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专栏|做校长该做的那些事
☀“第一缕阳光”是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的公众号,我们坚持推出原创内容,为您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阅读。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多多发言!
林卫民,特级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校(北京)校长,北外温州瑞安附校校长。
“如何做校长?”校长当然应该知道。但其实,有时候、有的校长真的不知道,只是稀里糊涂地在做校长。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从六大专业职责阐述了做校长的57条专业要求。校长应当自觉地用这些要求对自己进行“全面体检”,在反思和自我修正中,提高自身的学校领导能力。
关于领导人的能力,管理大师彼得·圣吉从三个方面形象地展开讨论:作为设计者、管理人和教师。这样的讨论也同样适用于校长——
新校长到任,人们往往抱以高期待,等待那个“特殊的、杰出的人物”来为学校设定方向、做出新的重大决策和激励旗下人员;也经常被大家当作英雄以及发生危机时挺身而出的伟人。这是传统的对校长的看法,也是新校长新亮相时自带的短暂威风。如果学校恰好属于薄弱学校或教师群体存在明显的无力感,那么校长的伟大会突显出来,而且也只有强有力的校长才有能力补救学校和教师的缺憾。“生活得很好”的校长一直会把自己看成是设计者而不是战斗者,校长冲在第一线“打闹”其实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作为校长,你的任务是让其他人不断理清愿景和改善心智模式,而不要总是希望下属以你为模范。要让你的下属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该学习哪些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去处理需要面对的问题,当走投无路时他自然会明白要学习什么。此时,高明的校长出现,就会使下属醒悟,应当如何向校长学习做事的本领。
校长作为“管理人”,应该关注并努力做好以下这些事:认识学校的文化并继续加以完善,扩展你所重视的东西并充分表达;尊重你的教师并促进他们的业务成长;促进协作而不只是严厉监管;提供菜单而不是下达命令;不是为了限制而行使权威;与更大的环境连接起来。校长作为“管理人”,并不意味着非得直接去监控教师。其实,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只有“民主参与、多元共治”的学校治理行动,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和真实的“善治”。
“校长作为教师”,这里的教师不是一般意义的学科教师,而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把战略见识加以概念化,以便使这些见识成为公众的知识、接受挑战并进一步改进。例如,北外附校关于教学的一些概念——“教学就是为了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任何时候忽视知识都是十分愚蠢的”“教学要聚焦认知对象”“打造简约、平实且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坚定地反对'花样课堂’”……还有“爱生学校”“双复型办学特色”等口号,教师都非常熟悉并达成了共识。“作为教师的教师”提醒着校长:要建立鼓励每个教师努力学习的校本化教师教育机制,逐步形成自觉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教师行为文化。
校长天然就是学校的中心和强有力的人物,并时刻保持着对学校的控制。但是,校长必须要有共同体的意识,与教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教与学是校长主要关注的焦点,要将教师的道德目标显现出来,滋养出作为教师的良知,并以宗教般的虔诚自觉地将“良知”注入学习型组织的理想、标准和实践中,从而使教师产生来自内心的压力。
因此,校长既不能是强有力的单方面的领导人,也不应该是软弱的追随者或没有主见的、没有判断力的平庸领导。否则,就会导致学校毫无活力或处于无政府状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