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图:上古奇书《山海经》,飞禽走兽

手绘上古奇书《山海经图集》

西山经 【鸓鸟】 :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鸓鸟,鸓字读如蕾,先秦古籍《山海经》记载的一种鸟。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拟人化的鸓鸟更像今天的连体人,但是在《山海经》的异闻背景下,它们的双生共体却异常和谐,如同个体一般。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年以前,鸓鸟兄弟、鸓鸟姐妹,亦或者是鸓鸟兄妹、姐弟,同生同亡,彼此关爱,亲密无间,意念相通。

西山经【鹦鹉】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鹦鹉。这种鹦鹉的学明叫做绯胸鹦鹉。目前生活在中国的四川、云南、海南、广西、广东及西藏东南部。

西山经【慜】 :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黄山的慜,形状好像牛一样,长着苍黑色的毛皮,大大的眼睛{其实这只怪兽不叫慜,那个字念min结构是上面是敏下面是牛,但是打不出来这个字,只好用慜代替啦

西山经【数斯】 :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数斯,形状像鹞鹰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人脖子上的赘瘤病,来自皋涂山。

西山经【橐蜚】 :虽然书上关于数斯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以它生存的环境来分析,我得出结论数斯是吃老鼠的主,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要怎么抓老鼠这点很尴尬,因为人脚怎么可能抓的住老鼠呢?是用脚踩死老鼠?是用‘与’的石粉毒死老鼠?还是用‘稿’的香草来杀老鼠?原文: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羭次山的橐蜚,形状像一般的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而只有一只脚,这种鸟夏天蛰伏冬天出现,用它的羽毛做衣服不惧怕雷电。

西山经【栎】 :天帝山中生活着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但长着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名称是栎,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痒疮。栎鸟又名鸫鸟,《禽虫典》曰:“其状如雕,黑文而赤翁,名日鸫,食之已痒。”这种像鹑又像雕,羽色黑文,颈上有一圈红毛的栎鸟。又称为雷鸫。栎鸟的形貌是羽毛黑色,颈上有一圈红色羽毛,形状鹌鹑又像雕。翰就是白雉,是一种吉祥之鸟,只有统治者德及鸟兽、天下万物太平的时候它才会出现。

西山经【溪边】 :天帝山“溪边”:形状像普通的狗,名称是溪边,人坐卧时铺垫上溪边兽的皮就不会中妖邪毒气。人们抓不到“溪边”,就把家里的白犬杀了,用以代替“溪边”驱邪,所以很多白犬成为了“溪边”的替死鬼。原文: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天帝山的溪边,兽, 形状像普通的狗,人坐卧时铺垫上溪边兽的皮就不会中妖邪毒气.

西山经【豪彘】 :彘者,即是猪也,古代的彘就是猪,也常常称之为豚,著名的汉武帝小名就叫做刘彘,而豪彘就是豪猪,这个名字应该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了,因为现在依然是叫做豪猪。《山海经·西山经》里对豪彘的描述相当详细形象,说豪彘形状像猪,是白色的,身上的毛发特别长,像簪子一样长,而且毛尾端是黑色的。这和我们现代的豪猪可以说是毫无区别,只不过所谓特别长的毛发就是豪身上披的一身长刺,可以看到它们的刺都是白色带有黑色的一端的,现在的豪猪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南方,而且豪猪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过农家都不太喜欢这种动物,因为它们总是会潜进农田偷农作物,还记得小时候的夜晚,笔墨君还曾经和家里的人一起去田里驱赶过这些小东西。原文: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竹山的大兽豪彘,长的好像一只猪,但是却长着白色的毛,毛有簪子粗细,尖端呈黑色。

西山经【嚣】 :在今天山西麟游县附近,有一座羭次山,漆水从这里发源。山北有赤铜矿,山南则出产细腻的优质玉石婴恒玉。这里住着一种野兽,名字叫嚣。样子长得像猿猴,胳膊很长,善于投掷。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西山经【鳢鱼】 :在《山海经》中也有提到,长得和鳖很像,所以鳢鱼的外形也和鳖很相似。另外,鳢鱼预示的是大战的发生,原始社会战争的意义重大。原始人类生活环境艰难,生存和繁殖愿望极为强烈,物资和劳动力之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战争多是对物资和劳动力的争夺。有趣的是,除了带来伤亡,战争同时也是文明传播最激烈的方式。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南山经【人面龙身神】: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饲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南山经》里一共载有三大山系,第三山系从天虞山一直绵延到南禺山,共历经十四座山,全程长达六千五百三十里。这里的山神和其他两大山系中鸟身龙头和龙身鸟头的山神不同,它们都是人的脸,龙的身子。祭祀它们的时候,要用一只白狗作供品,祭祀用的米必须是精选的稻米粳米。

