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就会对这位曹魏后期重要人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王昶重大事件之一——曹丕府臣,典农中郎将

王昶(?-259),字文舒,太原郡晋阳人。前不久笔者写过王凌、郭淮,对并州士人集团进行过简单介绍,没错,王昶与王凌、郭淮是太原同乡,可见曹魏后期并州士人集团势力之庞大。与王凌、郭淮一样,王昶也出身名门,其伯父王柔官至北中郎将,其父王泽官至代郡太守。不仅如此,王昶与王凌都是年少成名,在太原郡本地拥有很高声望。

《三国志·王昶传》载:少与同郡王淩俱知名。淩年长,昶兄事之。

同为太原名门,王昶又把王凌当做兄长般尊敬,可见士人阶层内部的小圈子的确根深蒂固,至于两人是否有亲缘关系,笔者认为远亲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如果亲缘较近那就是真的兄长,不会用“以兄事之”来表述;如果没有亲缘,考虑到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两个同姓大族互相独立,却位于同郡的可能性很低。

随着汉末割据的乱世演变为三国疆界相对稳定,内部秩序修复,在战乱中崛起的寒门将领成为过去式,名门望族占据军政要职。不仅三国时期,这也是历史的某种规律,打天下唯才是举,坐天下则要靠大族名望撑腰。所以三国后期很少见到单纯以勇猛著称的将领,更多的是出身士族的儒将,而王昶,则是儒将中的大儒,为何这么说,稍后会告诉您。

王昶作为三国后期人物,最初登场是在曹丕做太子时期,担任曹丕的太子文学,后作为中庶子即侍从官服侍曹丕。

黄初元年(220),曹丕称帝,王昶改任散骑侍郎。这个官职其实就是储备干部的意思,由曹丕亲自观察考核后再分配到其他岗位。所以很快王昶又改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负责首都洛阳周边的军屯。

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正逢改朝换代气象一新,王昶干劲十足,想要在典农中郎将的位置干出成绩来。毕竟天子脚下,想引起皇帝注意还是机会不少。当时京城洛阳周边树林茂密,王昶带领军民伐木垦荒,开辟出大片良田,积极劝导监督百姓劳作,获得了大丰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昶没有白辛苦,曹丕以其功劳提拔王昶做了兖州刺史。

王昶重大事件之二——修身齐家,著书立论

黄初七年(226),魏明帝曹叡即位。王昶受加封扬烈将军,关内侯。之前提到王昶是儒将典范,原因在于王昶不仅出身士族而为将军,更重要的是王昶积极著述治论。王昶虽然常年驻守兖州,但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尤其是制度层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王昶分析秦汉几百年来的制度得失,因为魏继承于汉,很多制度的弊端也一并遗留下来,特别是法律严酷繁杂,不利于国家的治理与复兴。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王昶以古制作参考,结合时代现实写下二十多篇文章,另外还专门著有兵书十多篇。

《三国志·王昶传》载: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青龙中奏之。

这段史料有个细节,王昶的著作在青龙年间才献给魏明帝曹叡。请大家特别注意,这有别于一般性的谏言,因为曹叡即位于公元226年,而青龙元年已经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说曹叡即位足足七年后,王昶才把这他的政论与兵书献给曹叡。这表明王昶是在系统性地写书,而非单独就具体个例提建议。

这就很厉害了,尽管三国时期不乏著名诗歌、文章流传于世,但潜心著书立说,系统性整理成册的人实在凤毛麟角。遗憾的是,王昶的大部分文章如今已失传,在清代文献学家严可均整理编著的《全三国文》中还可见零散的数篇文章。

虽然大多数文章已无法看到,但仅凭王昶能在兖州刺史、扬烈将军的繁忙军政事务中抽出时间撰写理论文章,也能看出王昶的学识水平相当之高,并且性格必定沉稳持重。

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说王昶有学问还可以,说他性格沉稳持重似乎有点勉强,其实,还有另外的史料来证明。在《三国志》中全文收录了王昶给两个侄子与自己两个儿子的一封信,这四个孩子都是王昶起的名,信中对名字的含义进行详细解释,并对他们提出劝诫。

两个侄子一名王默字处静,一名王沈字处道;两个儿子一名王浑字玄冲,一名王沈字道冲。王昶给四个孩子的信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引经据典,核心思想就是劝导孩子们“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熟悉魏晋历史的朋友也许对王浑稍有了解,此人后来成为晋朝开国重臣,官至司徒、录尚书事,《唐会要》将其与贾诩、贾逵、程昱等人合称“魏晋八君子”。王浑的弟弟王沈也不遑多让,在晋朝官至骠骑将军,虽说名门出身是仕途的基础,但也仅仅是入场券,兄弟两人能做到如此重要位置,可见王昶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

