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中唐·韩愈·七言绝句】
拼音版
mò mò qīng yīn wǎn zì kāi,qīng tiān bái rì yìng lóu tái。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qǔ jiāng shuǐ mǎn huā qiān shù,yǒu dǐ máng shí bù kěn lái。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作品介绍]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并寄赠友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此诗开篇描写天气的变化,描绘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结尾笔锋一转,略带嗔怪的语气责问友人不来。全诗构思巧妙,前三句做了充分的铺垫,第四句略作转折,抒发了对友人不到的遗憾之情,显得自然妥帖,毫不生硬。
[注释]
⑴张员外籍:即唐代诗人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员外”。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隋炀帝开掘的一个人工湖,唐代为著名游览胜地。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⑵漠漠:迷蒙一片。《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淡云,薄云。唐刘禹锡《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开:消散。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⑶青天白日:谓天气晴好。宋杨万里《明发房溪》诗:“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⑷有底:有何,有什么事?对这句问话,白居易有诗《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答:“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时:相当于“啊”,语气词。
[译文]
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韩昌黎集》、《昌黎先生集》。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壹/
此诗为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整体赏析
诗歌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傍晚的天空还飘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诗人用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节奏欢快自然。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此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实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名家点评
宋代何汶《竹庄诗话》:《苍梧杂志》云:退之尽是直道,更无斧凿痕。人多嫌退之律诗不工,使鲁直为之,未必能得如是气象。唐人谓此四句可敌一部《长庆集》,诚然。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按:此二句出张籍《与贾岛闲游》诗)亦是此意。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以落句转合,有抑扬,有开阖,此格唐诗中亦不多得。郑云叟《招友人游春》一首,实得此诗落句之髓而广之者。敖英发云:前三句序曲江胜游之景,落句恨舍人不得同之也。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以末一句作转合,格高亦韵甚。近代朱宝莹《诗式》:首句、二句写春游。三句言曲江水既满,花放且至千树,极写春游之乐,实已转变,注在白舍人身上。故四句发之,如顺流之舟,诘白舍人云:“有何事忙至是而不来游也?”此首分二层写,前半同张员外春游,后半寄白舍人。凡题之类是者可以为法。(品)流动。
本篇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作。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南,为唐时游览胜地。其地秦时为宜春苑,汉时为乐游原,因水流蜿蜒曲折,故名曲江。开元年间又加以疏导开凿,遍置离宫别馆,并有紫云楼、芙蓉园、杏园、慈恩寺诸名胜,花木环绕,烟水明媚,引来游人如织。在这年春天的一个雨后初晴的黄昏,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兴致勃勃地邀请水部员外郎张籍和中书舍人白居易曲江春游,白居易因故未去,游览过后,韩愈便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出门看天色,这轻阴自开的气候变化不仅给意欲春游的诗人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久久地吸摄着他的目光,一直到万里晴碧的境界出现。曲江池畔的亭台楼阁,红墙绿瓦,为蓝天斜阳所映照,辉煌壮丽;又以蓝天斜阳为背景,宏阔博大。这春雨初霁的曲江景色,新美异常!这里既有“曲江春游”之雅兴,又暗有“寄白”之情味:未曾预约的自然尚且顺遂人愿,轻阴转晴;而早已邀请的你却为何“不肯来”呢?这里既紧扣题目,又照应末句,却不着痕迹,自是高手。
写到这里,诗人似觉意犹未尽,又追加一句:“曲江水满花千树”,久雨过后,曲江水涨与岸齐,碧波荡漾,游鱼隐现,环岸花木盛开,万紫千红,甚或鸟雀鸣叫其间……多么迷人的景色。特别是“曲江水满”这一意象,不仅与其它意象并列构筑诗境,而且涵泳其它意象,造成更为含蓄迷离博大秀美的境界:一湾曲江,泊蓝天,浴白日,倒映楼台,并生花丛……春风乍起,游鱼踊跃,水中倒影重叠递变,摇曳生姿,一幅多么空灵美妙的画图!游览至此的诗人能不沉醉于此吗?
江山如此多娇!诗人欣赏之余,又念及未能同游的诗友,便收拢驰骋天地的目光,仿佛白居易就在身后似的,回头问道:“有底忙时不肯来”时,相当于“呵”、“啊”,间歇之词。这一问既有替对方未能欣赏如许美景的惋惜、抱憾之意,又有因对方爽约而起的责怪、埋怨之情。自然也暗含了久候不至、念念在心的伫望之感、失望之情。而将此诗寄赠白居易,除却上述意味,还有极力渲染曲江春游之美和斗趣之意。白居易读后以《酬韩吏部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答:“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踏雨曲江头。”仅从贬低曲江游这一点看,便不难感知两人互有调侃的意味。
从语言风格看,韩愈此诗寄白亦效白语,朴素逼真,宛若口语,亲切自然,尤以末句最为传神。黄叔灿《唐诗笺注》:“'有底忙时不肯来’语,入诗便趣。”从章法结构看,此诗一反绝句两句一转的思维定势,而是三句写天写地一气贯下,最末一句才转向问询作结,自是生面别开之举,亦是韩愈“以文为诗”的新的审美观念在诗歌结构上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