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口水”的几则短医话
● 睡觉流口水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不论是清晨时枕头上的“水渍”还是午睡时桌上的“水迹”,看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擦一下嘴角。要说小孩子流口水是正常现象,那么,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会流口水呢?有学者认为,流口水与睡姿有关。尤其是侧睡的人更容易睡觉时流口水,因为侧睡会增加唾液的分泌。然从中医来分析,这与脾虚有关,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不能收摄津液时,口腔中涎液增多,睡觉时舌体不动,就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另外,很多人之所以在睡觉流口水,是由于睡前吃了太多的辛辣食物,导致脾胃上火而致。这时,就要注意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太饱,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少吃或不吃。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吃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最妙!
● 传统中医认为:口水多,常常是脾肾虚、精失摄纳而外溢的征兆。在解释原因之前,我们先为“口水”正一下名。大家都习惯称口水为口水,其实并不确切。口水,既包括唾,又包括液。唾,也就是唾沫,是从舌根分泌出来的,不是有个词--唾弃吗?就是往地上吐唾沫表示不满、瞧不起,可见,唾沫是人为吐出来的。而液又叫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水,它往往是不由自主地流出来的,也就是大家戏称的“流哈喇子”。为什么唾沫和口水异常是脾虚、肾虚所致呢?《内经》中说得明白,“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意思是说,出汗异常可以从心脏上找问题,鼻涕多了要看肺有没有问题,眼泪不正常了要从肝上找根源,相应的,口水和唾沫异常就是脾和肾的问题了。补充一下:口水多了是问题,少了同样是问题。口水过少,说明津液不足,是内燥的表现。
● 很多小孩子总是流清鼻涕,流口水。这就像秋天的霜降,傍晚的露水,霜降露水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天凉了,人体内的天凉了,就会流清鼻涕、流口水了。那该怎么办呢?多晒晒太阳就好了,君不见,白天阳光一照,露水呀,霜呀自然就没了,中药有很多类似晒太阳的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桂附理中丸,桂枝汤等都属此类,这类药就如同人体内的小太阳,可烤干人体内的寒湿气,流清鼻涕、流口水自然就消失了。
● 传统中医认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则涎液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进行吞咽和消化,但它会老老实实待在口里,不会溢出来。一旦脾气虚弱,脾本身的固摄功能失调,“涎”就会不听话了,比如在睡觉时会流口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为什么小孩子爱“流哈喇子”?因为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脾胃本身还弱,所以爱“流哈喇子”。如果经常性地“流哈喇子”,我们可以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比如可以服用“启脾丸”“参苓白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