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拟联出彩
王建民
1、前言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来说,用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在诗联中,比的修辞手法分大致可分为二大类。即比喻和比拟。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有三个要素:一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包括像、如、似、若、犹如、宛如、如同、恰似、仿佛、好比等明显打比方的词语,也包括为、是、作、皆、即、当作等貌似表判断的词语。
比拟是是用甲物拟乙物,或用人拟物,用物拟人。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或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而构成的修辞方式。
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比喻通常有明显打比喻的词语,比拟通常没有明显打比拟的词语。
下面举若干实例来赏析应用比之修辞的七言对联,并且比较比喻联和比拟联,重点例举比拟联。
2、七言例句赏析
例1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注:比喻是以彼(后)喻此(前)。以长流水喻福,以不老松喻寿。且应用了喻词“如”和“比”。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此例是明喻。
例2《红楼梦》宁国府上房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注:此例不如上联用喻词“如”和“比”那么直接,改用喻词“皆”和“即”,可谓暗喻,使人不能明显感觉到是在打比喻。
例3郑板桥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注:暗喻有时候干脆不用比喻词。此例用生活常见物来暗喻宁静淡泊之理。
例4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注:全联只出现作为喻体的周郎和李靖,而不出现作为本体的蔡锷,故为借喻。上联用三国东吴周瑜借喻蔡锷,二人死时都年仅35岁,都是难得的的短命英才;下联又将蔡锷比作唐初军事家李靖,也是用的借喻手法。
例5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注:上联中“泗水”借代孔子,“杏坛”借代儒家学说。借代只是一种换名法,它与借喻不同。借喻以彼喻此、重在喻,借代以彼代此、重在代。
例6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注:比拟是以此(前)拟彼(后),以松竹梅拟三友,以桃李杏拟一家。句中无喻词。比拟分拟人、拟物二种。此是拟人。
例7《楹联丛话》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注:此联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借“鼠”、“犬”的行为与思想活动,活灵活现地写出联作者以贫为乐的隐者风范。其颇具调侃、慰藉的意味,至今亦自让人感慨无限矣!
例8王文治题扬州郡署戏台联
数点梅花横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注:上联拟人,下联拟物。
例9郑板桥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注:此联借物拟人咏志。
例10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
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
注:上联拟人,把天当人来表现,下联拟物,即把甲物当乙物来描写。
例11首届上海春联大会“戊戌贺春”二等奖
春风拂扫二维码;
神犬勾描一剪梅。
注:此联用了拟人手法。并且应用了当代词语——二维码,这是当代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与之对仗的是词牌名“一剪梅”。
例12第三届上海春联大会“戊戌贺春”一等奖
万里春声来海上;
一轮晓日坐潮头。
注:此联也应用了拟人手法。特别是下联用了“坐”字使整副对联鲜活起来。
例13第三届上海春联大会二等奖
春将圣地当原点;
沪与初心是故知。
注:此联用了两个喻词“当”和“是”,显然是比喻修辞。然而此联又可归为比拟修辞,由“圣地”可知上联是拟物,又有“初心”可知下联是拟人。
3、结语
由上述例举,我们可以对比拟修辞有如下感悟和认知。
(1)比拟作为修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又活泼新鲜,它与比喻的关系似乎分明而又缠连;
(2)比拟的特点是有趣,有活力,耐品味,形象生动,是写作中的一大亮点;
(3)相对比喻来说,比拟用得好,对联更容易出彩。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会员,上海多所老年大学对联课程讲师。上海黄埔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