路过一小卖店购烟,当看到穿着红色羽绒服,披着长发的店主,埋头玩着手机时,一句“美女请拿条烟"的叫过,竟让我大吃一惊。这人哪块是美女啊,分明是一位留着胡须的爷们。
称呼,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开始,情感的联姻。至于如何称呼?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其实,无论何种带有地方特色的称呼,除了要在当地的普通百姓中,得到认可和普及之外,关键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作者简介

申卫华,祖籍江苏南通。原淮安市公安局警察一名,现淮安市作家协会一员。闲暇之余,喜爱码字、爬格、上网,也有小作偶见有关媒体。回望写作历程,不求成名成家,只图自赏自乐!

往期荐读

▼▼▼

菜    饭

逢年洗被话曾经

泡澡漫谈

漫话创创

淮安的饭局

楼前那条清安河

尴尬的稿费

沙干稀饭

遭遇肩周炎

我是清江兵

闲话抢红包

外祖父的长袍马褂

码字的经历,坎坷并快乐着

石码头大街

家门口的吆喝

船缘

行在运河话酒风

寻稿记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0)

相关推荐

  • 各种死的称呼,现在终于明白每次叫法都不一样了!#知识分享 #小学语文 @DOU 小助手

    各种死的称呼,现在终于明白每次叫法都不一样了!#知识分享 #小学语文 @DOU 小助手

  • 1968年江苏淮安寄清江平信封

    1968年江苏淮安寄清江平信封,背贴文7钟山一枚,盖淮安3月26日戳,贴用邮票超前使用少见,保存完好

  • 滨海印象/申卫华

    文/申卫华 滨海印象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点八万公里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又有着许多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南有珠海厦门:北有大连青岛.就是咱江苏,也有崛起中的南通,发展中的连云港.可有谁能知, ...

  • 《长安十二时辰》也有槽点?盘点唐朝那些称呼上的雷区

    长安十二时辰>(以下称"长安")开播以来,以经得起推敲的细节打磨和扎实的叙事艺术,真实地还原了唐朝的文化与生活,称得上男女通吃,老少咸宜的古装剧了.但这并不等于<长安& ...

  • “农民工”叫法将被取消了,一种新叫法取而代之,大家知道怎么叫吗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得非常快,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有很多的农村他们都会选择在城市里面,而且他们很多是从事一些体力重环境脏的工作,就比如在建筑工地里面干活,所以大家都称这些工人为" ...

  • 淮安人的招呼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招呼,是礼节:打招呼,是客套.至于说起淮安人打招呼,应该是各式各样,往今不同.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是凭粮票供应,因此见面打招呼,其最常见也最普通的是: ...

  • 【随感】淮安人的礼数||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上月,小孙女参加同学十岁生日宴,让爷爷我将她送至市里的人和大酒店. 当我问她,你送啥生日礼物时,小孙女则是一脸茫然的说道:"爸爸可没有交代啊!"看来如此礼节,应该让孙 ...

  • 淮安的饭局||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淮安,中国淮扬菜的发源之地,也是美食之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无论大街,还是小巷,其鳞次栉比的大小饭店,均霓虹闪烁,顾客盈门.有道是:玩在苏杭,吃在淮扬.作为历史上,曾经南船北马的运 ...

  • 送  红  包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说起红包,人们会想到医院.而住进医院,如若做手术开刀,人们又想着送红包,以求手术的安全顺利,医生的尽心尽力.现如今这红包,已经成为医院的专利,和约定俗成的规矩.       ...

  • 五一劳模话曾经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每逢"五一"劳动节,则是各个单位宣布劳动模范诞生的日子.而每到此日,我总会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近二十年前,我从一线的执法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交 ...

  • 寻找春味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人们纷纷来到户外,享受春天的到来.有的寻找春天的元素:有的迎接春天的信使:有的拥抱春天的阳光:有的饱尝春天的气息!          可就在人们寻找各种春的时光,家里的 ...

  • 电视主创采访记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要说制片.编剧.导演.文策(文学策划),称得上是一部电视剧的四大金刚.前不久,竟有幸同一帮即将在咱淮安拍电视剧的文化人,来了次零距离的采访.说起采访的全过程,可不是采访他们,而是他们采访 ...

  •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寒食/申卫华

    文/申卫华 清明时节话寒食   清明时节,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这卖烧纸的商铺随处可见.烧纸,本是清明期间,广大百姓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祭奠和哀思.其实,追根寻缘清明是禁火的. 按说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据& ...

  • 菜 饭 ||申卫华

    作者:申卫华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这牛年的春节,也算是告上一个段落,由于佳节美食享受的太多,也该将重负的肠胃,来一番打扫和清理了.于是建议当家的老伴,在接下来的一日三餐,别再荤天油地,得来点清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