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密码|察遍身色
这是两段关于“调尺”的文字的合并,第一节,讲的尺肤滑、尺肉弱、尺肤滑脂、尺肤滑涩,尺肤粗槁五种尺肤的情况,并应以诊病。则类廖季平先生,所言为诊皮,但是诊皮和诊尺皮并不矛盾。
第二节,则讲的是尺肤之寒热与脉象合参以辨病。在诊断全身皮部变化时,而专门选择手之尺部,即腕至肘之皮肤变化,以及足部,足踝至膝的皮肤肌肉情况,作为观察的重点,以此代表全身皮肤肌肉的情况,并不矛盾。而未必要将“尺”字目为“皮”。
同篇观察部位还包括:目窠、肘(分肘前和肘后)、臂中、手(含掌中、鱼上白肉、爪甲)、目、齿、血脉等多个部位。则可知全身上下均可诊察,但各处均尤有其特定重点观察的部位。
今将《诊病及尺》所全身上下察之部位及其所示疾病列表如下:
察之部位 |
状况 |
合脉 |
合症 |
所示病态 |
|
目窠 |
视人目窠上微痈(澜注:壅也,),如新卧起状。 |
其颈动脉动 |
时欬,按其手足上下,窅而不起者 |
风水肤胀也 |
|
尺肤 |
滑 |
其淖泽者 |
风也 |
||
滑而泽脂者 |
风也 |
||||
涩者 |
风痹也 |
||||
粗如枯鱼之鳞者 |
水泆饮也(澜注:即溢饮) |
||||
热甚 |
脉躁盛者 |
病温也 |
|||
脉盛而滑者 |
病且出也 |
||||
尺肤寒 |
其脉小者 |
泄,少气 |
|||
尺肤 炬热 |
先热后寒者 |
寒热也 |
|||
尺肤先寒,久大之(澜注:大之二字似乎又指脉,或衍文)而热者 |
亦寒热也 |
||||
尺炬然热 |
人迎大者 |
当夺血 |
|||
尺肉 |
弱者 |
(亻解)㑊,安卧, |
|||
脱肉者 |
寒热不治 |
||||
肘 |
肘所独热 |
腰以上热 |
|||
手 |
手所独热者 |
腰以下热 |
|||
肘前 |
肘前独热者 |
膺前热 |
|||
肘后 |
肘后独热者 |
肩背热 |
|||
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 |
肠中有虫 |
||||
臂中 |
臂中独热者 |
腰腹热 |
|||
掌 |
掌中热者 |
腹中热 |
|||
掌中寒者 |
腹中寒 |
||||
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 |
胃中有寒 |
其后文,目赤者以及目中血脉属于察精明五色。龋齿痛者,以所过之经而讨论,不在本节赘述。血脉者,前已论。身痛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者另作讨论,不列表中。女子手少阴脉动甚为妊娠之脉;婴儿病,其毛发皆逆上者死,为婴儿诊,亦不在此讨论。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归于明堂。大便色辨别另章讨论。则所余皆在列表。
略作讨论:
一是,尺肤之滑、涩、枯、寒、热、先热后寒、或先寒后热、尺肉之弱与脱肉占据主要位置,则尺未必如廖季平所言之皮之误。而确是观察尺部皮肤及肌肉形态,而作为诊断的参考。
二是,其所对应之疾病,为风、风痹、湿、溢饮、寒热病等。
三是,尺肤往往需要与脉合参。尤其在辨寒热方面,必须合脉。
四是,手、肘、臂,与腰、腹、膺等部位分别对应。
那么将尺之部位作为一个观察的重点,在其中而言,必为临床之所得。就此,而更为看重其事,则在于尺能反映全身上下的之病,而且可与脉合。
古人诊病,掀衣查体,自然很不方便,而能以手臂作为观察的中心,是等同于察明堂的方法,具有操作上的简便的。
《灵枢.邪气脏腑篇》中,有专门言论色脉合的一段文字: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名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其病矣。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
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行之,可以为上工。
这篇文字与《问病及尺篇》并列而观,而乃见后世弥合,以至独尊五色脉合的迹象。《问病及尺篇》“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已经变为“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并一起并于五色脉合的大的五行结构中去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