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肖旭
《九章》中除《桔颂》是诗人早年所作的咏物托志的作品以外,其它各篇都是记录了屈原流放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抒写了他的悲愤感情。其主要内容有,
1、激奋地指责腐朽的贵族,昏庸的楚王误国误民的罪行。如《哀郢》一诗,开头就描写了诗人见到郢都百姓因避难而四散逃亡的荒乱景象。“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从表面看诗人是在激愤地质问苍天,为什么要向老百姓发怒降灾,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的惨状。但事实上造成这些灾难的,是楚国昏庸的统治者,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所以,这几句诗实际上是对误国误民的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罪恶的指问。因为是他们的腐败政治造成了国破家亡的惨状。在诗中屈原还指责了楚国的贵族在平时只会巧言令色的向君王谄媚献好,蔑视忠臣;但到了国难临头的关键时刻,竟没有一个有气节、有才能的贤臣。而楚王也竟不辨贤愚美丑,任人唯亲,不分忠奸,以至于造成国家的危亡、郢都的失陷,直截了当指出了国破家亡之所在。
2、沉痛地写出了留恋故土的深情,国破家亡的悲哀。在诗中写出了他对楚国和郢都的深沉的恋念,离别故里面对渺无边际的水城,虽然已举起双桨,但仍然徘徊瞻顾不忍离去。船愈走愈远,回头顾望只能望到高大的楸树,心中感到无限哀伤。楸树是楚国国家的象征,诗人望长楸而悲泣,正是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在这首诗的“乱”辞中悲痛地写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集中表现了怀念故都欲返而不能的愤慨。感情诚挚,深切动人。诗人一面慨叹自己弃志逃荒,生不如死,死不如狐,一方面表达怀念故国至死不渝的深情。
3、表现了自己不同流俗和高尚的志向,坚持理想,失志不渝、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涉江》也是《九章》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是屈原晚年在江南流放时所作。楚国江南地区开发较晚,僻远荒凉,诗人在流放中经历了艰苦的历程,特别是在进入湘西地区以后,更是独处深山,与世隔绝。但在这样严酷的处境中,他仍然保持顽强的精神。他在诗中用奇特的服饰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高尚志向,并反复表达了不与楚国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中还通过优美的想象,说明自己坚持进步理想,可以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老。其中描写山水景物虽是荒无人烟,幽深清静,但并没感伤的阴影。这就很好衬托了诗人倔强、孤独的形象,表现了他艰苦卓绝、誓死不渝、坚持理想的精神。
《九章》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多记实之词,并用直接倾泻的方法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曲、复杂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情味悠长。篇章结构跌宕有致,语言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能够深深打动读者。
总之,诚笃的爱国思想,优美的情志与感情的力度相结合,是《九章》这组诗歌的主要特色。
文/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