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曹华贵)淡雅神奇,叙永正东石桩村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素雅神奇石桩村
文/曹华贵
石桩村位于叙永县正东镇境内,需要通过四百多米隧洞才能走进村里。
春天的石桩异常素雅神奇,山村隐藏在刚刚萌芽的树木丛中,从远处看只觉得像是一幅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分朦胧和素雅。房前屋后,樱花、桃花、李花、杏花相继绽放;杨树、梧桐、柳树、槐树稀疏地伸出了嫩芽。一条弯弯的公路,蜿蜒盘旋伸进村庄。路边是错落有致的田园。田野的庄稼尽情享受着春光的明媚。麦浪青翠,叶子像抹上一层光亮的油,在微风中起伏摇动。梯田中的油菜花,在和煦的阳光下一片金黄。那辛勤的小蜜蜂正穿行在花丛中,忙着采花和酿蜜。青翠的小草像一张铺开的大地毯,铺满田野,河边,路旁。田野里,村民们正忙着在地里栽“猕猴桃”,山坡上,放牛的老人,坐在小路的石阶上,嘴里叼着一根长长的叶子烟袋,神态自如。
说起石桩的“猕猴桃”颇有来历。据石桩五社九十余岁的杨华川老人讲,古代石桩新寨沟一带是丘陵山区,人烟稀少,四周几山和几匹大岩上长出一种野生滕,缠在树上后,结了很多果实。当时这里居住人们都不识这类野果,其树每年八至―十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黄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毒,都不待见它。有一年,人们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的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藤了,地上零星散落着被什么东西啃烂的果实,大家顿感疑惑,这么多野果到那里去了呢?

到了第二年,待野果成熟后,人们日夜轮流值班,观其究竟。一天夜晚,正当夜深人静之时,在暗淡的月光之下,人们发现一群老老小小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跑而来,不分先后往野果树上爬去,你抢我夺地摘采野果,边吃边摘,不一会儿把一坡野果抢摘而空。这样经常所见的野果,猴子怎么如此爱吃?人们心中又产生了疑团。到了第三年,野果成熟时,大家认为,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难道人就不能吃吗?于是,大家前去摘了下来,先剥去果皮,只见肉色碧青如玉,送进嘴里尝试,觉得酸甜可口,而且非常好吃。随即大家拿了大篮小筐采摘回去,将其视为仙果、珍果。这野果没有名字,于是大家纷纷建言为野果取名。大家冥思苦想,都提不出合适的名字。最后,人们根据这野果猴子爱吃,果容色彩形态极像猴子之容,就给它命名为“猕猴桃”。
石桩还有一首民谣:“好个新寨沟,一圈关九牛,那个阴阳来识破,儿孙代代中公侯。”民谣蕴含的玄关至今无人能解。锣锅山(三锅桩)、大郎坡、没底田、立冲,马鞍山、人落岩、蒙鼓包、大岭上、乌龟山、回龙山,一串串地名,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让后人对这片秀丽的土地充满了向往。这里的龙山大庙,解放初设保国民学校,后设太平村小学、前丰小学、石桩小学,并村后为石桩村委会所在地。
春雨中的石桩村格外亮丽。灰蒙蒙的雨雾,隐隐约约地遮住山村的村舍,整个村庄就像披着面纱带着几分羞涩的姑娘。走进石桩,那泥土、青草、农舍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浮,让人闻到了春天的气息,使人坦然与舒畅。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头扎进石桩原野,仔细品味方村纯真自然素雅的景色,享受石桩那纯洁、善良、厚道的人间真情,便能找回豁达、宽容、淡泊的心境,难忘的石桩情结。
原创首发投稿作者,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采用信息。