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卫东:家长们,你们可长点心吧

昨天周六,去看了一下老母亲。
先是有人着急约咨询,到了母亲那里,东西放下先聊天。
聊完天,吃完饭,收到一篇来稿,扫一眼就知道不是我想要的。
从文字到内容,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对方是多年的微友,可又不是很熟,这种情况最尴尬。
想了一下,我说,你把自己当读者读一读。
当老师心中有学生,写文章心里有读者,这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曾对不少人说过这话,但确实不记得这里面也有她哈。
以为这事就过了,没想到,她居然发过来一个大红包,说能不能把文章改成读者可以接受的样子,她也想学习一下。
改是肯定改不了,看在诚意(钱)的份上,点评一下吧。
下午回到家,在电脑上一边读一边点评。
粗读只是觉得根本不在点上,点评差点没把自己气死。
先是收了红包,感觉还是气不过,又和微友商量,是不是可以发公号。
她同意了。
以下蓝色部分是我的点评。

老师与学生杠上了

东哥点评:老师与学生杠上了,这种事现在太平常了。我曾在很多文章里劝老师,不要跟学生一般见识,不要总想着教育学生,更不要被小屁孩子气得哇哇叫。
推荐阅读——
茅卫东: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
茅卫东:面对学生的不敬,老师怎样不生气

这样的文章标题完全没有吸引力,除非是一个对校园生活完全没有了解的人才会心生好奇。可是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哪一个没有学校生活经验呢?

这两天,(李)老师跟班级里(班里)小张同学杠上了。
两个星期前,一个孩子的母亲(有位家长)告诉老师,她女儿偷偷玩电话手表,三更半夜还在与同学聊天,希望(想请)老师(帮忙)教育教育。

下划线表示啰嗦和不够准确,括号里是补充和修改。

文章对自己同事的称呼全是“老师”,可能是担心加上姓太实指了,那就给同事改个姓呗。明明只是在说一个人,“老师”“老师”地叫着,读起来多别扭,这是不在乎读者体验。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留言批评我,说我今天批这个,明天骂那个,自己就是不在乎读者体验的人。

错了,我只是不讨好读者,更没想着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的文章。我开的是川菜馆,有人吃不得辣可以去别的馆子,生什么气呢?

后面只点评老师在处理事情上的失误,略过作者文字方面的问题。

老师问女孩子,班级里有哪些同学与她加了好友一起聊天的。女孩子说只有小张——班级里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老师就把小张找来问话。但是小张开始并不承认,说自己虽然加了好友,但没有与同学聊天。

这个老师真是的,家长请她帮忙教育孩子,她找其他学生干什么?迂回战术吗?

老师找了几个同学,问他们:“你们说说,作为学生什么最重要?”几个学生都说学习最重要,班级里最优秀的那个女孩子说品德最重要,这让老师很开心。

小儿科,假正经。

越来越多的小学有周考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因为学生分数大发雷霆。上午那个咨询起因就是老师批评学生拖了班级后腿,一次次叫家长。可怜的母亲上周去了三趟,实在没辙,于是找到我。

还“品德最重要”,我看是听话最重要,揣摩老师心理最重要,服从就是最高美德。

重温一个阿凡提的小故事。

国王问阿凡提,如果金钱和美德摆在你面前,你选择哪一个

阿凡提毫不犹豫的说,我当然选择金钱了

国王就笑话他:你居然是这样贪财的阿凡提,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是选择美德的。

阿凡提就笑了:当然了,人嘛,总是越缺什么,才越是需要什么,我美德已经很多了,所以不需要,但是穷嘛,选金钱没毛病!你钱财足够,而且缺德,自然选的就是美德了!
老师还把我们班的班长也叫去了,班长也回答学习最重要,这让他不甚满意。(后来我们这位做事严谨的班长还特地写了一封信,向老师说明自己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原因。)小张见到同学在场,承认聊天了,但是近一个月内没有,近两个月内也没有。因为有孩子母亲的话在前,所以老师并不相信小张的话。还没谈出结果,放学时间到了,老师与小张的谈话只得就此结束。

本来是一件“偷偷”的事情,老师“悄悄”处理就完了,找来同学问他们“作为学生什么最重要”是几个意思,动员群众,为批斗大会作准备?小张同学的母亲又没有来找老师,老师盯着小张不放,这是要唱哪出?就因为小张不承认聊天,让老师失望了,于是就没完没了?

