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去哪儿了

《道德与法治》安排了《我是独特的》这一个话题。认识了自己的外貌特长之后,说说自己的烦恼、缺点。班上是踊跃举手,积极发言,每个孩子似乎都有很多值得吐槽的事情。难道我们真的这么差劲吗?我布置孩子们回家去完成《其实,我也很棒》这个话题日记。

收上来的日记,真的让人生出很多怜爱之心。自信写出自己很棒的,全文都透露着满满自信的日记只有2篇。63篇中只有2篇。有小部分同学是想了半天,还是写出来了自己至少有三个以上的优点,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大部分同学,依然是绞尽脑汁,都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有个孩子为此求助了妈妈,妈妈说:“你有优点呀!你很关心奶奶。”

“还有呢?”孩子追问道。

于是孩子写下:

我妈妈说我很关心奶奶。这就是我的优点。

有的孩子写:

我觉得我真的很差劲,找不到一个优点。这学期读书也不专心了,书写也喜欢写连笔。

有的孩子写:

我觉得我还是有好些优点的。可是,我的这些优点在妈妈那里都不是优点。我在妈妈的眼中,就像一只小蚂蚁。

真的为这些而感到心痛。所以,我花了几乎一中午的时间,在这些没有找到优点的日记本上,一一写下小主人的优点。我想让孩子们明白,真的,你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庆典。

可这其实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因为我觉得这些小确幸并不能抵消家长们看到孩子成绩那一刹那的表情变化。

这学期,班上有好几个孩子的文章都在杂志上发表了。马上又有几个孩子的画作会发表。我把孩子们的日记发布在公众号上,有好些孩子都获得了赞赏。这些,对于才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孩子们的喜悦持续时间并不如想象的长。一次一次的测试,冲淡这些获得的喜悦。

有孩子写:

妈妈说,有这些优点怎么样?考试的分数高才行。

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下,我们不能说家长这样的说法有错误,毕竟每升一级台阶,都是需要分数来说话的。

可是,分数上不去的孩子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五个手指都有长短。我们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那些不能有效提高分数的优点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了吗?

我们的思维是那么固化,以至于时间长了,我们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优点,全是缺点了。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反着来,对着干?因为,他们想着反正我家长也是这么认为我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一天有个孩子作业没完成。另一个孩子提醒他:“你还不做,你等会儿要被留下来哦!”这个孩子直接回答:“留就留,我也不怕!”

听到这段对话的我,是那么震惊:孩子觉得反正就是要被留的,爱咋地咋地吧!

这难道不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醒我们大人的反思自己的言行吗?

督促改正缺点确实重要,但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优点更重要。自信的人才能从容应对生活,才更容易找到幸福。毕竟,孩子幸福健康,才是大人最基本的心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