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宇宙,人如何活得明白?——《道德经》新解(一)
一. 探索宇宙源头,只是为了活得明白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阐述:
这是在探索宇宙的源头。
提出了“道”、“名”、“无”、“有”。
并暗含“人”与“我”——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便是人与我的态度。
《道德经》探索的并非纯粹的自然原理,这绝不是老子的目的,他是在探讨人与我的过程中,因为与自然有联系,而深入地探究自然源头。
有了这一源头,人与我有了源头,知道从何处着手,才有可能探究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才知道如何处身立世。
二.辩证的宇宙规律、低调的人生态度、永恒的客观效果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阐述:
宇宙的规律是辨证的。
“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对立而统一。
老子发现了这一普遍存在的规律,奉献给大家。
他更是在呈现基本规律的时候,探讨人(我们)在这样的规律面前,应该如何行事。
只有真正理解透这些规律,才可以顺其自然地做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到“不居功”,做到“低调”。
这样的“低调”不是故意去表示姿态,而是内心里愿意这样,是对自己的负责。
“低调”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种看法,而自己则浑然不知“低调”为何物。
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而不是本末颠倒地寻求别人的回报或高调的称颂与赞扬。
如此,天意与人愿合一,从客观角度,达到了“是以不去”的永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