晚上,老师收到了小张的QQ留言,说自己没有撒谎,如果老师认为她撒谎,也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话。
老师放这段留言给我听,让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班级里的一个男孩子——也是个优秀生——曾经他也是这样义正辞严地反驳我。

学生有不同想法与老师交流,怎么在老师耳中就成了反驳?

在家里,孩子必须唯父母之命是从;在学校,学生必须唯老师之命是从;在单位,员工必须唯老板之命是从……培养奴性要从娃娃抓起?

那天早自修,班长批评他讲话,报告给我。但他不承认自己讲话,即使旁边同学都作证,他依旧坚持己见,说:“你可以装监控啊!在监控里看到我才承认。”可是当时班级里并没装监控,而且那个时候,我丝毫没有装监控的念头。

可能每个班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油盐不进的学生,老师有时候就得睁只眼闭只眼,又不是什么大事。师生关系融洽,这种小事会越来越少。这时候千万别想起什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太假正经,要想就想想自己小时候做过的糗事吧。

我们一直争论到放学,还没有争论出结果。放学后,我们两个继续争论。渐渐地,我们争论的对象从有没有讲话,变成了到底能不能装监控。我们两个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天色都暗下来了,还是我向他推荐了刘慈欣的《镜》这篇科幻小说后,才散了场。

唉,这点小事,争这么长时间。老师肯定认为自己敬业爱生,而我看到的教师的不专业:只想着对与错,一点不懂孩子的心理。

后来他真的去买了这本书,跟我说,他看了。但关于要不要装监控,那天他到底有没有讲话,我们两个都没有追究。不了了之,是因为在我看来,孩子在学校里有些行为习惯上的过失,都是小事情,没必要上纲上线。早自修讲个话不遵守纪律怎么了,撒个谎又怎么了,老师要过问,要处理,只是为了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至于孩子承不承认,改不改变,并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若这是孩子的本性,不是老师的一次两次教育就改得过来的;第二,孩子若是想要改,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得给孩子自我反思的时间。第三,逼迫下的承认,是毫无意义的。第四,我以为越是会认错的孩子,往往越是屡教不改的。

小事情,你跟学生争论到放学还没完?

只是要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至于孩子承不承认,改不改变,并不是重要的,那还需要从白天吵到黑?

老师啊,口是心非不好哦。

处理问题气急败坏,复盘反思轻描淡写,下次遇到涛声依旧,经历了很多,没有一点成长。你和你的同事差不多都是一个路子吧?

第二天早上,老师收到了小张送来的几个粽子(再过几天是端午节了)。老师很意外,被这几个粽子吓了一跳,问我孩子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笑说,这个孩子很有心机,昨天与老师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马上知道用粽子来弥补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受到损伤的形象。老师直呼这种孩子可怕。的确,在我们眼中,过于懂事世俗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都喜欢孩子天真可爱一点。但从孩子角度来说,这倒不能说是一个过错。

或许这孩子是很有心机,老师吓了一跳也太夸张了吧?这年头,还有这么没见过世面的老师?

还是小学生,已经懂得讨好老师,你们不心疼孩子,还“直呼这种孩子可怕”,你们才太可怕喽。

孩子的天真可爱到哪里去了,还不清楚吗?

