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肾气独沉”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论述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特点及其应象特征,并且提出了人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的养生法则。论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四时之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脏腑生理功能,肝应春气,春令之气生发则肝气疏泄;心应夏气,夏令之气生长则心神通明,心火济水;秋应肺气,肺令之气收藏则肺气肃降;肾应冬气,冬令之气封藏则肾精固藏,水升济火。自然界中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影响机体脏腑气机的变化,人与天地之气交相通应则经脉调和,五脏相安,故《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为阳中之太(少)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为阴中之少(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此为阳(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因此,人与四时之气相合则脏腑功能正常,人与四时之气相逆,违背四时之气的变化规律,则脏腑功能发生改变,脏腑气机失司,疾病以成。肾气独沉,亦为冬令之气失常所致。

先秦两汉之“沉”

  “沈”(chen)作沉(沉曾写作沈),没入水中

  《说文辨字正俗》云:“沈又作沉,俗字。”“沈”字首见于甲骨文,后经文字演变而讹变形成“沉”字。《韩诗外传》有云:“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遂抱石而沈于河。”意为:所以国家衰亡残败,不是没有圣贤智慧的人,而是统治者不任用,故而圣贤智慧之人背着石头淹沉没入水中。又《淮南子·说林训》曰:“舟能沈能浮,愚者不能加足。”即,一艘破损易沉的船,就是连愚蠢者都不会去乘坐。

  沉作沉溺之用

  《论衡·语增》曰:“纣为长夜之饮,糟丘酒也,沉湎于酒,不舍昼夜,是必以病。”意为,商纣通宵达旦的饮酒,酒糟堆成山丘酒液流淌满地,如此沉迷于酒,不分昼夜,必然生病。又《文子》云:“君子察实,无信谗言,君过而不谏,非忠臣也,谏而不听,君不明也,民沉溺而不忧,非贤言也,故守节死难。”意即人民沉溺于困厄痛苦之中而不忧虑。

  沉作掩藏之用

  《论衡·祸虚》云:“世谓受福佑者,既以为行善所致,又谓被祸害者,为恶所得,以为有沉恶伏过,天地罚之,鬼神报之。”意即为世间认为受赐福保佑的人,完全因为行善所导致,又认为遭受祸害,为作恶所得,如此之人曾有掩藏隐瞒罪恶的过错,天地会惩罚他,鬼神会报应他。又《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云:“吾如得返,是天佑之,其逐沉埋,亦吾所喜。”此意为,我如果能回来是得到天地的保佑,如果被埋藏亦也是我所欣喜的。

  沉作阴沉之用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凓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霠淫雨。”其中“沉霠淫雨”者,阴云不散,淫雨连绵。又《礼记·月令》有云:“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沉阴”,即阴沉而非清净光明的天气。

  沉作晦暗之用

  《灵枢·五色》曰:“沉浊为内,浮泽为外……”意为,面色沉滞晦暗,表明是在里的五脏疾病。

  沉作沉着之用

  《太平御览》云:“尝有死罪亡命者来过,客卿逃匿不令人知,外若讷而内沉敏。”即,外表不善言辞而内质沉着机敏。

  沉指脉象之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又《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云:“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沉者,脉象重按有力,曰滑、曰弦。

  通过梳理先秦两汉著作之“沉”的用法可见,“沉”者,沉溺、沉着、掩藏、阴沉、晦暗、没入水中以及脉象之沉。同为秦汉论著,《黄帝内经》与以上著作有着字词用法之同源性。结合《黄帝内经》脏腑气机升降理论,“肾气独沉”之“沉”,即阴沉、降落之意。故此校注,“肾气独沉”乃肾水独沉无升,不能上济心火之意。

历代校勘注解

  就“肾气独沉”校注,经梳理发现,历代医家对“肾气独沉”解释主要有三类:其一,从脏腑经络角度研究;其二,从四时节令之气进行研究;其三,从脏腑气机升降角度去阐释。

  从脏腑经络角度解释

  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曰:“少阴,足少阴肾之脉也,少阴受邪,不藏能静,深入至藏(脏),故肾气独沉,不能管也。”此少阴乃足少阴肾经,少阴受邪则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肾气不藏,邪气深入至脏腑不能发挥封藏之生理功能而独沉。

