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57期):聊一聊中医之"咳嗽"3
《内经·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对于其中的“合”,历代医家均注释为五输穴中的合穴。足三阳经,合穴与下合穴是同一个穴,说是哪个都可以,反正是一个穴,效果一样。而手阳三经,合穴与下合穴是两个穴,不一样了,按哪个用?名家注释也不是信,在十二经证候里找铁的证据,手三阳经所治证候无腑病证候。
您无聊之时,可以翻看《内经》,看看就知道了。之后验之于临床。王钊(针灸家,现在国外),开坛授课时说了一段话,甚为赞赏!他说:听我讲完。你可能还会有许多问题。如果事事都等现成的,自己不动脑,就不要来听我讲,也不要学中医,没意义。
彻底弄明白一点,收获可不是这一点,而是一大片。因为你要查阅相关的很多资料,这种查阅资料记的牢而准!
什么情况下近距离取穴,什么情况下远距离取穴?
1)新病取远,久病取近。
病之初起,邪气新入,未根深于脏腑,故可取四关之穴(远距离取穴),即《内经》所说:“荥输治外经”;久病邪恋,元气乃伤,形与气均不足,其治宜取躯干之穴(近距离取穴),即:《难经》所说:“脏病取俞,腑病取募”,以及取脏腑所属之八会穴,调脏腑之气。
2)动则取远,静则取近。
凡是气实、气郁之证,多数是邪气走而不守,动而不静,应取四肢远端之穴(远距离取穴);凡是气虚、血滞之证,多数是邪气留恋,静而不动,取穴应该取头身之局部或邻近穴(近距离取穴)。
3)急则取远,缓则取近。
凡是急病先取手足根部、本部之穴以缓其急(远距离取穴),凡是缓病取头身之结部,标部之穴以图治其本(近距离取穴)。
这是经验总结,可操作性强!
鱼(邪气)是动的。你在河的一端(远距离取穴),用网向另一端捞鱼(邪气),鱼(邪气)跑不掉。而在河中间(近距离取穴),可能捞不到鱼(邪气)。鱼(邪气)被草困住了,在那不动,你要走近才能抓住(近距离取穴)。用自然之理理解中医,用华夏文化理解中医,不要用西方文化理解,它那是死胡同,走不远的!
对咳嗽既会准确诊断了,又会取穴了,“治脏者取其俞,治腑者取其合”。那用什么手法最佳?用徐疾补泻法或提插补泻法,而不用捻转补泻法和迎随补泻法,为什么?后者效果达不到针出咳止。
舌上有四种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对中医没什么用。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有用,平时看苔,大多数看到的是丝状乳头。少数看到的是菌状乳头,分布在舌尖。推荐拜读陈士铎《石室秘录·双治法》中“心痛治肝”之法及《明医杂著》中:“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二脏,肾者心之鬼也,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
倪海厦说西医不会治心脏病,此言是真言!我用过舒肝和胃丸治心脏病,效果显著!西医查:什么动脉钙化,冠心病,二尖瓣关闭不严……,没记清。反正是一大堆问题。不用中医,结果到处都是心血管病,这是必然的!
肝之疏泄作是防止气血聚积,肝郁了则疏泄变弱发生气血聚积。这势必耗伤心气之推力,久则心气乏。这就是“肝气郁则心气乏”著名论断!这不就是自然之理嘛,你用注射器往外推水与用注射器往外推黄甘油,哪个费力?当然是黄甘油,推一百次,推黄甘油手先没力了,手之力让黄甘油耗伤没了。气血聚积了相当于水换成黄甘油。不把肝郁解开,你治不好心脏病!木生火,这是母病累子哦。
(1)胃与心包别通。(2)肝气郁则心气乏。将两个医理合用,就是舒肝和胃丸,第一次无意中偶然用,以后是有目的用。由此体会到心脏病是“千年黑洞,一灯即明!”现代人讲中医,比古人讲中医差十万八千里!胃气不逆犯心了,肝也不耗伤心气而乏了,把心身上的枷锁全去掉了。一活血化瘀,心脏的络脉瘀血咔嚓一下就散掉。中医活干完了!
四诊没有任何肝病变迹象,说是肝咳,我们不承认。换句话说,在四诊中找不到其他脏腑病变迹象,只有可以反映肝的弦脉,就是肝咳。从经典之典型症状理解了肝咳,并从临床上承认肝咳,之后升华。体会肝咳之“意”。也就是说,虽然没有肝咳之典型症状,但是有肝之症状(包括舌与脉)。
从舌与脉以及症状都没找到能说明肝有问题的证据,而从五轮上找到了,并且心里有底,就是肝咳!西医除了细菌性肺炎咳嗽,什么咳嗽也治不好,连病因都弄不清的。肺为华盖,华盖就是帝王出行时,头上的伞盖。在中医里引申为最高处之意。咳嗽意谓着邪气犯到最高处了,肯定气逆了。
因此,所拟之方总体作用要降气,否则不好使。外因另当别论,不可与此混。抓“气逆”,就抓住了五脏六腑咳嗽的共性,即普遍性。这又是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是吧。脾胃是升降之枢机,因此《内经·咳论篇》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内经·咳论篇》是名篇,要用心研习,至关重要之处,皆讲的明确肯定。无论什么病,只要有咳嗽,不用问的,肯定有气逆!
张景岳说:“行医不识气,治法何所据?”,识气就是指知道气是气郁了,还是气逆了,或气滞了?……人一有咳嗽,你就知道有气逆。药性是辛甘无降,苦咸无升。外邪侵犯皮毛咳嗽另当别论,不在此之列。说了一大堆,五脏六腑致咳,最后仅两字“气逆”。主要用升降理论。这跟做数理化题一样,定理多了,用什么定理解此题?升降理论,五行生克理论,开合枢机理论等,这些相当于数理化的定理,用来解题,选错定理了解不开题。
这标题,多能吹!什么独出心裁,《内经》都讲好几千年了。简直是认为世人无知!或者是他老师没告诉他是《内经》讲的,他不知道,认为老师高!这样教育学生,一代不如一代!象佳明老师那样培养学生,才能出大师!
肝咳很常见,然而肝的证候多而杂,也很不好诊断,抓住特点就好诊断了。干咳、呛咳、胁痛、口苦咽干、咽痒、脉弦为肝咳特点。《内经·咳论篇十八》,在最后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此皆”是指篇内讲的各种咳之邪气,邪气怎么了?他们“聚于胃关于肺”。胃是降气之枢,它不失灵,不会发生气逆,邪气上升不到“华盖”。御医终阔泉说:“胃家实,肺必壅”。不难理解,很好懂,就是一个升与降之问题,不要把其他理论硬拉进来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