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

中华瑰宝  ------ 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揭秘叙真(二)由于司新三遵师嘱一直没将“犹龙派太极拳”外露,故人们知道较少,后来将该拳传给外甥张振之先生。张振之是山东济南府历城人,生于1894年,于1970年逝世。早年曾在天津铁路局工作,后经人引荐,在伪建设总署督办殷侗(字桐生)府中授拳。(注:我曾经就殷同的一些情况问过袁家宾先生。他是袁世凯的嫡孙,津门有名的美食家。我与他是忘年之交,也是我的良师益友。袁先生记忆非凡,闲时袁先生总喜欢给我讲一些旧事。据袁先生讲殷同当时的地位很高是部长级人物,由于会日语,他的才干得到日本人的重视,在京津等地替日本人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坏事,用袁先生的话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汉奸,出门外出经常乘坐豪华马车有四个马弁耀武扬威站立车两旁,到处张扬。日本投降前病死,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袁先生也证实张振之曾经在殷同府中教授过他拳法。)张振之在东北沈阳期间,被当时武术界老前辈曲朝禄、吴宝昌所发现。曲朝禄是李景林后代传人,吴宝昌是武清派系传人。解放前夕二人将他请回天津,张振之则二次定居天津。张振之性格古怪,功底深厚,手法变化莫测,是天津有影响的武术大师。有人称他为龙形张。他在天津武术界中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武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对武术有独到的理解,他身上到底藏有多少功夫,也许是个解不开的谜。天津老一辈的练家子们都渴望与他交往,并希望得到他的指导。他先后将拳传授给张鸿逵、王逸樵、阎行庄、曲朝露、周文清、熊春懋等人。虽然他一生传有许多弟子,但无一人敢说全面继承了他身上的功夫。只是他的功夫在不同弟子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罢了。张玉华师兄曾有文章对张振之师爷比较详细的介绍,的确,张师爷一生充满了传奇。张师爷生前不躺着睡觉,而是“打坐”,尤其到晚年,更是如此。这一点得到了师叔刘宝生的证实(他是张振之收的最后一位弟子)。张师爷晚年更是惨遭不幸,70年天津正在建7047工程张师爷不慎摔落几米多深的基坑受伤。由于当时无人对此事负责,老人家摔有内伤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三个月后在家中坐化仙逝。虽然师爷摔伤后,刘宝生师叔和管永利不断前来照顾,但是可惜师爷逝世时家中无人在身边,大家都没能见师爷最后一面。管永利是练五行通臂拳的,30年后也就是2000年55岁的管永利拜师王逸樵师叔,习练犹龙派太极,了却了他多年的心愿。张振之老先生可谓是一位武术大家,一代太极宗师。仙逝后却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甚至连一张照片都不曾留下。张师爷去世数年后,我到他曾经居住过的旧居。找过街道居民委员会了解他的情况。居委会主任指着放墙角的一个箱子和一把木椅。说这就是张振之所留下的物品。看后我真的是无语凝咽。睹物思人,假如老人家那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当时的铁道部门能够有点责任心,关心一点,假如有关部门能够及早重视到挖掘、抢救一位国宝级武术大家的必要性,就像如今对抢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地重视,那结果就不会是因他的失去留下遗憾。可惜的是有关部门对张振之老先生,这位犹龙派太极的重要传承人,重视的程度远远没能体现。要知道他所掌握的东西都是弥足珍贵的,他是太极拳史上不可或缺的三丰祖师的活化石啊。假如他那宁折不弯的耿直性格能够有所改变,他对一些事情的较真程度和处理方法能更现实些,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上再圆滑些,我想他的晚年生活不会是这种现况。往事唏嘘,的确张振之老先生是津门武林之中一位有着传奇的人物,在武林之中的地位之高绝非徒有虚名,武林之中没有不知道张振之的,在那个年代信息还不是那么的发达,人们能口口相传可见是对他的敬仰不是靠炒作来提高自己的虚名。有多少武林人士想求教于他学艺的,有人甚至出大价钱买艺。遭到他严厉训斥和拒绝。他的失去是武林界的损失。缅怀老前辈使人感慨万分,我也曾与津门一些武术界的一些老前辈有所交往和接触他们谈到张振之老先生的奇闻轶事也是津津乐道。讲个故事,五十年代末在津门有一处公园叫金钢花园,是人们锻练身体练武的好地方,也有不少武术名家到此处谈拳练武,一位小有名气的拳家,在与人们的谈话交流中说道:“张振之没什么了不起,你们说他有功夫,我看是沽名钓誉,如让我碰见你们一定能够看到他的原形。”这时有人告诉他:“张振之来啦还不快走!”此人正在四周观望之时,一个人站在他的面前。那人问:“他你认识张振之吗?他与你有什么过节吗?”此人说:“没有。”那人说:“我是张振之的徒弟你也不用找他,你如能赢了我,就算你战胜张振之了行吗?”此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应战。那人说:“好呀,你不是手快吗,出手吧,不过你要小心身后的那棵树别把你碰坏了。”此人回头观看身后果然有棵树,他说:我不会碰到的。“然后突然朝那人的面门就是一拳随后腿脚也到。但万万没想道,那人侧身一闪,一个双托掌,将此人打了出去重重的撞在树上。此人爬起不肯服输,起身又扑了过来,那人对他说道:“别再往树上撞了。”说话间那人只是一掌就将此人又一次打出转了一圈。而这次却是脸部又撞在树上弄个满脸花,挂彩了。这时马兴义对此人讲:“你有眼无珠,这就是张振之老师,你别在这现眼了。”张振之面对这位拳家言道,你这后生真不懂规矩,大言不惭是谁现了原形,回去好好练功夫,练好了再来找我。此人无言以对悻悻而去,到现在他可能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输在一位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手里。这段回忆张振之先生动手试技的往事,是通臂名家马兴义先生所讲,他那绘生绘色的讲述,表明他对张振之的敬仰之意,他能打破门户之见将此往事流传足令我辈感慨和欣慰。像这样张振之先生动手試技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至今还在民间流传,可见他绝非是徒有虚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磎。纵观张振之师爷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知,是那么的高明独到,他有许多亲授弟子,虽然犹龙派太极总体的功法理论和精神是鲜明一致的,但是教授给每个人的太极功法却因人而授,略有不同。他会根据每个学艺之人的自身条件和素质,发现和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质。这样使每个人都获益颇多,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功力,每个弟子的太极功法在自身有所体现的同时也得到武术界同仁的认可。(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