老师联想到昨天晚上孩子的QQ留言,受不了了,又把小张找来,与她说了关于粽子的事情,告诉她做人要诚实。当时,老师的语气比较硬,我坐在旁边听着,也觉得有点难以接受,一边听,脑海中却一次次浮现出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的那句话:“不含敌意的拒绝,不含诱惑的深情。”看来,真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老师不一定对小张含有敌意,他不过是想改变小张的看法,让小张承认自己与同学聊天罢了。但是小张死不承认,让老师内心产生了不耐烦,这种情绪很自然的依附在话语上,改变了老师讲话的语气。这种语气在旁听者我的耳朵里,产生了一种不适应感。

学生送老师棕子,老师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语气还比较硬,你作为同事听了都觉得难以接受,产生不适应感,但你还是认为,这不是老师对学生有敌意。

难怪现在只要学生出现过激言行,老师们就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好像学生就是突然犯病,而老师都是恰好那个时候出现在学生身边而已。

我一边改作业,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虽然孩子承认——否认——承认——否认,反反复复,很不诚实,但是老师如此与孩子谈话也是会伤害到孩子的。”可大家彼此同事,他在处理班级事情的时候,我贸然插手,是不怎么恰当的。我想事后有必要对小张进行安抚,只是因为不是自己班级的孩子,后来也就忘了此事。
孩子诚实不诚实有待确认,老师很不专业是确凿无疑了。老师不专业,作者也不专业。
第一,家长告诉老师自己女儿深夜玩电话手机,老师不找女生确认事实却一次次找女生的聊天对象问话;
第二,屁大一点事就说学生不诚实、有心机,老师安的什么心。你们是老师哦,老师的工作不是抓间谍、除内奸啊。

为了她班里这点事,她都把你的班长叫过去了,你怎么就不能“贸然插手”一下呢。说到底,你们关心自己远甚于关心孩子。

昨天早上,老师情绪有点激动,又把小张叫到了办公室,还把当时有关的同学也叫来了,复盘了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原来,前一天晚上,小张的父亲QQ找老师,要为自己的孩子讨回公道,觉得自己孩子就是没有与同学聊天,老师的处理方式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如果有谈话记录,就真相大白了。可是同学母亲一生气,把这些全都删了。)这让老师感到非常委屈:自己哪里做错了?不就是询问孩子有没有聊天,孩子撒谎,然后找同学作证,以证明她撒谎而已。如果孩子一开始就承认自己聊天了,事情不是早就解决了。是自己的孩子不诚实,怎么能怪自己呢?而作为一个老师,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不要大晚上的不睡觉聊天,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难道有错吗?

到现在为止,老师有证据证明小张撒谎了吗?同学母亲就不可能出错吗?家长就不可能撒谎吗?老师自己想当然认为孩子撒谎,就强迫学生认错,除了自己的面子大于天,一点专业素养都没有。

被小张父亲质疑,老师觉得委屈,把孩子找来“复盘”算什么?成年人之间的事,拿孩子出气啊,这都不只是专业精神,而是职业道德问题了。

但是老师的复盘,再一次让小张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实在忍不住了,不得不开口建议老师结束这种方式的谈话。老师不想不了了之,但此刻又毫无结果,于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向学生承认是自己误会她了,向她道歉,希望她不要介意。这一番行为,再一次让小张陷入了手足无措中,刚才的复盘是打击,但这一次老师的“道歉”打击更大。我担心小张会大哭,会歇斯底里,会冲出去。幸好,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还可以,虽然哭了,但对老师的道歉还是做出了回答:“老师没有错。不需要道歉。”

莫名其妙,道什么歉嘛,以退为进吗,你们简直都有精神病。

事情到此结束,但老师始终觉得自己的处理方式没有问题。的确,从理性角度来说,老师这样做符合一般的程序,叫来询问——面对孩子在事实面前坚决不承认的表现,老师进行教育——面对家长质问,老师的自尊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再现事件过程。

唉,还“理性”,神经啊。

写教育随笔是情景再现,复盘审视,目的是发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以利于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可是这样的记录,有的只是自我辩解。一次次伤害学生,理由只是“我认为你没说实话”。

这样子就是写上十年二十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但是,老师忘了事件对象——学生。我不禁想起了那个考试作弊被抓后跳楼的大学生;想起了那个学习成绩下降被老师找去谈话后跳楼的初中生。老师抓作弊,老师找谈话,真的没有错,但是因为对象是学生,所以除了程序、理性的教育之后,是不是还得加一点情感上的呵护和关爱?

