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跃辉:冬至夜谈
冬至夜谈
闵跃辉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联合国成功申遗,冬至是其中的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国人知晓传承。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先祖就会使用土圭观测日影,计算出北半球在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清人陈希龄在历书《恪遵宪度》有云:“阴极之至,阳极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故古称“日短”或“日短至”。
而在气候变化上,冬至过后,我国各地进入最寒冷的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人们大多蛰居室内,减少户外活动,在养生学上选择类似神龟蛰伏静养的方式,而在为官为政之道上也许隐喻一种特有的以退为进,韬光养晦,“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范晔《后汉书·礼仪》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因此,自冬至之日起,白昼日长,天地之间阴气渐消,阳气回升,晷影变换,代表着又一轮循环的开启,故此日为诸事皆宜的大吉之日。这以后只有小寒、大寒两个耍尾巴的节气了,一般距离过年仅有四十天左右的时间啦,所以乡里人说“冬至过后眼看年”。在古代它另有别名“冬节”、“长至节”、“一阳生”等,还有一个形象的称谓“亚岁”。
而在古代,人们历来便有冬至祭天祀祖的风俗,在浴心的梵音中和氤氲的烟火里,敬畏神灵,天人合一;感恩先祖,饮水思源。而在美食文化上,数九寒天,围炉夜话,一家人若能吃上一碗祛寒养生的羊肉饺子,或是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其乐融融团团圆圆地过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人生夫复何求?!
因此,冬至作为春节的前奏,也是人们念家思归的节日,那些失魂落魄漂泊异乡的游子,往往便在这一天抒发自己茕茕孑立的羁旅行愁:“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陆游《辛酉冬至》),“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梅尧臣《冬至感怀》)。封建文人的孤寂哀愁,千年而下,我们似乎仍能如见眼前。
而同时, 杜甫有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南宋女词人朱淑真也说:“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冬至》),却是对冬至这一时令特点的形象注解——冬至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简介】闵跃辉,湖南邵东三中教师,以满腔爱心从事教育事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桃李遍布神洲,颇有小小成就感。无不良嗜好,业余喜舞文弄墨,弄点小豆腐块,自娱自乐,乐此不疲。此中无关风和月,多为时政、体育、娱乐评论等,均为偶有所感,敷衍成文。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