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过去了,它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好的老剧都有一种魔力,从不因时间而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还记得那些年,在编辑部里的这群人吗?

贫嘴贫舌有点蔫坏,随时在撩的李冬宝;

时尚icon,漂亮的文艺女青年戈玲;

精明算计,掉进钱眼里的余德利;

自私抠门,同情泛滥的刘书友;

传统古板但热心的牛大姐。

他们操着实实在在的心,说着热热闹闹的事。

道尽世间苦辣,诉尽人生喜剧。

有意人间指南,无奈人各东西。

01

1991年,总策划郑晓龙拉上导演赵宝刚,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炮制了一部叫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神剧。

这部剧的主角们用调侃来消解严肃话题,从家长里短到伦理关系,从人事关系到时代矛盾。

电视剧一播出,迅速成为街头巷尾最为先锋时髦的谈资,火爆全国…

有人说:精彩纷呈,百看不厌…

毫不过分的说,它“至今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这部剧不靠人物命运来吸引观众,而是剑走偏锋靠对白出彩。

“你说这人吧,饿了没精神头,吃饱了吧,更打不起精神来。”

“平时好人挺多的,怎么一找对象就不见了呢?”

有网友评价:台词密集,嘴炮不断,抖机灵得恰到好处,知识分子的冷幽默雅而不俗,结合时代特色,针砭时弊绵里藏针,细品之余大有深意。

妙语连珠的金句,在30年后依旧被不断重温,每一句都颇具前瞻性——

关于艺术;

“道德沦为虚伪,才是最下流的。”

关于家庭暴力;

「打人就是不对」

关于性别平权;

关于媒体导向;

关于妆太浓;

关于与同事的关系;

关于人性;

男人跟女人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跟已婚男性私奔?

欺负别人不能让你显得强大。

02

除了日常的耍贫逗乐,真正吸引年轻人的是这部剧承载的先锋意识。

导演赵宝刚说:“《编辑部的故事》有先进的当代意识,用幽默和智慧去表达一个东西,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所以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充满预言的神剧。

比如前几年被吐槽的酒桌文化。

「如果我们所有的事都拿到饭桌上才能解决,社会是要出大问题的。」

小保姆的贪心,联想到如今的杭州保姆纵火案。

年轻一代的新娱乐方式。

现在流行的老年人带娃。

以前的杂志和如今的新媒体,遭遇的问题依旧相似。

还有关于杀猪盘、电信诈骗、保健品骗术,现在依然屡见不鲜。

《编辑部的故事》的那些让我们发笑后思考的情节,不仅照进了90年代的现实,也照进了今天的生活。

无形之中,当代青年的很多烦恼和焦虑在这部电视剧也能找到答案。

03

这剧参与客串的演员有64位,其中有许多如今已经是响当当的大腕儿:

于谦、张国立、李诚儒、郭冬临、梁冠华、刘蓓、濮存昕…

“娘里娘气”,被叫为“小娘炮”的赵勇刚(张国立 饰)感叹:

人生的路,怎么就那么难走。

可不是嘛,大家能活下来都是生长力过硬的娃儿啊。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

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6指;

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呢;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

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长大了,还要直击社会险恶、人性复杂。

“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势利眼、冷眼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

忠厚人家说你傻,精明人家说你奸,冷淡了大伙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走在前头挨闷棍,走到后头全没份儿,这也叫活着。”

找不着对象发愁,长得胖也发愁。

“真正能结婚的,那都是找寒了心,扛不住孤独的大男大女”。

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努力前行,又有谁愿意心甘情愿地迎合另一个人的心情?

这世界懂你的人本就不多,能碰到一个真正与你契合的伴侣,便是莫大的福气。

04

作为中国情景喜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正式上映前,《编辑部的故事》却遭遇了险些被禁播的风险。

冯小刚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回忆道:

“在正式上映之前的记者专家看片会后,有些观看者十分不快,有些居然认为这是艺术中心精心炮制的一部毒草,直至得到领导肯定才烟消云散。”

当时这部剧在老一辈人和年轻人之间也是风评两极。

老一辈知识分子尖锐批评,“浮夸”“只知道瞎贫”“哪有编辑部的样子。”

年轻人却很喜欢这个故事,郑晓龙说:“是年轻观众把这个剧给带了起来。”

不到30岁的姜文因此和郑晓龙合作了后来的《北京人在纽约》。

“看了《编辑部的故事》,没想到电视剧能拍成这样,你的剧我一定要演。”

现在的中国,但却再难拍出这样的作品。

情景喜剧的没落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真似昙花一现。

近几年的影视,都是些靠IP流量加上流量明星撑起来的商业剧,几乎没人愿意研究优质的剧本了。

对于现在寻求快速变现的投资人和市场环境来说,花时间安安心心地琢磨剧本已经变成了实打实的亏本买卖。

如今我们怀念这样的老剧,其实也是在怀念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电视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