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9四义十守先修诸己

题文诗: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

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

便不负兵,为不顾身,难不畏死,决不.

所谓五行,柔不可卷,刚不可折,仁不可犯,

信不可欺,勇不可陵.所谓十守,神清而,

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

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于货,

不淫于物,不嚂于辩,不推于方,不可喜也,

不可怒也;是谓至于,窈窈冥冥,孰知其情?

发必中铨,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

通动静机,明开塞节,举措利害,若合符节.

疾如彍弩,势如发矢.一龙一蛇,动无常体,

莫见所中,莫知所穷.攻不可守,守不可攻.

善用兵者,先修诸己,后求诸人;先不可胜,

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

攻人之乱,犹火救火,何所能制?今使陶人,

化而为埴,不能成盆;工女化丝,不能织锦.

同莫足治,以异为奇.静为躁奇,治为乱奇,

饱为饥奇,佚为劳奇.奇正相应,若水,

木之,代为雌雄.善用兵者,持五杀应,

故能全胜;拙者处,五死以贪,动为人擒.


    【原文】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者,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辩,不推于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是谓至于,窈窈冥冥,孰知其情!发必中铨,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审举措之利害,若合符节。疾如彍弩,势如发矢。一龙一蛇,动无常体,莫见其所中,莫知其所穷。攻则不可守,守则不可攻。

  盖闻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今使陶人化而为埴,则不能成盆盎;工女化而为丝,则不能织文锦。同莫足以相治也,故以异为奇。两爵相与斗,未有死者也;鹯鹰至,则为之解,以其异类也。故静为躁奇,治为乱奇,饱为饥奇,佚为劳奇。奇正之相应,若水火金木之代为雌雄也。善用兵者持五杀以应,故能全其胜;拙者处五死以贪,故动而为人禽。

【译文】

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隧、四义、五行和十守。所谓“三隧”是指将帅必须上知天道、下熟习地形、中体察人情。所谓“四义”是指将帅是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依仗兵权谋私,是为君王尽忠而奋不顾身,面对危难而不怕牺牲,处理疑难问题时不怕承担责任。所谓“五行”是指将帅能柔软但不卷曲,能刚强但不折断,秉仁慈但不可侵犯,有信誉但不容欺骗,具勇敢但不可凌辱。所谓“十守”是指将帅神志清澈而不混浊、谋略深远而不易仿效、节操坚定而不迁移、智慧明达而不受蒙蔽、不贪钱财、不沉溺于物欲、不贪求花言巧语、不贪图名声、不易被引逗喜悦、不易被激怒。将帅如能做到上述这些,也就叫达到了深远奥妙的境界,有谁能知道他的真情!行动则必定符合明确的目标,言论则必定符合道理和规律;行为必定顺应时宜,分析必定有条有理。通晓动和静的奥妙,明白开和塞的时机;审察行动的利和害,如同符节相合;快得像发动满弦的弓箭,气势如同离弦的飞箭;像龙那样腾飞、像蛇那样游行,行动没有一定的形态。看不清所要攻击什么目标,也不知道最终的归宿是什么;要进攻时就使你无法防守,要防守时就使你攻不破。

听说善于用兵的人,必定先从自我修养做起,然后才要求他人也能这样;先做到不可被战胜,然后才争取去战胜别人。自我都没修养好,还得依靠别人(把自己修炼好,才能争取胜过敌人);自身的条件都不具备,却只想寄希望于敌人自己出乱子而取胜他,自己的部队混乱不堪却想乘敌人出乱之机去战胜他的做法,就像用火救火,用水堵水一样,哪里能制服?如果让陶工自己变为粘土,那么他就再也不可能用粘土来制造盆盎了;如果让女工自己变为丝线,那么她就不可能再用丝线织成锦缎了。这说明相同的东西是不能达到治理目的的,而只能用与众不同的奇招、异招才能制服对手。两只麻雀相斗,是不大可能出现其中一只将另一只斗死的,但一旦老鹰飞到,这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因为鹰和雀是两种不同的种类。所以用安静之兵对应急躁之兵就显示出奇异来了,用治理整齐之兵对付混乱之兵就显示出奇异来了,以饱食之兵来对付饥寒之兵就显示出奇异来了,以逸待劳也同样显示出奇异来了。奇正相对就像水火、金木相对一样,互相相克而显示出胜负来了。善于用兵者,就掌握着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应对敌人,所以能取得胜利;而不善于用兵者,就不能掌握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故常被人制服而被俘。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作者:陈曦【1】

    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攻伐重谋略!从这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学著作中,学人生智慧.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非<孙子兵法>莫属.在传统兵学领域,<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7扶义自神民义兵强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7扶义自神民义兵强 题文诗: 夫影不为,曲物直也,响亦不为,清音浊也. 观彼所来,各应其胜.扶义而动,推理而行, 掩节断割,因资成功.彼知所出,不知所入; 知吾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题文诗: 凡国有难,君召将曰:社稷之命,即在将军, 今国有难,请子将应.将军受命,祝史太卜, 斋宿三日,后之太庙,占以灵龟,占卜吉日, 以受鼓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题文诗: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见人,所不见也, 先见之明;独知知人,所不知也,谓之至神, 至神自知,无所不知,神明真情,真情自胜, 自胜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题文诗: 用兵贵在,谋之不测,形之隐匿.出于不意, 不可设备.谋见则穷,形见则制.善用兵者, 上隐之天,下隐之地,中隐之人.隐之天者, 无不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8上下一心将卒同甘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8上下一心将卒同甘 题文诗: 是故君上,视下如子,其民众则,视上如父; 视下如弟,视上如兄.视下如子,必王四海; 视上如父,必正天下.亲下如弟,则民不难, 为君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6因形与化随时与移

    题文诗: 两人接刃,巧诎不异,勇士必胜,其行之诚. 加斧薪上,无奉人力,虽顺招摇,挟刑德而, 弗能破者,以其无势.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善用兵者,其气势如,决积水于,千仞之堤, 若转员石,于万丈溪,天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5天地人时上将因势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5天地人时上将因势 题文诗: 神莫贵天,势莫便地,动莫急时,用莫利人. 凡此四者,兵之干植.待道后行,可一用也. 任天可迷,任地可束,任时可迫,任人可惑. 仁勇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4虚静因势同心一力

    题文诗:诸有象者,莫不可胜;诸有形者,莫不可应. 故圣真情,藏形于无,游心于虚.风雨可蔽, 而寒暑者,不可开闭,以无形故.能贯金石, 滑淖精微,穷尽至远,放九天上,蟠黄卢下, 唯无形者.无形无象,至无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3胜定后战无为应变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3胜定后战无为应变 题文诗: 权势必形,吏卒专精,选良用才,官得其人, 计定谋决,明于死生,举错得失,莫不振惊. 攻不冲隆,而城拔也,战不接刃,而敌破也, 明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