  从四时节令之气解释

  高士宗在《黄帝素问直解》曰:“少阴主冬藏之气,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水王于冬,逆则肾气独沉。”四时节令生长收藏,则万物而化生。少阴应冬令收藏之气,逆冬令则少阴失司而肾气不藏,肾水旺于冬,逆之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而独沉矣。此外,《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曰:“少阴失其养藏之令,则肾气独沉,令人膝䯒重是也。”即,少阴应冬令之气,若失其收藏之节令则肾气独沉而令人膝胫沉重。可见,四时节令与五脏生理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节令异常则脏腑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化生。

  从脏腑气机升降解释

  张志聪在《黄帝内经集注》云:“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此少阴以应冬藏之气,逆之则封藏失司而肾气虚不能上济而独沉。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在《黄帝内经注评》曰:“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故逆冬气,则少阴之令不藏,而为肾气衰沉虚备之疾。独沉,是指独有肾气之消沉,而不能上济于心火的意思。”此皆从脏腑气机角度去阐释独沉的缘由,肾气失其封藏则肾水不能上升以交心火,心火则不能下降以交肾水从而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异常。

  此外,《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曰:“独与浊,古字通。”故张登本、孙理军等在《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云:“独通'浊’,乱也,指功能失常。违背了冬天的时令规律,人体的少阴之气就不能起到闭藏的作用,肾气就会失常而发生泄泻。”“独”之用不但如此,又《战国策·冯忌请见赵王》云:“公之客独有三罪”,“独”者乃也,意为汝之友乃有三个错误。《说文解字·犬部》云:“独: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一曰北嚻山有独兽,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马。”其独为之犬,犬好斗而谓之独,又其形如兽亦谓之独,此“独”作兽之用。可见,独之用各有不同。“肾气独沉”,“独”“沉”相关,再结合气机升降可知,“肾气独沉”之“独”者“浊”也,乱而不正也。五脏之气,肝气升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肾水上资心火,心火下济肾水,脾胃斡旋中枢,则气机升降正常。若违背冬令收藏之气,则肾气封藏失司,肾水不能上济心火。

医理解析

  “肾气升降”生理之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又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天地阴阳交感,阴得阳而升,阳缘阴而降,故此气机条畅。同时,《素问·天元纪大论》有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者,即天地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

  五脏合一,肾者,太阴,水脏;心者,太阳,火脏。心肾交通,则脏腑相安。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云:“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此为肾中之阳推动肾水而上升交于心,故心之火得水之助而下降,是为心肾生理相系。

  肾气升降规律,不仅能从天地阴阳升降规律可察,而且也能在卦象之中得以解释,如《易经》有云:“《象》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卦象之爻起于下,起于内),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此天地气交而万物化生,乾阳在下(内),坤阴在上(外),则阴阳相通,吉祥亨通。肾者,水也,以象坤阴,心者,火也,以象乾阳,乾坤交感则天地相应,心肾交通则脏腑气机相顺。

  “肾气独沉”病理之变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即四时之气生长收藏,人体气机升降当与其相通应。《素问·四气调生大论》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者,冬之气当闭藏也;若人体起居作息等行为与冬之闭藏相悖逆,则肾脏以水为事不能上济心火,而升降以乱。《四圣心源》云:“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人身阴阳,正癸水上升而化丁火,丙火下降而化壬水;若逆之,则水火不交,坎离相离,而为肾气独沉。《易经》云:“《象》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变,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邪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此天地不交而万物相离,阴阳不交而闭塞不通,心肾不交而脏腑气机紊乱,疾病则生,灾害而生矣。

“肾气独沉”解释厘定

  先秦两汉著作中对于“沉”字的用法颇多,《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两汉之际,通过对先秦两汉著作“沉”字用法的梳理分析,再结合脏腑气机规律——肝升肺降,肾升心降,脾升胃降,可见,“肾气独沉”之“沉”为下降、降落之意。再经整理历代医家对“肾气独沉”的校勘注解,结合肾脏生理功能特征,笔者发现,“肾气独沉”,即水火不交,坎离相离,升降失序,故曰“独沉”。“独”者,乱而不正也,即水不升以济火也。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对肾气独沉解释颇多,经厘定,“肾气独沉”者,乃肾以水为事,不能上济心火,故而升降以乱。(张茂福 任红艳 甘肃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