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是什么?练什么?出什么?

不管是什么门类的武术,最终目的都是作用于技击,而技击的不二法则,就是以强欺弱。这世界上从来只有虎吃羊,没有羊可以吃老虎的,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所以武术要打人,自己功能要强,无非速度、力量、硬度加上适度的技巧。如果我们不靠撸铁来增长力量和硬度,靠什么?首先得知道力量、硬度来自于哪里?无非是筋骨强壮,所以在搏击界,或者在体育界,先天条件是决定性的。天生力量大、体力好,几乎就是王道。靠后天撸铁只是局部、极小程度提高,就是再努力也进入不到专业选手的行列。这就很清楚了,筋骨是身体功能的发起者,那么传统武术通过易筋易骨来实现身体功能的增强,借以提高打击的功效,不就一清二楚了嘛!才有易筋经的存在。其实易骨易筋是几乎所有传统武术内功的核心,包括太极拳在内。
我们练武术有两个结果可以检验自己,一是身体是不是越来越强壮,二是能不能技击。所以不看广告要看疗效,有因才有果,你的果是正确的,你的因才有正确的可能性。你的果没有,前头的努力就一定都是错的。所以练武术不能被人灌迷魂汤,也不能自己麻醉自己。之所以如今大多武术既不健身也不能打,就是在易骨易筋这个最基本的手段上缺失了。练搏击的每天撸铁磋磨自己刺激身体,其实也是逆向生长筋骨的一种手段。好像瑜伽,就是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激发筋膜的自生长。但这种方式弊病比较大,火候不好掌握,所以就会出现各种运动病,瑜伽病。武术拳架子谁都可以玩,外头都可以玩的美轮美奂,但里头是如何运化的,有吗?这个没有,其实就是体操。

传统武术讲究拜师学艺,老师肯定要比学生强的多得多才行。老师练出来了,自己身体就是标杆,他是不是显得生命状态年轻,身体是否极其强健充满活力,一动手是不是让你觉得一点生的可能都没有?这几项指标有了,才说明是个明白人,过来人,再去和人家学,才不至于耽误自己。
传统武术对于人生理和心理的研究,以我个人的认知,是冠绝于当代所有生命科学的,特别是在接续先后天、旺盛气血、筋骨膜自生长、心理与生理的结合,西方科学基本是空白。比如易骨易筋洗髓三步,其实是分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是练法上逆反回真的逆生长,第二个层面是在用法上筋骨膜髓瞬间的作用和反应。过去的前辈其实不藏私,在书上都讲过,但文字这东西有局限性,加上过去人写书一字千金反复推敲,不像我啰里啰嗦生怕读者不明白。非得你遇见明白人,他教给你真东西,你自己练上身,这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生长是分步骤的,但使用是同时出现的,等等等等。
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家拳?技击无非是速度力量硬度加一点点技巧。如今的人都是靠后天训练,特别是力量和硬度,基本都是靠撸铁和摧残自己的身体。其实速度力量硬度这些东西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须刻意修炼,只需要一定的条件让它们自己出来就行了。比如两个人分别坐在一个长凳子的两端,如果这头的人突然起身,凳子就会瞬间倾覆,那头坐着的人按常理就会摔倒,但是轻灵敏捷的人瞬间就会跳开,而且跳得还挺远,等跳出去站稳了才回过神来,我是怎么过来的?这个速度,这个敏捷,比后天刻意去练要强的多得多了。好像开车踩急刹车一样,遇见危险脚不由自主就出去踩住了,然后才回过神来,那么你本能上的速度与后天刻意的速度最少就差了几秒钟,如果在技击实战中,你是用先天的速度去和后天速度的打,一瞬间都可以打倒对方好几次了。这就是先天胜后天的道理。这是讲速度。

