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笔记:河畔苗圃的早春时刻

梁东方

华北平原上已经没有了森林,像很多再也见不到了的珍稀动物一样,森林在这一片广大的区域里也已经绝迹了。西部的太行山上也只是在某些高高的山顶上,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才有些零星的小片森林分布。也就是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注定是不会在生活里看见森林的。这对具体的一个人的生活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这样的遗憾也许我们一直住在这里还不会有强烈的感觉,一旦走出去,看到了别处的森林,沐浴到巨大的林荫里的清幽的植被气息,才会意识到自己一向的生活里,已经少了什么样的地球环境抚慰。

人是离不开树木的,哪怕是在最低的限度上看上一眼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对树木的渴望。很自然,没有了森林就会找替代物,找约略似之的哪怕不成林的树木。任何一处还有几棵树的地方,都会多看几眼,都尽可能多停留停留。这样的情况下,苗圃就成了最主要的“森林”,这些商业化的树木幼苗培育点,其性质是和耕地一致的,只是种下的不是庄稼而是树;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很多所谓森林公园都是以苗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毕竟更多的苗圃还没有被圈起来卖票,所以只要留心,在我们生活的边沿地带往往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森林的替代品,苗圃的,尤其是那些普遍以苗圃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村庄,就会在周围形成一片相当广大的小森林式的存在。

在这个冬末春初的日子里,午后的阳光下,每一寸的空气里都盈满了温煦的气息,这使得河边的车辆和游人都多了起来。不过能走到苗圃这样边缘地带来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我骑车迤逦而行,辗转到了滹沱河畔的苗圃小森林。因为偏僻,因为疫情,因为年节将近,这里只有郁郁的林木,其间每一条路上都没有车,没有人。

当路上没有车的时候,路本身的美才能尽情显现。这个结论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想一想也就可以明白:没有车没有威胁,没有车视野无碍,美往往是在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上才会显现,即使是一件有实用的价值的物品的美,也经常是它不被使用时候才表现得最恰如其分。

在没有任何视野遮挡的情况下,苗圃之间的道路就只有两侧的树木站满了大地,凑趣式地簇拥着你。道路两侧的树木紧密地站在一起,静静地凝望着,保持着从去年入冬以来的没有叶子、没有树荫、树下没有草没有花、没有阴湿气息的样子。

只有密集的树干在步行者的视觉上形成的粼粼波涛式的反光效果,只有密密实实的树木倾斜到道路上的条条木影。木影看上去很实,踩上去却又会浮在你的脚背上,变得很虚。

横平竖直的树木行列之间去年的干草依旧衰黄,但这并非苗圃不能给人以太多惊喜的地方,因为太过规则的林木排列方式是苗圃远远不及自然生长的森林的自然之美的缺陷。这样的缺陷因为人类的功利主义需要甚至仅仅是习惯而来,也让苗圃永远不能具有森林的参差错落、丰富多彩、出其不意的情境。

不过,在这貌似没有任何变化的冬天老样子里走得深了,走得远了,还是能体会到春天在这样森林一样的树木之间所洋溢起来的那种独特味道。不管是灰白色树枝的杨树、绿色树枝的国槐、金黄树枝的龙爪槐、黄白色树枝的法桐,还是枝干青黑而扭结的枣树,所有的树枝树干之中好像在这个下午都有了木质纹理内部的汁液的流淌。带着生命重启的明确信号,让所有枝头前哨的蓓蕾位置做好了萌发的准备。这些汁液探头探脑,也知道春天不会一下子到来,还会在夜里有低温的反复,但是苗圃的林间已经在空气中弥散着像是荷尔蒙似的生命意味。

一座森林给予人的,往往就是这样带着各个不同树种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浓郁植被气息;奇特的是,不论哪一种树木的气息,都很适宜人的需要,都有一股明确的芬芳的感觉。这种芬芳和花朵的芬芳明显不同,它更幽深,更耐闻,更容易让人从无意识到的通道里回归人类祖先生活氛围中某种舒适情境。森林幽深的芬芳,使人的生活不再是单行线,沉浸其间就可以回到过去置身未来,并且在相当意义上明了人生活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上这个判断的更多含义。

而现在,林间便是感受早春意味的好地方。在看不见变化的气氛里,这样的由植被内部散发出来的意味就是季节本身。徒步其间,可以获得舒展,获得安谧,获得人与天地相通的无上喜悦。