山海经【鸟首龙身神】:山海经中记载这一带祭祀的“神”为龙身人面,即身穿龙皮制成的衣物的英雄人物。现在仍是壮族聚居地的广西上林、武鸣,以及古代曾是壮族聚居地的藤县、岑溪等地都流传着“龙母”驯养龙的故事就表明了这一点。由于从伏羲时代至尧舜禹时代洪灾不断,中国境内出现了许多堰塞湖,龙是捕鱼的高手,又能预测自然灾害,所以驯养龙的技术迅速传到全国各地。

【颙】:据记载,明朝万历二十年时,颙鸟群聚于豫章城永宁寺,有二尺多厚,且当时燕雀成群,叫声嘈杂,结果在当年的五月至七月,豫章郡酷暑异常,滴雨未下,禾苗全都枯萎了。看来来这颙鸟的本事,也不算太厉害,两尺厚的颙聚在一起,也只是酷暑异常,没有下雨,与想象中的“连年大旱”差了不少。如果是能力叠加的话,分到每只颙鸟头上的干旱威力就更小了,这也间接反映了它们单个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叠加互分,那么颙的能力也不算差了,毕竟对农耕国家,干旱三个月等于间接取走了许多人的性命。颙不是传说中的那些神兽和凶禽,却又和普通鸟类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异能力,所以它们是独一无二的。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龙头鸟身神】:《山海经·南山经》:鹊山之首自招摇山以至于箕尾山,一共十座高山,计二千九百五十里。这里所有的山神都是同一种造型——鸟身龙首。他们也有着相同的爱好,所以在祭祀的时候就要注意了,统一上他们喜欢的祭品。无规矩不成方圆,书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这十个山神都要埋一块方形的玉石在他们的祭坛;还要献上小米、大米、一个玉环和用白草编制的席子。古人相信,这些道具就像是信号接收和发送器,只要摆好方位就相当于设置好了频率,就能跟对应的山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祭祀礼仪和祭品,因为如果是放错了,就相当于拨错了号码,就无法与自己的“大神”沟通。

西山经 【 鴖 】 :符禺河发源于符禺山山谷之中,最终汇入黄河的支流——渭河。这里有很多鴖鸟,样子长得像翠鸟,一身荧光绿色的羽毛,但是嘴巴是红色的,它也可以驾驭烈火。即便焰火冲天,也能够出入自如,毫发无伤。《山海经·西山经》云:“(小华山)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花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西山经【赤鷩】 小华山的赤鷩,描写的相当给力“ 赤鷩:鸟,可以御火。”没有啦。然后又找了这么些资料, 郭璞 注:“赤鷩,山鸡之属,胸腹洞赤,冠金,背黄,头绿,尾中有赤,毛彩鲜明。” 鷩,赤雉也。从鸟,敝声。——《说文》 中国西藏产的一种颜色辉煌的雉,常人工饲养作装饰鸟。

【凤凰】 :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虎蛟】 :虎蛟,身形象鱼,但长着似蛇的尾巴,鸣叫声象鸳鸯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生肿病,还可以医痔疮。有难言之隐的,你们的痔疮有的治了,不要不好意思,告诉笔墨君,鱼到病除。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鲭鱼】 :钦山东南的子桐水中生长着很多鲭鱼,其形状与一般的鱼相似,却长着一对鸟翅,出入水中时身上会闪闪发光,而它发出的声音如同鸳鸯鸣叫。据说这种鱼也是一种不祥之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西次三经记载有一种婿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但与 此处的搰鱼同名而实异。《字书〉〉上记载有“猾鱼有二:鸟翼如鱼者,音滑,子桐水之 鱼是也;如蛇四足者,音骨”,即桃水中的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