王昶重大事件之三——司马懿提携,任征南将军

青龙四年(236)二月,曹叡诏令设置崇文观,征召天下善于撰写文章的人才。

《三国志·明帝纪》载: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观,征善属文者以充之。

《三国志·王昶传》载:青龙四年,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已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

结合上述两段史书记载,曹叡设置崇文观的举动其实就是发布求贤令的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王昶确实非常有学问,可他已经在兖州刺史位置上做了很多年,早已不算新人,想要在政坛再升一步的难度非常大。这时王昶得到司马懿的大力举荐,是王昶人生中特别重要的机遇。

几年后曹叡去世,曹芳即位,王昶转任徐州刺史,封武关亭侯。

正始二年(241),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儒在对吴作战中表现不佳被调回朝廷,王昶得以接任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王昶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战记载,却一跃成为曹魏三大主要战区之一,荆州战区的指挥官,这件事看起来有些蹊跷。如果您注意到这点,说明读得非常仔细。

没错,王昶被提拔为征南将军,背后是曹爽与司马懿代表的两派势力的激烈交锋。

夏侯儒在《三国演义》中没有登场,在正史中此人是名将夏侯尚的从弟,公元231年司马懿自荆州调到雍州迎战诸葛亮,夏侯儒则接替司马懿都督荆州。公元241年,东吴大将朱然围攻樊城,夏侯儒救援时没有立刻接战,而是等到司马懿的大军赶来时才一起进兵,逼退朱然。

这件事在曹魏内部引发很大争议,有人觉得夏侯儒身为荆州诸将畏敌怯战,也有人觉得夏侯儒是处事稳重,争论不休。不用说,这两派声音背后的势力大家都知道。也许夏侯儒确实并非怯战,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争议闹大,真相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声音更大。

因为最后还是依靠司马懿来击退朱然,所以支持司马懿的人显然占据舆论优势,曹爽为了自己的权威也只能及时止损,把夏侯儒召回京城担任太仆。

王昶作为并州大族子弟,司马懿也属于广义上的并州士人集团,加上曹叡时代的提携,王昶这次又被司马懿推荐为征南将军,这就为王昶后来对司马懿乃至司马家族的支持提供了基础。至于同出太原的另一王氏大族王凌,则属曹爽一派,可见当时派系斗争之激烈。

虽然王昶缺乏实战经验,但理论水平非常高,想必司马懿一定读过他的文章,才会推荐给曹叡。所以王昶本身能力很强,只等合适的机会来表现。

王昶赴任荆州,发现治所宛城距离襄阳有三百多里远,部队分散部属在沿途,战船又另行停泊在宣池。一旦襄阳前线有事,魏军无法迅速集结做出反应。为此王昶上表皇帝请求迁徙治所到新野,以更加靠近前线,并且在荆州、豫州操练水军,整军备战。同时王昶还大力开垦农田,使得辖区粮草充盈。

司马懿

王昶重大事件之四——三路伐吴,大破施绩

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同年四月改元嘉平,彻底掌握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懿向大臣们征集改善朝政的建议,善于写文章的王昶详细地列举出五条治国方略。简单来说,包括摒弃浮华作风,以考试选拔人才,稳定官员队伍,不与百姓争利,提倡节俭朴素。史料原文比较长,这里就不细说了。

嘉平二年(250),东吴发生严重政治地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继承人之争走入极端,结果孙权一怒之下废掉孙和,赐死孙霸,改封孙亮为太子。由于太子与鲁王各有一批大臣支持,所以孙权的举动使大批东吴大臣人心惶惶,政局不稳。

消息传到荆州,王昶修书上奏朝廷:“孙权流放良臣,放任两个儿子争夺大位引发恶果,我们可以趁机出兵,攻取东吴在江北的秭归、房陵地区,由新城郡出兵,正好位于吴蜀之间,一定能够成功。”

《三国志·王昶传》载: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絙为桥,渡水击之。

得到司马懿批准后,当年年底,王昶与新城太守州泰、荆州刺史王基兵分三路南下伐吴。王昶大军进逼江陵,吴军退至沔水南岸。东吴大将朱然去世不久,其子施绩承袭职务,率吴军顺着七条开凿的水路反击。王昶早有准备,大批强弩齐发再次击退吴军,施绩趁夜逃入江陵,王昶乘胜追击斩首数百余级。

