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痛经是可以治疗的
我相信很多女性都有经历过至少听说过痛经的问题,痛经对于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来说是最常见的身体体征之一了,请注意,我为何没用“症状”一词?这是因为很“症状”是对于疾病而言的,但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基本没把痛经当作一种疾病,有些女性痛经不严重的可能忍忍就过去了,但有些人简直可以用“痛不欲生”来形容,甚至因为痛经而打120救护车求救。
有相当多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有月经产生就会痛经,也有些人认为等结婚生小孩之后就不会痛经了。
在现实中也确认有些女性朋友生完小孩之后痛经就好了。为何会这样?
有这么一种理论认为,可能是子宫虚寒导致痛经,经过怀孕生小孩之后母体的寒气被小孩带走了,所以生小孩之后就不会痛经了,所以希望通过生小孩来治疗痛经其实是对小孩的不负责,做为妈妈没能为胎儿提供一个温暖的小房子,小孩出生之后因为先天条件不好,体质会比较差,因此建议想怀孕的女性朋友一定要将身体调理好再要小孩。
痛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治疗?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是实证,不荣是虚证,实证多见而虚证的较少一些,也有两者兼有虚实夹杂的。
按时间,性质,部位来区分,痛在经前、经行之初、 中期者为实证; 痛在月经将净或经后者为虚证,疼痛剧烈、 拒按、 掣痛、 绞痛、 灼痛、 刺痛者为实证; 隐隐作痛、 坠痛、 喜揉喜按者为虚证。 痛甚于胀, 血块排出疼痛则减轻或刺痛、 持续作痛者为血瘀; 胀甚于痛, 时痛时止者为气滞。 绞痛、 冷痛得热痛减者为寒证; 灼痛而得热痛增者为热证。 痛在两侧少腹者为病在肝; 痛在腰脊者为病在肾; 痛在小腹为血瘀。
在临床上不通则痛的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气滞血瘀证
临床主要表现在“气滞”,比如说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经血量少,行而不畅,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血瘀”表现为经色紫黯有块,块下则痛减;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治疗方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组方常用当归养血活血, 香附,乌药,枳壳理气行滞,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寒凝血瘀证
临床表现在“寒”字,比如说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舒,面色青白,畏寒肢凉。或月经后期。因为有“血瘀”所以跟上面的一样,也会表现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经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
治法: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组方常用桂枝、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用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用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
湿热瘀阻证
临床表现在“湿热”二字,比如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 经色暗红,质稠有块; 平素带下量多色黄,或伴经前低热,小便黄赤。 舌紫红, 苔黄而腻。
治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组方常用黄连清热燥湿; 牡丹皮、生地黄、白芍清热凉血; 莪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 延胡索、香附行气活血止痛,还可以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清热除湿……
不荣则痛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气血虚弱证
临床表现在“虚弱”二字,比如说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或小腹空坠不适; 月经量少,色淡, 质清稀; 面色无华, 头晕心悸,神疲乏力, 舌淡。
治法: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组方常用人参、黄芪补脾益气; 熟地黄、白芍,当归, 川芎等养血和血……
肾气亏损证
临床表现跟“肾”有关,典型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其它的症状跟上面的一样,也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淡,质稀薄;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组方常用巴戟天、杜仲、续断补肾填精;乌药、艾叶温经暖宫止痛; 当归、熟地黄、白芍、益母草养血活血止痛……
以我观察寒证的比较多,可能跟现在社会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关系,比如说很多女性喜欢喝冷饮,有些甚至在冬天以吃雪糕为时尚;穿着方面喜欢穿少喜欢露脐为美,冬天露小腿,夏天穿超短,这是主动受寒,还有现在的工作环境大多数的办公室,车间都安装有空调,这是被动受寒。
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痛经,只要遇到有缘的中医坚持耐心服药都是可以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