举出“考试作弊被抓后跳楼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被老师找去谈话后跳楼的初中生”,你确定老师找他们谈话谈了什么?在考试作弊、在成绩下降之前他们遇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事实都搞不清楚,说什么情感的呵护和关爱哦。

这么多年,我发现很多老师连“要不要管学生”与“应该怎么管学生”这两个问题都分不清楚。每次出事,社会舆论批评老师处理不当,就会有一帮老师跳出来扮委屈状:我们管学生难道有错吗?

如此缺乏专业素养,还人数众多,最后还能博得很多人同情,真的让人绝望。

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是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是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这个过程中,既要有客观的理性教育,但更应该有内在的情感呵护。老师与学生的这一次冲突,老师没有意识到对方是一个学生,是一个需要被理解,被呵护的小孩,而是一个站在自己对立面的混淆事实的成人,为了澄清事实,所以不惜一次次重复先前的情节。

手术室里,医生对病人说:对不起啊,我忘了你是病人,没给你打麻药。

病人应该感激涕零吗?

说来说去,还是怪罪学生:你早承认错误不就没事了吗?

突然想到,“刑讯逼供”不是警察的专利,生活中有太多变着花样的“刑讯逼供”。

打住,不扯。

在我看来,当学生犯了错误后,老师教育孩子,最应该避免的,是以伤害孩子自尊为代价的教育方式。一个连自尊都没有了的孩子,还会有进步的动力吗?这个孩子不承认自己聊天,我以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是好学生,她不想让自己优秀生的形象受损。自尊,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是一笔很重要的财富,做老师的,唯有保护它,而不是打落它。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其实又是不平等的。这个不平等,指的是我们要学会蹲下去,要多给孩子一点包容,要能在不懂事的孩子面前受点委屈。

“我以为”,呵呵,事实都还没有调查清楚,你“以为”什么哦。

读过太多教育随笔,太多的“我以为”,除了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事实——如果没有,那就各种“安排”,其他事实老师们是不在乎的。

事后,老师问我,若换了我,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我想,我会处理得很简单。问孩子是不是加了好友,有没有聊天。孩子回答加了,但没聊天。我会说,虽然有同学告诉我,你在与她聊天,但老师相信你,你是个好孩子,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学习目标也很明确,但学无止境,要再接再厉,与班级其他的优秀生竞争,争取超越他们,老师很看好你。玩手机,QQ聊天,就像吸毒品,上瘾了那就麻烦了。然后拍拍她的肩膀,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

学无止境,就是要超越同学?教师才是学生发展的天花板啊。

当然,也可以加上一句,回去后,把这个好友删了吧,以后若有同学反映你的确在手机聊天,老师会很失望的。

学生手机聊个天,至于这么紧张嘛。

“老师会很失望的”,一本正经,装模作样,真拿自己是颗葱。

玩手机上瘾的学生很多,但相比老师中的“师道尊严”的毒,那点瘾根本算不上什么。

整篇教育随笔完全没有一点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都是在那里委屈,一个拿学生出气,一个写成文字投给我。

我就问你们,家长说女儿深夜了还在聊天,想让老师教育教育,你们的关注点为什么从一开始就不是“深夜聊天”,而是“她在跟谁聊”?