我们再说说力量和硬度。比如你一个人出去,如果遇见小流氓骂你,可能一低头就过去了,如果你和孩子或者你妈出去,有人打你的孩子或打你妈,你会怎么反应?北方话讲叫“激了”,瞬间浑身的血一下子涌到头顶,一下子好像变身成绿巨人了,冲上去一顿砍瓜切菜般猛打,这时候你是又硬又粗,身上好像带着金钟罩铁布衫,五六个老爷们弄不住你。等打完了冷静下来了,你一回忆都不知道刚才怎么打的。怎么自己那么厉害,别人打到你身上也不知道疼,你打别人一下就能把他打躺下,这就是所谓蔫人出猛虎的道理。所以这个力量和硬度你身上本来就有,还需要再练吗?我门内家拳,就是要把这些个本能调动出来说用就用。凡是向这个目的而且能够练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内家拳。那么既然是我们身上都有的,你把他找回来,这就不是后天刻意所能练出来的,而只是回归而已,因此内家拳的练法和后天所有搏击、外家肯定都不一样。也正因为是我们人类生理上带的,所以内家拳不会伤身,只会养生长寿。当然,练错了除外。
如今很难看到真正的性命双修的东西,最起码这几十年我从网上没看到真东西。比如我说个最基本的心肾相交的例子。普通人保持生命鲜活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心气和肾气要交会在一起,也就是水火既济,身心内部就能保持阴阳和合,始终健康。但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因为思想习气,心气都往上走了。又因为性欲,肾气往下走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习气思想的增强,消耗的程度越来也强,心肾二气也就越来越衰弱,表现在身体上,就是睡眠越来越差,头发白了,牙掉了,性功能衰退了,慢性病也来了,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二十年心脑血管病的越来越多,就是与现代人爱思虑、习气欲望重有绝对的关系,也因为此,心气就会横亘在膻中以上不下来,时间长了心脑血管产生病变。练武术的里头因为心脑血管病死的也是不计其数了,他们这个群体里还有练法错误造成的,比如说含胸,把肩膀往前含住的,任脉就被挤压堵塞在膻中一带了。气血一旦凝滞不动,就会出现问题。还有练法上手型臂形比较高的,特别是高于肩膀的,也会把气血凝滞在膻中以上。有时候我挺不理解的,这三十多年武术界很多知名的所谓大师接二连三因为心脑血管病变早死早衰,为什么普罗大众却像吃了迷药一样,继续往他们的坑里头跳而乐此不疲?只能说是智慧不够,花不迷人人自迷吧。所以有句话,人非自度,谁也救不了他。一笑!
附:内家练法就是不断强壮自己的过程-聂枫
练任何一门拳法,身体的健壮要有不断地增长,否则何来易骨易筋?你不健壮又如何去打人呢?这世界从来都是强欺弱,没有弱欺强的道理。老虎吃牛吃马,牛马怎么可能去吃老虎?传统武术都说能强身健体,关键就是这一点,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壮程度,那么具体就是易骨易筋,气血筋骨膜的二次发育了。这种变化应该从学武三个月后就会出现,体力耐力精力暴涨,力量速度硬度倍增,自己能够感受到身体内部的生长,筋强骨壮肌肉丰满结实,越来越像一头豹子一样,而且这个进程只要你持续锻炼,并没有一个止境,所以岁数大了功夫却厉害。如果体会不到这种逆生长,以及身体的再次发育,不断地健壮过程,就要回头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练错了。
还有一种是用思想练拳,也就是太喜欢琢磨。其实这门里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家。传统武术虽然来源于先民对猛兽捕食的模仿,但在发展过程中引入了道家性命双修的东西,才有转弱为强的身心实践,才有愈来愈强的功夫境界,而拳法合道的最关键之处,就是要知道空空静静才是一切功夫建立的本源。连动心都要不得,何况喜欢思考呢?所以武术不喜欢聪明人,喜欢踏实人。踏实了,不瞎琢磨,只是按照老师说的去下功夫,自然一月有一月的长进,一年有一年的进步。老人讲:一层功夫一层道理。不到那个层次是无法切实体会真实境界的,而喜欢思考与坐在家里瞎想并无区别,最是练拳大忌。所以,爱想的人,特别是自以为是的人,都是很难练出真东西来的。