由于施绩退守江陵城,王昶打算设法引诱吴军出城交战。王昶先调遣五批部队由大路北撤,故意让吴军看见。同时魏军骑兵还高举着缴获的吴军铠甲绕着江陵城来回跑,以激怒城中吴军。施绩果然中计,认为魏军正在撤退,于是亲自带兵冲出城。施绩毫无悬念地一头扎进王昶设好的伏兵中,被杀得大败亏输。施绩本人逃得活命,但其部将钟离茂、许旻都被斩杀。

这场战役王昶虽然没有攻下江陵,但缴获了许多吴国盔甲、旌旗、珍宝,大破施绩,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另外两路王基、州泰也获得胜利,以至于魏国在南郡新设置夷陵县,用来安置投降、归附的百姓。

《三国志·齐王纪》三年春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州泰攻吴,破之,降者数千口。二月,置南郡之夷陵县以居降附。…四月甲申,以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

嘉平三年(251)四月,王昶因此次伐吴战功晋升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京陵侯。

江陵大战

正元二年(255),毌丘俭、文钦反叛,王昶率领荆州军东进,在司马师领导下积极参与对二人的包围圈,因此功劳进位骠骑将军,并且两个儿子分别得到亭侯、关内侯的爵位。

转过年来,诸葛诞又在寿春叛乱,并且联络东吴为外援。坐镇荆州的王昶进军夹石,牵制江陵的吴军,使施绩无法出兵支援诸葛诞。诸葛诞叛乱被平定后,王昶封邑增加一千户,共计达到四千七百户,升为司空,仍然都督荆、豫二州。

甘露四年(259),王昶去世,谥号为穆侯,其子王浑承嗣。

王昶作为三国后期名将,文能著书立说,武能镇守一方,理应成为受人推崇的儒将典范。但其名气远不及同时期的毌丘俭、郭淮等将领,究其原因,与司马家牵涉太深是重要因素。王昶的提拔离不开司马懿,而关键一步征南将军之位,更是司马懿鼎力相助。司马懿去世后,王昶又成为司马师的得力干将,这使得王昶的形象总是笼罩在司马家族的大背景下,缺少毌丘俭、郭淮等人的鲜明性格。

王昶之子,晋朝重臣王浑

不过王昶向来是现实主义者,从他给侄子、儿子的寄予就能看出,在明哲保身的前提下才能谈大义。王昶的观念使得他的人生不如毌丘俭、王凌那般轰轰烈烈,却保证了子孙的长远繁荣。晋朝时期太原王氏逐渐发展壮大,连续几代人位列高官,而太原另一支王氏大族,随着王凌的败亡而凋零。这,也是王昶的另一种成功吧。

(0)

相关推荐

  • 山西省太原市籍三国名人:晋源区八人,尖草坪区四人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该省的省会.在汉末三国期间,该地属于并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太原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二人.其中,晋源区八人,尖草坪区四人. 首先要介绍的出自同一家族的四位晋源区三国名人, ...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 城 桓 氏 家 族 续 考 陆再奇 六 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湘州刺史桓亮,义兴郡王.辅国将军桓濬,西昌县王桓邈,豫 ...

  • 陆抗羊祜撑起三国将星最后的荣光,衰落的东吴终于迎来灭亡 |三国史话连载27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三国史话>连载27,欢迎收看. 唇亡齿寒.西蜀的灭亡,对东吴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保持内部的安定团结,奋发图强,想长期偏安江左是很困难的. 实际上,东吴的统治, ...

  • 山西省晋中市籍三国名人:祁县四人,平遥县三人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在汉末三国时期隶属于并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籍贯为如今晋中市的三国名人一共有七位,其中,祁县四人,平遥县三人. 第一位要介绍的祁县籍名士是汉末名臣.诛杀董卓的功臣王允. ...

  • 河南省信阳市籍三国名人:平桥区四人,浉河区二人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悠久.汉末三国时期,该地分属豫州刺史部和扬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今信阳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六位.其中,平桥区四人,浉河区二人. 四位平桥区三国名人出自同一家族,分别为李通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陈泰重大事件之四--狄道之战 嘉平五年(253)二月,在东兴之战取得胜利的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大举伐魏.五月,蜀汉姜维率军出武都,自石营经董亭进攻魏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七--谋立曹彪 针对司马家族的三次反抗,史称"淮南三叛".三次反抗都发生在淮南一带,绝非巧合.篇幅所限笔者无意进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四--力战有功,三州刺史 作为司马懿权力道路上最后一位重量级对手,王凌的主要经历也值得关注.上一期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曹操与曹丕时期王凌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个月笔者连续写了四篇郭淮与四篇吕布,然而这两个人可说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还没有讲完.不过写得太久稍感单调,我们今天暂且换一位主人公,讲讲其他三国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