以我的判断,最有可能是两种情况:一,你们太八卦;二这个家长大有来头,她就不是让你们批评她女儿的,而是希望你们教育学生不要影响了她女儿。

家长们,你们也长点心吧,我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0)

相关推荐

  • 师爱无界,师爱无限

    杨恩庭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三尺讲台托起的是希望,埋下的是汗水--"多么真切的话语,它唱出了为人师者的心声,令我不禁感慨万千! 1999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

  • 美在文明,爱在礼仪

    李倩丝 一.建立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每学期初,我们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课后组织学生请他们为班级未来的发展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班级公约,在班容班貌.清洁卫 ...

  • 捕捉瞬间塑造永恒

    自参加工作21年来,有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知:学生的"一闪念"有时会成就一生,正如"一劳永逸":有时则会葬送前程,正如" ...

  • 求助:这样的学生怎么处理好呢?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中职班主任的推送,请星标我或文末点在看哦- 文末有福利哦!!!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职班主任,最近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事情是这样的:12月22日早上,我来 ...

  • 教育故事:心若向阳,便是晴天

    [廖思曙专栏] 教育故事-- 心若向阳,便是晴天 原创作者|王文华(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 王文华一一初中分校数学老师   曾获县优秀老师,县优秀班主任,市数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寒去暑 ...

  • 茅卫东:缺乏边界意识是当下家长群的最核心问题

    这几天,家长群突然就成为风口浪尖,成了过街老鼠. "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和"家长群有必要存在吗?"两个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家长们的愤怒,是因为家长群给自 ...

  • 茅卫东:丰子恺画画不要脸,那个谁拍照总丢人

    每次群没了,就有朋友建议我搞个备用群,平时禁声,一旦讨论群没了,马上拉个新群把二维码放在备用群,让大家自行扫码入群,这样群主就会方便很多. 我比较迟钝,那天才反应过来,这样操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最 ...

  • 茅卫东:父母最让孩子反感的60句话

    放假了,为人父母的,能少说两句就少说两句吧.孩子小,别欺负,不要拿孩子出气.孩子正在青春期,更要谨慎一些,有时候不妨装聋作哑.千万别你想在孩子面前立威,他正要给你"下套". 当年在 ...

  • 茅卫东:怎么夸詹大年都不为过——我看丑小鸭中学

    很高兴,丑小鸭中学终于走入大众视野了. 这两年,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频频出现在各类学校的报告厅.众多教育论坛的嘉宾席,还有各种媒体的页面.版面和画画上. 与此同时,詹大年那一口标准的湖南普通话,以及 ...

  • 茅卫东:成年人有几个不是光鲜亮丽背后活得千疮百孔

    青海湖的海鸥 昨天的公号发出后,有位新朋友留言: 您好,茅老师,其实这些大人也是曾经被伤害过的孩子,而且他们也在用父母对他们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从小就不会爱,不懂爱.这是一种能力,从小没学会,长大了也 ...

  • 【阅读推荐】茅卫东:不要把自己交出去

    茅卫东:不要把自己交出去-- 晚上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十多年未见,有些学生音容笑貌基本没变,但名字几乎都叫不出来了.一问,各行各业的都有,基本上都为人父为人母,有几位还生了二胎.自然少不了感慨,相互羡 ...

  • 茅卫东:瞧!这个人

    当过中学教师 干过教育媒体 还曾是公益人 "逃离"了北上 婉拒了深广 自由,真好 敝号"教育自由谈" 关注个人的精神成长 反对心灵鸡汤 不紧跟.也不回避热点 不 ...

  • 茅卫东:这是作孽

    一 那天群里聊天,有位山东的老师说,他们那里有的初中学校学生早上五点四十进教室,晚上九点半放学,星期六上午九点开始上课. 坐标浙江,大冬天早上六点四十天都是黑的,何况山东. 想起前几天,一位家长为上初 ...

  • 茅卫东: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一 "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没问题,就我们家的孩子扛不住了?" "让老师打两下,骂几句怎么了?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为什么他(她)就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