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 用药指导

消化性溃疡(PU)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相关的消化道黏膜,如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或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克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PU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因素及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和阿司匹林广泛应用是引起PU的最常见病因。目前PU治疗药物主要有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如抗酸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痉剂、促动力药物、胆汁结合剂)、抗Hp治疗的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等。

一、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如抗酸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

◎ 抗酸剂可直接中和胃酸、减轻疼痛,迅速缓解PU引起的腹痛、反酸、胃灼伤、胃痛等症状,同时促进溃疡愈合,可用于治疗PU,但其疗效不及抑酸剂,一般用于临时给药以缓解症状,不作长期治疗。因此,抗酸剂在治疗PU时,建议与抑酸剂联用。

◎ 抑酸剂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而降低胃内酸度,可缓解PU的疼痛等,且显著改善胃肠道症状,并促进溃疡愈合,同时通过抑制胃蛋白酶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而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可用于PU及其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 胃黏膜保护剂可快速中和胃酸,并在受损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隔绝有害物质的侵袭,不仅利于受损黏膜的愈合,同时清除并抑制自由基、增加胃黏膜血流、促进黏膜修复与溃疡愈合。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PU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对老年PU、难治性溃疡、巨大溃疡和复发性溃疡,建议在抑酸、抗Hp治疗的同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

二、对症治疗的药物

促动力药物可刺激食管蠕动及增强食管收缩幅度、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减轻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莫沙必利、曲美布汀等药物,能改善腹胀、嗳气、早饱、胆汁反流等症状。

胆汁结合剂如铝碳酸镁、考来烯胺、甘羟铝等,适于伴胆汁反流者。

解痉剂如屈他维林、阿托品等,可解除平滑肌痉挛与镇痛,其中屈他维林可用于抗胆碱能类解痉药物禁忌的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不影响自主神经系统)。

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神经精神和心理因素与PU的关系十分密切,避免精神刺激,调整心态十分重要。可酌情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抗抑郁药物分为第1代和第2代:

◎ 第1代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代表药物为丙咪嗪、去甲替林、阿米替林、多塞平、氯米帕明、地昔帕明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代表药物为苯乙肼、吗氯贝胺等);

◎ 第2代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为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为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等)、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的5-HT能抗抑郁药物(NaSSA,代表药物为米氮平等)、5-HT受体阻断剂及再摄取抑制剂(SARIs,代表药物为曲唑酮、奈法唑酮等)等。

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5-HT受体部分激动剂(以丁螺环酮、坦度螺酮为代表)、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及有抗焦虑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

作者:高丽丽

文章首发自消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