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经典——王羲之书法全集及笔法演示!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为何能经久不衰?
人们学习书法都说读帖,也知道读帖的重要性。读帖读什么?读帖含盖的内容是什么?这未必都清楚。
读帖的重要性:首先明确读帖和临帖是等同重要,甚至比临帖还重要。打仗讲师出有名;做事前也讲目的和计划;学文讲读书万卷始通神;画画亦讲胸有成竹。以此就极其明白读帖的重要性。读帖就是下笔前绝对要做到功课,只有读好帖读清楚帖读懂帖,才具备临好帖的能力。
读帖和看帖的区别:读,通书也;含有理解懂的意思。看,会意字,篆文上从手,下从目会以手加于目上遮光远望之意,有大概之意。读包含看,看则不包含读。读比较深邃,看则是其表。人们学习书法虽说都读帖,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只是看帖,未曾仔细读帖,就没有能达到读帖的深度,读不明白帖是断难临写好的,这也是很多人学习书法效率较低的原因
读什么?读字之章法、结构及笔法。例如《平安帖》:
《平安帖》章法分析
《平安帖》全篇4行,前两行每行分别9个字,第3行7个字,最后1行两个字。前3行排序满满,后1行下面空荡。天头整齐,字的自然排序让底部参差,是一件章法较为规范的作品。首行全是行书,字与字都是断开的,(墨迹本)上面6个字在一条线上,从“来”字开始脱离了中心线;第2、3、4行夹杂了草书,字与字之间出现了连带,而且左右摆动明显。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在书写时的情绪变化,是从规范到自由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从慢到快。
《平安帖》单字结构分析
结字天圆地方,偏旁部首的主次分得很明确,但是,也有一些打破常规的字。如“明”字就左右相同,这个字的左右间距很大,空间留白很有视觉冲击。独体字依旧是厚重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较轻。《平安帖》中有两个字值得一说,一个是“余”、一个是“想”。“余”字的右边下部的笔画顺序问题,至今没有哪一个专家给出说明,我认为是“临摹本”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行书正常的顺序就行了;“想”字的“心”底,左边一点是从下至上写出来的,和我们正常的由上至下书写有别。这就是行书笔顺的自由之处,宋代米芾的行书笔顺就是打破常规。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用楷书的笔顺去学习行书,因为会得不偿失。
《平安帖》笔法分析
笔法方圆兼施,与《姨母贴》的多圆转不同,《平安帖》已经有楷法用笔了,而且是方圆兼施。如“平”字的第一笔和第二笔的连接,这是典型的楷法“折笔”,第三笔顺势一个圆转,与“折”形成了对比;“安”字的第一笔,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入”,只是角度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左下一个整齐的平面,但在右边又是一个自然圆转,与左侧成对比之势;等等。通过这几年对二王书法的学习,我总结了一个定律:王羲之的手札多是左方而右弧、左折而右圆。
王羲之《丧乱帖》解析
作品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4厘米。在圣武天皇时期传入日本。
章法分析:
整篇除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字势相对端正外,其余六行皆有不同程度倾斜。当代“大师”说:写书法行距要基本相等,每个字都要在中心线上。但是,王羲之《丧乱帖》全文8行没有一个行距是相等的,行距变化也很大,每个字都不在中心线上。
第一行开头和第二行距离拉的很大,为了能协调统一,开头和结尾有明显对比,这是书法中所说的呼应。第一行行距大第二行行距小,这是书法中所说的对比,你要能知道这一点,书法你已经入门了。但是当当代有些所谓的“江湖大师”却无限夸大这个对比,写出来的字对比很强,但是已经不是书法了。有理有据,还要有度。
轻重对比:书法讲究和谐之美,这里面出现的轻重变化也是很明显的,虽明显却很自然。我用红线圈起来的地方明显要轻于其他地方,这也是高手在写字时处理块、面的常用方法
我们读帖时读懂字帖的这三个方面时,再去临帖就事半功倍,很快就能精临喜欢的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