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中的“战争与和平”
我们从这里出发
公元1831年从庞贝古城遗址发现的镶嵌画
﹁
伊苏斯之战
﹂
据考证这幅伊苏斯之战,是根据公元前4世纪希腊画家菲罗克西诺斯的同名壁画复制而成。画中描绘公元前330年秋天,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大战的历史,是一幅著名的历史画。
在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把大流士打得丢下母亲和妻儿落荒而逃,后来大流士写信给亚历山大大帝,表示愿以巨款赎回母亲妻儿,并将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但遭到亚历山大拒绝,依然东侵灭掉波斯帝国。画中描绘两军大战,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大流士的场面,只用一棵击倒的大树来表示战争所发生的环境。画家集中描绘两军对阵,突出描绘波斯大流士和他的士兵,用他们的动势表明激烈的战斗情况,整个场面充满了戏剧性冲突和强烈的战争气氛。
彼得·勃鲁盖尔1568年➤
﹁
绞
刑
架
下
的
舞
蹈
﹂
1568年初,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开始遭到阿尔巴公爵讨伐队的血腥镇压,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被迫进入低潮。坚持斗争的尼德兰人民并没有放下武器,他们有些人转移到海上,有些人隐蔽在森林里,组织了许多小型的游击分队,仍在不断地袭击着敌人。这一幅《绞刑架下的舞蹈》,可能就是描写一支森林游击队的生活面貌。
所谓“绞刑架下跳舞”是尼德兰民间流行的一句口头语,其含义就不点自明了。画家用全景式风格展现“森林乞丐”的活动,表现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表示对西班牙统治者的残酷屠杀的嘲讽。
戈雅(1746~1828) ➤
﹁
1808年5月3日夜
枪
杀
起
义
者
﹂
1808 年,拿破仑的雇佣军入侵西班牙,腐败无能的卡洛斯王朝不战而降,不甘心做亡国奴的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1808 年5 月3 日夜枪杀起义者》正如画家本人说的那样:“我要用自己的画笔,使反抗欧洲暴君的这次伟大而英勇的光荣起义永垂不朽。”画面上描绘的正是这悲壮惨烈的一幕。灰暗的夜幕下,一束强光照射在起义者身上,他们中有神甫、教士、市民和农民。
这幅画是戈雅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也是西班牙绘画史上不朽的爱国主义历史画杰作。
这幅作品描绘得极为出色,画家采取了对角线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丰富饱满,立体感很强,并充斥着艺术的张力。色彩的运用也极为完美,士兵身后的黑影和远处的夜色交融,是衬托色,是色彩的最低层次。这些色彩与士兵和死难者黑色、银灰色的衣服交相呼应,并且士兵与死难者衣服的色彩也很相近,过渡得自然、和谐,使画面浑然一体。
法国雕塑家吕德➤
﹁
马
赛
曲
﹂
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又名《1792年志愿军的出发》),就是吕德的代表作。这座浮雕完成于1836年,在巴黎爱德华广场上的凯旋门的右方(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
吕德最初为凯旋门设计浮雕时,有四个草图,准备装饰在凯旋门的前后左右的四壁(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内容是:《出发》、《归还》、《防卫》、《和平》(这些草图现仍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
浮雕《马赛曲》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是无以伦比的纪念碑,它那巍峨磅礴的气势长久地震撼人心。吕德用自己超凡的想象和艺术构思,将一座石墙变成了一个英雄史诗般的幻想,编织成巨大的火焰般的意境。《马赛曲》被安放在法国爱德华广场的大凯旋门上,是法国人民热爱和平、自由的不朽象征。
希腊雕塑➤
﹁
胜
利
女
神
﹂
这件作品表现公元前306年希腊人与埃及托勒密王朝舰队的一次海战,希腊人最后得胜。出于“神人同源”的观念,作者以神话中的女神尼卡歌颂这场胜利。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发现这件作品的时候,头和双手已经不存,然而由女神舒展的双翅和略微前倾的身躯显示出的美感,今天让人看了仍会赞叹不已。可是观众会注意到,这里不仅没有以现实主义手法所表现的那种同仇敌忾的氛围,甚至连一目了然的敌对双方都没有。
毕加索(1937)➤
﹁
格
尔
尼
卡
﹂
1937年法国举办世博会,反法西斯独裁的西班牙共和党认为,西班牙需有代表出席,并邀请毕加索创作一幅巨型绘画,占据世博会场西班牙馆一整面墙。后来,毕加索创作著名的《格尔尼卡》,在世博会上名扬世界。
这幅巨作长达7.82米,高有3.5米。画面中女人的痛苦、阵亡士兵的惨状、牛马的嘶叫,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也体会到毕加索内心的愤怒和同情。他用变形手法突出悲惨的遭遇,在夸张外形之下,感情的抒发变得更为真实强烈,而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更是增添恐怖的惨相。毕加索对于痛苦的表现并不源于这件作品的创作,他之前已经开始了对痛苦的分析,研究人物外形的变形对情感的表现。在长期实验和研究之下,才会有如此成熟的作品应运而生。
人们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伟大的作品一起相提并论,它们都将人类所经历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于绘画中,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
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
﹁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
《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之一,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油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该起义从27日至29日,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法国正处在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
作品展示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阿·普拉斯托夫 (1942)➤
﹁
德
寇
飞
机
刚
刚
过
去
﹂
在卫国战争时期, 普拉斯托夫创作的《德寇飞机飞过之后》、《刈草》、《收获》等描写农村生活和景色的作品中,流露画家鲜明的感情,并在人物的形象和景色中揭示了卫国战争时代的特点。普拉斯托夫的作品追求朴实的美,在色彩和形式讲究上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的艺术,体现了俄国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的综合特色,被认为是从俄罗斯到苏联的' 桥梁' 人物。因此,在艺术界享有较高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