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再峰:中锋嗓一一京剧演唱中声音的支点感觉(一)什么是中锋嗓(二)什么是声音支点
中锋嗓一一京剧演唱中声音的支点感觉
(一)什么是中锋嗓
“中锋嗓”是京剧唱法中的一个用嗓术语。“中锋”是借用于毛笔字运笔的一种方法而得名。毛笔的笔尖部叫做“锋”,又称“正锋”。“笔锋”具有一定的弹性。
书写时要求笔杆垂直,“令笔心(笔锋)常在点画中行”即要求笔锋都要在每笔笔画的中间,即笔笔中锋,如以锥画沙,万毫齐力,皆用正锋。这样的运笔,须平心静气,力量集中,凝炼精神,笔道婉转、圆润,见功力,不虚不滑,稳键沉着。
书写毛笔字时的上面这些要求,其实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保持一种平衡的力度,也就是一种聚焦行为“支点”作用。而把这种“支点”感觉运用在京剧演唱中,其实也是要在歌唱中依托“支点”,使声音平衡。
演唱时,如在聚焦的“支点”上面有“位置”,下面有气息,以它作为平衡点,将字、声都保持在“丹田气息”的状态上,在这个“支点”上进行平衡地歌唱、转换声音,起一个统一、平稳的作用。这也正是金铁霖先生讲的“赖在支点上唱,不要向上找,要往下赖…越到高音越要全身舒展开…”“赖”字原本意为留在某处不肯离开之意。所以说,写毛笔字运笔时保持“笔笔中锋”的聚焦行为与演唱时保持“支点”感觉,都是意在找到声音聚焦的“集中点”,从而找到“平衡”,使声音稳定。
(二)什么是声音支点
在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杠杆: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也指事物中心或关键。“支点”是声乐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如“气息支点”、“声音支点”等。在这里所讲的“支点”是作为一种解决声音平衡问题的感觉、状态,指的是“声音的支点”。在京剧演唱中,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用这个“支点”提法的还是鲜见。
所谓支点”就是“找声音的平衡关系时的一种感觉或听觉概念”。就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歌唱者感觉到的、气息与声音的集中之处。而这个集中之处,即“焦点”,是通过口腔、舌、腭、咽、喉等各个歌唱器官协调运动、相互配合完成的。
“支点”的运用,是使声音找到平衡点,而这个“点”也是一种感觉或意念,并非真有实物顶在某个器官上。演唱者应感觉(或以意念控制)自己唱的字和音都是通过这个“支点”发出的。
因为这些假设的、意念中的支点,要比日常生活中说话时的喉位低得多,所以通过低支点感觉的演唱,喉头会放松、稳定。气息就会稳定,发出的声音也就会稳定、平衡、结实。
歌唱中“声音的支点”,就是为了解决在演唱中,声音出现现“挤、卡、压”,气息、声音不稳而出现的声音发抖,类似羊咪咪叫一样声音的一种感觉的方法。也就是说,“支点”的运用是属于一种感觉、假设和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