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密码|​察遍身色

察遍身色。
《出窍系列1》.水墨.本然绘
《灵枢.问病及尺》中说: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里尺,指的是尺脉,则随之后的缓急小大滑涩,皆为脉象。
近代经学大家廖季平考察经文,以为这里是“尺”是“皮”字剥脱而至,则这里的调尺是为古代诊皮之法。廖先生经学修为精湛,常能见人之所不能见,而于经文独有发明。若“尺”为“皮”,则此处涉及的则是全身的上下皮肤的诊法。
但从常识来说,察血脉、察精明(目)、察面色(明堂)、察皮肤,从逻辑上的顺序来思考,却是有可能的。但此处的“尺”是否是“皮”,则未必确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讲诊明确说,“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正与《灵枢.问病及尺》篇对比可观。则“浮沉滑涩”诸状在《素问》中已为脉象无疑。而就《灵枢.问病及尺》而言则未必,所集文字则涉及全身上下。
《灵枢.问病及尺》中,关于如何调尺,有以下文字,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亻解)㑊,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脂者,风也;尺肤滑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洗饮也。
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甚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这是两段关于“调尺”的文字的合并,第一节,讲的尺肤滑、尺肉弱、尺肤滑脂、尺肤滑涩,尺肤粗槁五种尺肤的情况,并应以诊病。则类廖季平先生,所言为诊皮,但是诊皮和诊尺皮并不矛盾。

第二节,则讲的是尺肤之寒热与脉象合参以辨病。在诊断全身皮部变化时,而专门选择手之尺部,即腕至肘之皮肤变化,以及足部,足踝至膝的皮肤肌肉情况,作为观察的重点,以此代表全身皮肤肌肉的情况,并不矛盾。而未必要将“尺”字目为“皮”。

同篇观察部位还包括:目窠、肘(分肘前和肘后)、臂中、手(含掌中、鱼上白肉、爪甲)、目、齿、血脉等多个部位。则可知全身上下均可诊察,但各处均尤有其特定重点观察的部位。

今将《诊病及尺》所全身上下察之部位及其所示疾病列表如下:

察之部位

状况

合脉

合症

所示病态

目窠

视人目窠上微痈(澜注:壅也,),如新卧起状。

其颈动脉动

时欬,按其手足上下,窅而不起者

风水肤胀也

尺肤

其淖泽者

风也

滑而泽脂者

风也

涩者

风痹也

粗如枯鱼之鳞者

水泆饮也(澜注:即溢饮)

热甚

脉躁盛者

病温也

脉盛而滑者

病且出也

尺肤寒

其脉小者

泄,少气

尺肤

炬热

先热后寒者

寒热也

尺肤先寒,久大之(澜注:大之二字似乎又指脉,或衍文)而热者

亦寒热也

尺炬然热

人迎大者

当夺血

尺肉

弱者

(亻解)㑊,安卧,

脱肉者

寒热不治

肘所独热

腰以上热

手所独热者

腰以下热

肘前

肘前独热者

膺前热

肘后

肘后独热者

肩背热

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

肠中有虫

臂中

臂中独热者

腰腹热

掌中热者

腹中热

掌中寒者

腹中寒

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

胃中有寒

其后文,目赤者以及目中血脉属于察精明五色。龋齿痛者,以所过之经而讨论,不在本节赘述。血脉者,前已论。身痛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者另作讨论,不列表中。女子手少阴脉动甚为妊娠之脉;婴儿病,其毛发皆逆上者死,为婴儿诊,亦不在此讨论。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归于明堂。大便色辨别另章讨论。则所余皆在列表。

略作讨论:

一是,尺肤之滑、涩、枯、寒、热、先热后寒、或先寒后热、尺肉之弱与脱肉占据主要位置,则尺未必如廖季平所言之皮之误。而确是观察尺部皮肤及肌肉形态,而作为诊断的参考。

二是,其所对应之疾病,为风、风痹、湿、溢饮、寒热病等。

三是,尺肤往往需要与脉合参。尤其在辨寒热方面,必须合脉。

四是,手、肘、臂,与腰、腹、膺等部位分别对应。

那么将尺之部位作为一个观察的重点,在其中而言,必为临床之所得。就此,而更为看重其事,则在于尺能反映全身上下的之病,而且可与脉合。

古人诊病,掀衣查体,自然很不方便,而能以手臂作为观察的中心,是等同于察明堂的方法,具有操作上的简便的。

《灵枢.邪气脏腑篇》中,有专门言论色脉合的一段文字: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名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

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其病矣。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

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行之,可以为上工。

这篇文字与《问病及尺篇》并列而观,而乃见后世弥合,以至独尊五色脉合的迹象。《问病及尺篇》“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已经变为“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并一起并于五色脉合的大的五行结构中去了。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127:解读《黄帝内经·灵枢·五变论》

    自我康疗127:解读<黄帝内经·灵枢·五变论> 聊天说地怨难消,岁月无痕催人老.和光同尘风水转,杞人忧天自烦恼.追问人生困惑多,只缘知人不知道.有物混成先天生,野渡无人空寂寥.宇宙盈缩周复 ...

  • ​浅论脉之提纲

    摘要:中医诊脉之道博大精深,历代关于脉诊的记载可谓汗牛充栋,各家立说,众说纷纭.对于脉之提纲,有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有以"浮沉长短滑涩"为纲:有以" ...

  • 黄帝密码|察明堂色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察面色. 我们前面讲了目色,引述<脉经>中与目色比较的正是面色.面色的重视,却是<灵枢经>在刺法中最先提到的.<灵枢.五阅五始>篇开篇即是 ...

  • 黄帝密码|色脉(上)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三.色脉 <少阴心火--中医五脏心象想象>.丙烯.本然绘"色脉"在<内经>里的陈述,照岐伯的说法是最重要的.<素问.移精变气 ...

  • 黄帝密码|有过之脉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脉在<内经>中一开始,是表示人体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以及其所代表的疾病信息的.使用脉法决死生,<史记>里说是始于扁鹊, ...

  • 黄帝密码|胃气与真藏脉

    <厥阴风木--中医肝象的想象>.丙烯.本然绘 2.胃气与真藏脉 在<内经>理论体系中有个很明显的事情,那就是现代医学目脉搏与心跳的关系,是很清楚的.而且人心跳的存在,无论如何都 ...

  • 黄帝密码|五色修明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2.五色修明.[i] <中医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关于色脉的色,是与四时五脏有关的色."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ii]合 ...

  • 黄帝密码|三部九候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三)三部九候脉法 <出窍系列2>.水墨.本然绘三部九候脉法,是<素问>脉法的大宗.所谓三部九候,是"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 ...

  • 黄帝密码|人迎寸口脉法

    昨天 (四)人迎寸口脉法 <出窍系列32>.水墨.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见于<素问>中只在<六节藏象论篇>中篇尾出现了一次,原文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 ...

  • 黄帝密码|十二经脉诊法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五)十二经脉诊法 <观自在>.水粉.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操作的简便,以及与经脉所病的对应关系使得它在指导针刺时,有着自然的辩证优势.因此,在<灵枢.经脉& ...

  • 黄帝密码|《内经》中的十二经辨证

    腔调中医 2021-08-18 以下文章来源于瞻明书房 ,作者芃澜 瞻明书房最有腔调的家庭图书馆 <内经>构理的医学实践基础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刺法,这在<灵枢>中表达地非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