在所有季节变化之中,由冬而春的转换最不可思议,对人的影响也最广泛。游春踏青之类历史悠久的普遍行为实际上是在春天的大地迹象非常明显以后才会有的,早春时刻,敏锐而欣喜地到林间来寻找、捕捉并确认春天最初的脚步的探索,则充满了因为蛛丝马迹式的发现和感受而来的兴奋。

所有我们在真正的森林中才可以体会到的享受细节,在苗圃里大约都能得之一二,与这时节气候干燥、植被荒凉的平原比起来,林木给予人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其他的花草都不能代替的。人类在比自己高大的阴翳下,枝杈密集的影子里穿行的时候的视觉游戏一样的丰富感受总是能立刻将人类质朴童真的审美之心给调出来,让它愉悦乃至欢快地飞翔起来。

这是我骑行几十公里也要来看早春的苗圃的原因,也是我也许虚幻不实的生活选择中至为确凿的享受;它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超越了所谓“实实在在”的庸常。

(0)

相关推荐

  • 如果沙漠上种满了树, 地球会变得更好吗? 35亿年前的地球就是答案

    文/背起行囊(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载分享)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 ...

  • 滹沱河笔记:早春大地上的遥望

    梁东方 连续刮了两天彻天彻地的风以后,风停了.一向笼罩着雾霾的城市和大地罕见地变得无风又晴朗,通透而真切. 雨水时节,树木还没有发芽,庄稼还没有生长,没有它们的遮挡,视野极其广远:这样广远的视野,即使 ...

  • 滹沱河笔记:与会展中心相对的河畔水域

    梁东方 滹沱河是本地的母亲河.这句话在以前的意义主要是说滹沱河水灌溉养育了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而断流以后的滹沱河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不再能提供地表水,也不能涵养地下水的.现在在水库之下恢复出 ...

  • 滹沱河笔记:白店,滹沱河拐弯儿的地方

    梁东方 在不能回家过年的这个春节,几乎每天都骑车出行.到了假期的最后一天,望着清晨即将升起朝阳的方向上逐渐透明起来的黄蓝色的天光,还是有一种利用最后的自由时间,再做一次骑车远行的冲动. 只有去实现这样 ...

  • 滹沱河笔记:河滩地上的冬末春初

    梁东方 过了立春,本地升温很快的特点就会特别明显.也只有这个时候的升温很快才是最容易接受的,因为大家都急于脱离开冬天的桎梏,急于进入温煦的春天. 春天的开始的确是以温煦的方式界临的,什么都没有改变,叶 ...

  • 滹沱河笔记:河滩地上的天空

    梁东方 滹沱河像其他任何一条大河一样,在平原上也曾有过自己堪称广袤的河滩地.后来随着大地上的人口和建筑的增加,随着开垦和耕种的无孔不入,那些广袤的河滩地大多都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充分人化状态.而以房屋 ...

  • 滹沱河笔记:解封后的几幅画面

    梁东方 宽阔的滹沱河河道和堤坝内的河坡地上,冬末的阳光耀眼地照着.只有草没有树的广袤里,人在其中都小小的像是蚂蚁一样微末,而河道和堤坝则显得非常巨大遥远.这里有别的地方没有的,不见楼宇的一望无际. 冰 ...

  • 滹沱河笔记:河北梆子与松阳河

    梁东方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形式,和其他任何一种地方戏曲形式一样,它的形成改造都源于这片土地,却也最终要消失在这片土地上.别的地方,即使有爱好者也形不成气候,更不会有自发的演出:有演出也不会有多少 ...

  • 滹沱河笔记:断流几十年之后的又一个春天

    梁东方 沿着新修的滹沱河北侧的观光大道骑车,走到东里寨和邵同之间的时候,遇到一条过去的防波堤.防波堤上走了一段,一下子没有了沥青路面,是原来用无数石块堆砌的平整的路面上自然积累了沙土之后,所形成的荒草 ...

  • 滹沱河笔记:有风的春日沿河行

    梁东方 清冽的早晨,一切如洗. 阳光染上树梢,有最微妙的着色画家才能掌握的近于玄虚的技巧.类似于一种炫技,不过只是专门给我这样早起的人,并且看向它们的人看,未免成本很高.但是天地造化总是这样任性,即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