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的中医治疗
【病案举例】
李男,62岁。患者因“顽固性呃逆10天”就诊。患者十天前因家务琐事出现呃逆,未予注意。翌日呃逆加剧到医院求诊,实验室等各种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经中西药治疗,症状仍见,患者进食、饮水即现呃逆,夜卧难寐,寐后呃逆消失,醒后又作。医师建议神经阻滞疗法、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等,患者惧痛而来求诊。查患者呃逆连声,呃声洪亮,时或心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此乃呃逆(顽固性呃逆),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所为,当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治,方用逍遥散加味,药取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莱菔子、枳壳、枳实、杏仁、厚朴、茯苓、旋覆花各10克,代赭石20克,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薄荷、炙甘草、苏子、白芥子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用药1剂后呃逆减轻,食饮后不再呃逆。2剂后呃声平缓,次数减少,夜能安寐。原方续进5剂,呃逆诸症消失,食欲增进,夜寐安稳。嘱患者口服逍遥丸,每日2次,每次9克,连续1周以巩固疗效。随访二月,患者未见呃逆。
【中医评析】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认为,胃以和降为顺。本病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多为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脾胃虚弱所致。当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治。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三子养亲汤(莱菔子、苏子、白芥子)降气消食。二枳(枳壳、枳实)破气消积。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丁香、吴茱萸、小茴香行气和胃止呃。杏仁、厚朴、茯苓疏通三焦气机,使气机和顺,胃气和降。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故顽固性呃逆可止。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呃逆是在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身体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由膈肌阵发性收缩痉挛所致,是膈肌痉挛收缩下移、空气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声门或气管上端的声带迅急关闭,产生的一种急而短促的声音。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顽固性呃逆。药物、非药物治疗无效者,常需神经阻滞疗法、体外膈肌起搏等治疗。
顽固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中。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病情转危之证,此时急当救护胃气,以挽其危。对于功能性呃逆,在常规治疗时,可配合选用下列外治法。
1、棉签刺激法:用一根消毒棉签,软端放入口腔,或鼻腔内,轻轻按摩软、硬腭交界处,或鼻腔,约1-2分钟左右,呃逆即能止住。此法的机理是通过局部按摩,产生一种对抗刺激,沿着呃逆反射的输入途径,进而中止其传导,达到止呃目的。
2、压迫眼球法:患者卧位,闭眼,用手指自一侧眼球上部向下轻轻按压(不可压迫角膜,不要用力过猛),每次5~15秒,时间不宜过长。若呃逆不止,或出现心率减慢,应立即停止加压。一般先压右眼,后压左眼。青光眼、高度近视、心脏病患者忌用此法。
3、穴位按压法:取攒竹、足三里、内关、合谷、至阳、天突等穴,任选一二穴,以中度指力按压,使病人感觉酸胀,疼痛以度,每次按压持续15秒钟左右即可。
4、针刺疗法: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任选一二穴,取银针,或缝衣针,常规消毒后,强刺激针刺,每次10~20秒。针刺后首先局部产生疼痛,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腧穴的作用,起到疏肝和胃,理气降逆,通畅经络,调和气血作用而止呃。
5、敷脐摩腹疗法:芾蒂5个,水煎取浓汁饮服,每日3次。同时取药渣捣烂外敷肚脐,包扎固定,每日1换。敷脐时配合摩腹疗法效果更佳:以搓热的手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按摩小腹部,至小腹部发热为止,有较好的止呃效果。可和胃降逆,理气止呃。
通过上述外治治疗,一般均可止呃。呃逆止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并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选用中药,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