只有极软才能极硬,只有极慢才能极快,这是内家拳练法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不是身上软踏踏的才对呢?肯定不对。尚云祥说“拳不打人功打人”,什么叫功?不就是力量速度硬度反应这些吗?功夫大对功夫小,犹如大人打小孩。小孩随便打大人,能把大人打坏吗?而大人只需要一下就可以把小孩打坏了。这就是功!所以我们通过系统方法实现易骨易筋,身体愈发强壮上去,包括筋骨的坚硬程度,肌肉的结实程度,都是具体功夫的表现。真正有功夫的人,脱了衣服让你看,肌肉是像刀削的一样,而不是健美那种极度发达,也不是搏击那种沟沟块块的。但这种硬不是坚硬,死硬,而是坚韧,平常该软的地方还是软,一旦意识勃发瞬间坚硬如铁,也并不需要运气什么的,只是人的正常生理防护本能。那么功夫小的人和功夫大的摸手,只要一粘就能体会到自己的差距,对方你根本打不动,而对方只要一碰你就出去了,这还是客气的。所以练功不练拳,拳不打人功打人。
套路并非无用。套路是模拟实战场景,同时在实战场景中保持身法的严整。练拳眼前似有人,打人眼前似无人。不管哪家的套路都是这么安排的,各种实战场景,同时是运动起来的。一般人不动的时候规矩还能到位,一动起来身子就散了,套路就是做这个用的。但打套路不能一味求快,而是在模拟场景中该快就快该慢就慢,要神意勃发、神意做主,式断意不断。套路距离实战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套路可以预设,实战没法预设,都是突发场景,所以要讲手、试手。讲手和试手是可调节速度的实战,一开始慢着点,以后越来越快,最后完全实打。董海川的弟子平时就互相偷袭,连上厕所蹲坑都拿着桩劲。孙禄堂允许弟子随时偷袭,都是在讲手、试手后过渡到实战的需求。真正传武的实战,在试手之后开始。还要说一点的就是,擂台搏击和街头实战相同吗?其实还是有距离的。擂台搏击属于体育竞技,有预设成分,缺少生命威胁带来的压力。如果以擂台搏击的思维带入街头实战,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
王芗斋先生说过一句话是很中肯的:兵器,就是手臂的延长。形意拳也不单练兵器,拳法出来了,稍微一点拨就会使用兵器了。意拳,是把形意拳的打法专门抽出来,总结形成的一套东西,在兵器的使用上一脉相承。传统武术植根于野外厮杀,也就是性命相博,最起码也是打架,在随时要命的场景中,任何可预设因素或者条件,都可能成为自己被杀的诱因。所以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就是战场上两边战士一个对冲,不到1秒的时间内本能的反应、出手,在无意识的条件下把平时积累的功力通过简单的招式尽可能的发挥出来,毙敌于当下。
这种性命相搏,与擂台搏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传统武术里,打擂台是一个要专门学习训练的体系,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但落实到战场厮杀,这些方法技巧基本就用不上了。当你一个人面对四五个人的围攻,而且对方要你命的时候,你能唯一留下且指望的就是你的本能。回到兵器的话题。中远距离攻击力最大的,是长枪。近距离攻击力最大的,是匕首。长枪的中平枪无敌,这也是刺刀的道理。长枪能破砍刀,在于以直破横。一寸短一寸险。在外面遇见拿砍刀的其实不难对付,遇见拿匕首的千万警惕。砍刀毕竟还要举起来,但匕首可以不用预备姿势直接连续刺杀,一般人是防不住的,千万不要有空手夺刀的想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躲过了对方第一刀也躲不过第二刀,自己的步子一乱重心一丢就完蛋了。所以遇见拿刀的第一时间是扰乱对方的节奏,比如手里有什么直接扔到对方脸上,地上有砖头捡起来就扔,趁这一恍惚的时机攻击对方,或者干脆逃跑。我曾给大夫们出主意,要会利用好自己的水杯,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