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离腿!一张治脉管炎的方子,补阳救腿,值得后辈敬仰
我常常说,在众多中医同仁和前辈面前,我永远都是小学生。
和大家相比,我如皓月之下的萤火小虫,根本不值一提。
我深知,在浩如烟海的中医方药世界中,有着我永远都采撷不尽、吸取不完的营养。
因此,我要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在学习。借鉴、借鉴、再借鉴。
接下来我要和您聊的,就是我好多年前,摘录下来的一首方子。它是治什么的呢?就是脉管炎。严格讲,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说白了,就是一些人,双腿下肢的血管被血栓堵塞了,不过血了,引起了一系列的症状。中医管这个,叫做“脱疽”。轻的时候,患者仅仅是感觉下肢酸胀、容易乏累,进而开始跛行,沉重。到后来,脚背上的动脉搏动消失了。再后来,出现剧烈疼痛,夜不能寐。等最严重的情况下,就是溃烂,下肢坏掉了,闹不好得截肢。
这个病,在吸烟的人,动脉硬化的人,以及高血脂的人身上多见。
这配伍是啥样的啊?我跟你说说——
肉桂10克,熟地15克,麻黄9克,炮附子15克(先煎半小时),细辛4克,当归、丹参各30克,白芥子10克,鹿角霜10克,川牛膝15克,络石藤30克,生黄芪30克。
这个是内服方。水煎3次。首煎一小时,二煎和三煎各煎半小时,每日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服用一次。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外洗的配伍。这就是,苏木、红花、肉桂、川乌、细辛、乳香、没药各15克,透骨草、生艾叶、酒制桑枝各30克,樟脑15克(后下),这些药放在瓷盆里头,加水半盆煎半小时,趁热熏洗。熏洗的时候,用毛巾盖住双脚。熏后再泡,每次半小时,每日两次。
这就是全部配伍。
这个配伍的创制者是谁?是金起凤老师。
说起这个人呢,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对中医外科领域的人来说,他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老人家生于1922年,上海人。他早年曾经拜朱永幽为师。朱永幽是张山雷的师弟。所以说,金师是张山雷的徒侄。金师在中医皮外科的领域里耕耘一辈子,是我们国家第一批带徒指导老师,早在1990年就被国家确认为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
当初,我看到这个配伍以后,十分高兴。因为在当时,我的老师手里恰好有两个脉管炎患者。
我拿给我老师看。我说,这方子,可行不可行?
我老师拿过来看了一阵子,说方子很周正,面面俱到,可以一用。但是,两个患者里头,只有一个适合。
接着,我老师简单调了一下,加大了附子和黄芪的用量。结果,药用两剂,其中一个患者的状态就好起来了。此人一开始患肢沉重,酸痛、麻木,走路跛行,皮肤不温。用药之后,感觉舒服了很多,效果明显。
这里头有什么学问呢?它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呢?我给你简单说说。
其实,这个配伍,适合的是脉管炎证属虚寒型的患者。在当下这个季节,此类患者是多见的。
什么是虚寒型?顾名思义,就是此类人阳气不足,下肢为寒邪所困,血液滞涩不通。这类人的舌脉,往往是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细、迟涩。他们的下肢皮肤,摸起来会发凉,平素畏寒怕冷,患侧酸重、疼痛、乏力,走路一瘸一拐,无法走远路,有的甚至麻木或刺痛。趺阳脉,也就是足背那个小动脉,你仔细看,可能跳动不明显了。对他们而言,显然就是阳气,离开了他们的双腿。
但是,腿没了阳气,是万万不行的啊。因为双腿上的经脉,双腿上的血管,占了全身的二分之一。腿没了阳气,相当于身体一半没了阳气。那怎么行?所以,务必要温阳通脉。
怎么做呢?前面我说的金师的配伍,就有这个意思。这里头,肉桂、麻黄、炮附子、细辛、鹿角霜都是温阳的。熟地、当归、丹参、川牛膝,这是养血活血的。白芥子,豁痰通络,散寒利气,络石藤,祛风除湿。黄芪这个药,加进去,益气,可以促进经脉的温通。这就是基本意图。
可以说,这个配伍是通过调节整体内环境,来改善肢体局部血管病变的代表方剂,体现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因此,它是值得揣摩和学习的。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参考。杏林同行,不妨揣摩,看是否可以用于临床。一般读者,如果觉得不错,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觉得,它是有实用价值的。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你不要感谢我,而是要感谢金师。说实话,金师这配伍,当年也是在业界备受瞩目的。很多人也是纷纷模仿。我呢,不经过是拾人牙慧。目的,无非就是让大家开拓眼界,增强信心,促进中医在民众中的发展和普及。
好了,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