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空间:76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重要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 

资源在本页底端

我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07月04日,2015年08月21日正式运转。

2016年08月31日获得原创保护功能,2016年09月01日获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获得打赏功能,2017年9月4日获得插入GG功能,2018年05月17日获得返佣商品GG功能,2019年01月14日获得文中插入两条GG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获得付费阅读功能,2020年7月13日获得认证。

最初名称是“张广祥”,后改为今天的名称:丁中广祥。“丁中”是我工作单位丁沟中学的简称,“广祥”则是我的名字。常有人称我“丁老师”,这是缘于弄错了我公众号名称的含义。

晏殊的词集叫《珠玉词》,他的词像玉一样温润,像珠一样圆洁,没有血肉淋漓的痛苦,也少深悲急切的言辞,整个集子流露的是诗人珠圆玉润的特质。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面对春光逝去,年华飞逝,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欧阳修说“十年前是樽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晏殊却是用淡然的口吻,在清歌美酒、亭台饮宴之中轻轻带过。对比着读起来,诗人词人的性格差异一目了然。

然而就是这样云淡风轻词人,这样一个清婉含蓄的词集,却唯独有一首词,激昂慷慨,情意强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我家住在西秦,身兼多种艺术才能,不论乐曲弹奏或是歌舞表演,都敢和任何人比试,我的才艺出类拔萃,新颖独创,并且不流俗。我偶尔唱一唱当年念奴唱过的歌曲,便能让天上的行云停住。歌声一发,众人倾倒,得到缠头无数。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有名的歌者,“高遏行云”出自《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缠头”原本是古代歌女缠在头上作装饰的锦帛,后也指客人捧场赠予的锦帛。而这位歌女得到的还是当时最名贵的蜀锦,四川的丝织品,她觉得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辛劳。

词的上半阕写歌女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言词是句句飞扬。然而就像《琵琶行》中的女主人公一样,等她年老色衰,便失意落寞,再也无人问津。为了生计奔波往返在咸京道上,得到的却是残杯冷炙。歌女不禁哀叹:我的心意情感,应托付给什么人?假如有一个能知我心的人,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都奉献给他。

中国古代一直有觅知音的传统,从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到清代张惠言和他的学生的“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可是词中的歌女,却悲泣找不到一个知她懂她的人。在酒筵前歌唱时,想起当年的得意盛况,眼下却落得这般冷落凄凉,不禁流下眼泪,只能“重掩罗巾”,屡次流泪,屡次擦干。

我们说过,晏殊是一位理性的词人,他会观照自己的感情不会让自己沉溺在悲伤中,他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后面接的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所以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奇怪,这样一位理性的词人,为何会流露出《山亭柳》中这样激动的情绪?

晏殊一生仕宦显达,深得真宗、仁宗信任,算是古代文人中的人生赢家。但是到了晚年,晏殊却因为在朝政上被他人排挤,两次被贬谪。第二次被罢相后,晏殊被派到咸阳一带做官,这首词中提到的“西秦、咸京”就是他那时生活的地方。

郑骞先生在《词选》中评价这首词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晏殊因为被贬谪而愤慨,所以借着“赠歌者”这个名义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

还有比较有趣的一点,就是这首词有个题目:赠歌者。从温庭筠到晏殊这段时间,词都是没有题目的,而且我们知道,词在初起时,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是交给歌妓酒女演唱的歌词。但晏殊的这首词不是交给歌者演唱的,而是赠予歌者的一首作品。自此之后,很多词开始有题目,甚至还出现了写作背景的小序,比如南宋姜白石的小序就非常有名,可以看出词不再是仅供歌唱的游戏之作,而是成为了文人们抒情表意的一种文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