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小札
在眉山,夜色沿着热浪徐徐下落的时候,一群人带上好酒,寻一馆子,鱼贯而入。包间是敞开式的,不时有小孩子在外面奔来跑去,打闹嬉戏。再晚些时候,楼下的大排档就会开门,用缭绕的烟雾和扑鼻的香气,将趿拉着拖鞋的闲人从四面八方招引过来。认识不认识的,都能坐在小马扎上,就着扎啤,胡吹神侃一番。人间的烦恼,尘世的羁绊,在这个安于西南的山间小城,似乎只是一个夜晚的街头大排档的畅聊,便可以将它们统统涤荡。至于山外的世界是怎样的璀璨繁华,多少人在追逐着功名利禄,并因此心生浮躁、满腹牢骚,都与这一刻酒桌上的酣畅淋漓无关。
在这样夏日的夜晚,几杯酒下肚,人便飞了起来,肉体不复踏入酒馆前的凝滞与陈旧。好像之前在喧哗的大地上拖着沉重的步伐低头行走了许久,忽然间被上天赐予了一双轻盈的翼翅,立刻迎风飞上高空。于是,饭桌上的人便不再拘谨、客套,也不再虚夸。人心成为浩荡河流中的一颗鹅卵石,沉淀在水底,熠熠闪光。
喝酒的最高境界,大约就是彼此敞开心胸,没有级别高低,也无身份贵贱,更无阿谀奉承,只是像吴青先生说的那样,是两个人,真正的坦荡清洁的人之间的对话。在这个世上,做人不易,很多人只为了活着就拼尽了全部的力气。而有尊严地活着,自由地活着,像大地上的野草、树木一样自由蓬勃地活着,更是艰难。而在漫长的一生中,若有一个知己,懂得你在尘世间的渴望与期待、拼搏与付出,那么,所有的艰辛,所有承受的委屈,都可以像一粒嵌入贝壳的沙子,最终在时间的流逝中成为闪闪发光的珍珠。
北宋时的苏轼、苏辙兄弟,即便活在当下,也是少见的有真性情的人。年少时,苏轼有两粒糖果,都要全留给弟弟苏辙。而在为官后,苏轼因言论致祸,苏辙上书,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结果两人同遭惩治。苏轼出狱后又遭排挤,只得乞求前往外地任职,此时又是弟弟苏辙四次上书,只求一同外任。某年,苏轼被贬海南,苏辙被贬雷州,途中二人竟相遇于滕州,惊喜之余,前往路边小店同食面条。苏轼性情豁达,身处恶境依然怡然自得,很快吃完一碗难以下咽的面条;而苏辙只吃几口就放下筷子,一声叹息。苏轼看到,笑着打趣他:“难道你还想细细品味吗?”而在那些长达数年无法团聚的漫长的思念中,在无数雨打芭蕉的无眠的夜晚,他们依靠着书来信往,并用和诗这样浪漫的形式,彼此遥遥地陪伴。
世间还能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这种兄弟间的深情厚谊?或许,也正是如此苍茫大海般深沉的情谊,才让苏轼豪迈提笔,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并在无法团聚时,饮酒大醉,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他们的一生,从眉山始,便注定了一生的漂泊,像两片彼此眷恋却始终遥遥相望的浮萍,在宦海中沉浮向前。后苏轼去世,苏辙亲手将其葬下,并植下茂密青竹,深深缅怀。
夜已经很深了。在眉山,人们陆续睡去,喧哗终归要沉入被夜色包裹的大地深处。孤独睡去的人们,或许在梦中也在找寻着心灵的归属和生而为人的尊严与意义。就像千年以前的苏洵、苏轼与苏辙,他们以文人的铮铮傲骨,以“大江东去浪淘盡”的开阔胸襟,为这片叫眉山的土地植入了血肉与风骨。多少人来到这里,仰慕他们的才华,并被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和笑对苍天的达观深深地震撼。
酒馆老板说:“要打烊了,诸位,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吧。”那么,饮下杯中残酒,就此别去。明日醒来,阳光照射大地,风自峨眉山谷里吹来,吹开这千年古城的花朵,扫荡飞舞的所有尘埃。一切都将继续。所有人,也终将汇入流动的众生的河流。
而眉山,在这自然的力中横亘千年的眉山,此刻正隐匿在夜里,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